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宣传活动现场
3月22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指导、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主办的“绽放小蓝花,公益千万家”系列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市场监管部门代表、行业企业代表、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会代表、食品安全新闻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等齐聚一堂,围绕以“小蓝花”为专属标志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的科学认知、临床应用、科普宣传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小蓝花”系列公益手册及宣传海报。
优化产品注册 增强产品可及性
什么是特医食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的定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特医食品专属标志为“小蓝花”。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断通过严格的产品注册和监管来保障特医食品的产品安全性、营养充足性和临床营养支持效果;同时也注重优化产品注册流程,增强产品的可及性,让患者能够买到所需的产品。截至目前,共批准175个特医食品注册,其中,特医婴儿配方食品49个、全营养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125个、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1个。
据介绍,2023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主要有两个方面变化:一是严格注册要求,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强调申请人应具备的条件、能力、法律责任和义务,夯实申请人主体责任;明确产品不予注册情形;增加注册产品技术要求,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保障产品临床效果。二是支持企业创新,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设立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将罕见病特医食品、临床急需的新类型特医食品的审评时限从正常6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优先安排开展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加快产品上市进程;明确电子证书法律效力,服务企业便利化。“《办法》将在进一步严格注册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上,持续鼓励产品研发创新,更好满足临床营养需求。”上述负责人说。
多方合力满足临床营养需求
随着特医食品逐渐走入大众视野,面对老人们容易出现的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寻找适合老人的科学营养补充方式,“小蓝花”也发挥着更大的支持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刘英华表示,当前,老年人营养不良问题突出,口服营养补充既可以替代饮食中部分食物,也可以作为加餐增加人体营养摄入,并且具有食用简单、方便,产品价格低的特点,能够满足老年患者口服进食的心理愿望。但科学的口服营养补充一定要以增加营养摄入为目的,能够为患者提供多种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寒在谈到老年人健康管理时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不同,拥有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全人群的健康管理三大功能。其中,公共卫生是国家签约的慢病管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同时包括全人群的生命周期管理,而特医食品在对全人群的健康管理过程中有重大意义。“我们会加强相关知识储备、训练,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特医食品的重要性,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李寒说。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推广如何在医院中规范化使用特医食品,要有医嘱,要有处方,要有标签,要有配置治疗和配送,它是一个整体的医药模式,不是一个单纯的食品销售模式,这两者的融合是未来促进特医食品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说。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会轮值主席顾欣鑫表示,目前,特医食品的需求和供给尚不平衡,作为生产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高质量研发,还要考虑特医食品上市后进入医疗机构或社区医院的路径问题。她认为,更多的企业和相关方要广泛地科普特医食品,以应对“银发经济”带来的挑战。
让“小蓝花”在特医食品中“绽放”
自2022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后,“小蓝花”作为特医食品专属标志正式与消费者见面。《指南》为特医食品的科学使用和消费者的理性认知起到了规范和引导作用。
陈伟表示,特医食品在病患的疾病治疗、康复、机体功能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营养支持作用,其落脚点是膳食具备营养和食品的属性。我国有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还有注册的药品,这些产品同样拥有营养属性,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相关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混淆。特医食品的“小蓝花”能够帮助大家在外包装上区分特医食品和非特医食品,有助于市场监管。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表示,特医食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目前,大部分产品都已经开始进行符合《指南》精神的标签改动,并且显著地标识出“小蓝花”。“随着一朵朵‘小蓝花’在已经注册的特医食品中‘绽放’,将向市场更好地展示特医食品的风貌,为消费者以及临床医生在选择使用特医食品时提供更好的标识作用。”厉梁秋说。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殊食品处宋子玉表示,北京市现有特医食品经营企业3300余家,尽管当前暂无特医食品生产企业,但在特医食品生产环节,现行的北京市禁限目录将特医食品列为除外,不再对特医食品生产行业采取禁止新建和扩建的限制,部分区还出台了鼓励性政策。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充分发挥北京优势,建立政府、行业协会搭台,科研机构参与,企业共享的平台模式,将特医领域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形成生产力,大力推动特医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小蓝花”在北京“绽放”。
文|摄 记者 闫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