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被恶犬咬伤18天后离世”热点事件的舆情分析报告

兴友课程 2024-06-21 12:03:06

5月14日,河南南阳一女子称3岁儿子4月被狗咬至重伤,后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孩子曾在县卫校打疫苗后转市医院,诊断为多发性动物咬伤。孩子母亲称已打四针疫苗。村委称涉事恶狗已被处理,狗主人未找到。相关信息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本文将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蚁坊鹰眼速读网对这一事件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趋势变化

根据分析,从5月14日12时至5月15日12时,全网有关“男童被恶犬咬伤18天后离世”的舆情信息最高峰出现在5月15日8时。

二、传播平台

从整体上看,有关“男童被恶犬咬伤18天后离世”的舆情主要集中在“社交网络”平台,占总量的82.1%。其次为“视频”平台(占14.7%)以及“问答”(占1.5%)。

三、文章类型

监测时段内,全网有关“男童被恶犬咬伤18天后离世”的信息内容主要以评论为主,占68%,其次为转发,占22.3%,原贴信息较少,占9.6%。

四、网民意见倾向分析

1、呼吁出台完善法律,严格规范养狗程序

此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养狗相关法律制度的关注。网民普遍认为,当前关于养狗的法律法规存在诸多不足,如养狗门槛过低、狗只品种管理混乱等问题。呼吁政府应尽快出台更为完善的法律,明确养狗的各项规定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狗只的品种限制、数量限制、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养狗人士的责任和义务等,确保养狗人士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宠物,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2、打击养狗不拴绳行为,加强对养狗人士的登记监管

许多网民表示,养狗不拴绳是造成此次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强烈呼吁执法部门加大对养狗不拴绳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予以严厉处罚。此外,还应加强对养狗人士的登记监管,确保每一只狗都能被有效地追踪和管理。不仅可以减少狗只失控的风险,还能在发生意外时迅速找到责任人,保障受害者的权益。

3、呼吁开设24小时狂犬疫苗接种门诊

针对狂犬病疫苗接种的问题,网民们普遍认为现有的接种门诊服务时间有限,无法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求。建议狂犬病疫苗接种门诊应实行24小时开放制度,确保在狗只咬伤等紧急情况下,受害者能够及时接种疫苗,降低感染风险。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对狂犬病疫苗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狂犬病危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谴责过度繁殖、随意弃养行为

舆论对过度繁殖和随意弃养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这些行为不仅加剧了流浪狗问题的严重性,还增加了狗只攻击人类的风险。因此,呼吁政府加强对宠物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繁殖和销售行为;同时,还应加强对流浪狗的收容和管理,为它们提供必要的庇护和救助服务。

5、明确流浪动物监管部门

对于流浪动物的管理问题,网民们普遍认为当前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建议应设立专门的流浪动物管理部门或机构,负责流浪动物的收容、救助和管理工作。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流浪动物得到妥善的照顾和管理,减少它们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威胁。

五、研判分析

首先,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反映了社会对儿童安全和宠物管理的深切关切。舆情中充满了对受害男童的同情和对恶犬攻击事件的愤怒,同时也暴露出公众对于当前宠物管理制度的不满和质疑。这种情绪化的舆情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宠物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其次,从舆情传播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关注。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平台成为舆情传播的主要渠道,各类信息、观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舆情态势。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信息发布和解释工作,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和误解的产生。()

0 阅读:0

兴友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