西江千户苗寨:美丽不再是传说,看西江知天下苗寨

张艺摄影 2020-09-30 17:21:12

正应如此千户苗寨的夜景和早晨是不能错过的。西江开外的20多公里处,有个地方叫朗德苗寨,与之千户苗寨相比,这里只有百户人家,颇为小众,所以鲜为人知,游客较少。不过在贵州看来也算是苗族的人口大寨,漂亮的吊脚楼依山而建,至今这里的人民还是依靠原始的农耕和制作手工艺品来获取收益,朗德苗族的生活更像是西江千户的缩影,至今保留着原生态、古朴、安静的苗族生活,与之西江相比我觉得这里更美,更加纯净。

其实还有一个小众的控拜苗寨,当你走进村寨的时候,远远观望,可能就是零零散散的几十户人家,这里的条件可能比前面两位就差了一点,因为距离偏远,想来这里必须靠自驾过来,食宿也需要在当地人家,不是太方便。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从观景台放眼望去就是西江苗寨的全景了,你可以看到白水河穿寨而过,吊脚木楼层层叠叠,初看之下无不给人以震撼的感觉!很多人都好奇苗族为什么喜欢把居住的房子建在半山腰,其实,倒不是说苗族人喜欢住在山上,而是因为苗族人不会随意把房子建在平地。苗族是农耕民族,只有依靠耕地才能够生存下来,在贵州这个“地无三尺平”的山区,平地很珍贵。因此,当地人为了少占耕地就在那些不能种植水稻的陡坡上建设吊脚楼,所以才会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一情景。

说到吊脚楼呢,不得不提一下,这一民族建筑艺术的瑰宝。吊脚楼是多个少数民族都有的民居建筑形式,而苗族吊脚楼的最大特点,是在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设有长椅,苗语叫“道更息”或者“更息自”,外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美人靠,因为苗族女子通常都喜欢在这上面挑花刺绣。整体来说呢,吊脚楼的一楼一般都是用来圈养牲畜和放置生产用具等,二楼才是住人用的,而三楼基本都是用来存放粮食的。西江苗寨的吊脚楼群鳞次栉比,其建筑工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雨桥,这里就是西江苗寨的风雨桥,它区别于侗族风雨桥一贯的宝葫芦顶,更彰显苗族建筑的特色。大家可以看到桥的两边都架有长椅,这样的建筑形式不但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还可以坐在上面休闲纳凉,另外,这里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约会的首选之地。其实,风雨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大家可以看到桥头那几个字吗?这是苗语“就郎嗡”的谐音汉字,直译过来叫“回龙桥”,意思是拦住河水中的龙。

我们都听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但我们也清楚,龙并非现实存在的生物,其实龙代表了很多种含义,在这里,它是风水的代称,我们已经看到整个西江苗寨是有一条河水环抱着的,苗族人认为水湾越大的地方越能聚集灵气,风水也就越好,为了避免灵气外泄,就需要建造一座桥来拢住灵气,这就是“回龙桥”的真正含义。

游方街,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银饰商店。银饰是苗族女子不可缺少的饰物,银梳、银花、银雀、围腰链、耳环、响铃、银角等银饰品,工艺精巧,造型古朴,纹理细密,代表了苗族银饰工艺的最高水平。每一位待嫁的苗家女子,其父母必定要准备好一整套盛装,严格来说,搭配盛装的银饰最重可多达6公斤!

摆在大家眼前的是苗家的长桌宴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苗族同胞在过苗年、接亲嫁女、办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时,最高的待客规格就是长桌宴。每到村寨里举行“长桌宴”,家家户户都会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龙似的顺着寨子街道,一长溜排上数百米,那阵势简直是一眼望不到尽头。在宴桌上,通常都会摆上当地最具特色的食物,如酸汤鱼、腌鱼、苗王鱼、腊肉、腊肠、麻辣鸡、鸡稀饭等等,这些都是宴请宾客最丰盛的菜式,当然,你要是觉得这些大鱼大肉太过油腻的话,推介你去尝试酸汤米豆腐,或者砂锅粉,也是不错的!但在平时来说,苗族的日常饮食都是素菜多一些,还有一些山野菜,家常炒菜等等。

在贵州雷山流传一首歌“来到苗乡先品酒,你喜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都要喝,你喜欢喝一杯,不喜欢喝三杯……”。这就是苗寨著名的“高山流水”酒。

掩在大山里的苗寨吊脚楼如瀑布般地从山间倾泻下来,竹黄色的房屋,黑灰色的房顶,间有绿树点缀,独特是它的周边是山间梯田。人们从这沉稳审美的积淀中感悟了这个民族的内涵。

0 阅读:3
评论列表
  • 2020-09-30 18:50

    商业化、商业味太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