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母子托母育六载,母病依吾家,反嫌吾女疏

唐老鸭聊文化 2024-07-30 16:01:16

那一日,一桩震撼我心扉的秘密悄然显露——原来,家中的婆婆已默默替小姑负担起抚养稚子的重任长达六载。然而,当疾病缠身之时,婆婆选择栖身于吾宅,非但如此,还对我那不谙世事、未曾与其亲近的女儿颇多微词。

"怎可如此待吾女?"我轻声劝诫,内心波澜不惊。

"此女尚且年幼,未免太过顽劣,难教也。"婆婆言辞凿凿,似有万般道理。

"难道令嫒便比我女更善解人意乎?"心中愤懑难平,几近溢于言表。

"自然,自幼便知书达理,岂是你女所能及。"婆婆眸中闪过一丝不屑,轻轻瞥向别处。

此情此景,心绪翻涌,如换做他人。于我而言,子嗣皆是心头肉,不分彼此,均应以等同之心相待。

思绪飘远,忆及婚嫁以来,婆婆待我之情总缺几分温煦,对我孩儿亦少了几许慈蔼。纵使万般委屈,我仍选择隐忍,因念其年岁已高,孝道不可忘,故常怀宽恕之心。

未料,此事令吾心寒若冰,其行径让我不得不疑,多年来,我是否真为其家人,或仅是一名外姓过客?

决心既定,誓要揭开此谜底,探明真相,不容吾女承受丝毫冷遇与伤痛。

真相,务必水落石出。

正当我思绪万千之时,小姑急促来电,声中尽是焦躁与忧虑:"娘亲病重,院方急召,吾即刻前往!"语毕,只闻其匆匆离去之声。

心弦一紧,方知婆婆竟是因疾患而来。不及多想,怀抱稚女,速往医馆。病房之内,小姑眉头紧锁,泪光闪烁,无半点平素之傲慢,唯有对母亲满满关切。

婆婆面色苍白,虚弱卧于床榻,平日严厉之色此刻尽显疲态。小姑温柔拭其额际,细语叮咛,嘱其安养。

"娘,何至于一人默默承受病痛之苦?"小姑语气中满是责备与心疼。

婆婆摇头,眼眶泛红:"自汝父离去,我独自拉扯你长大,早已习惯。如今,怎忍累及你?"

小姑泪水终是决堤,哽咽道:"娘亲养育不易,吾已成人,理应侍奉左右。莫再孤军奋战,吾辈乃一家人也。"

此刻,我方悟,小姑心中亦有千疮百孔。于婆婆心中,她占据独一无二之位,而我,作为新进之媳,难以一时替代。静立一旁,聆听二人深情对话,心潮起伏,暗自反省,许是我之偏执,令婆婆倍感距离。实则,她也有其柔弱,渴望关怀之处。

或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人藏匿着不为人知的脆弱。我愈发理解婆婆对我的态度,非刻意偏见,只因生活之坎坷,需更多体谅与温情。

我暗下决心,自此以后,对婆婆与小姑,不再强求血浓于水之情,而以包容与理解相待。毕竟,吾等同在一檐之下,相互扶持方为上策。

我紧握小姑之手,轻声道:"从此刻起,让我们共同照料她吧。"小姑目光转向我,盈满感激与释然。

及至后来,方知婆婆临时迁居之因,小姑突遭意外,需住院调养,婆婆遂接下照顾侄儿之责。闻此,愧意油然而生,吾之不满,或过于主观。婆婆虽年迈,家事与责任仍需肩扛。

孰料,家中再生波折,婆婆照顾两孩童时,态度判若两人。对其孙宠溺无度,对我女却淡漠乃至嫌弃,乃至偶有口角。

"婆婆,对两孩须一视同仁,皆需同等之爱护。"我终于发声,不容忽视。

"我自知如何育儿,尔只需管好自家女娃即可。"婆婆回应冷淡。

此般偏爱,令我怒不可遏。婆婆究竟为何对我女冷漠,又对孙儿过分宠溺,令我困惑且无奈。此矛盾日益加深,急需寻得解决之道。

我毅然步入婆婆厢房,欲开诚布公,一谈究竟。推门而入,只见婆婆手持旧照,默坐床沿,神情凄迷。

"婆婆,吾等需坦诚相对。"我尽量让语气温和。

婆婆抬首,双目含泪:"六年光景,小姑与孩儿寓居吾家,她患病,我不欲增添负担,故转托于尔等。然,视两女若同胞手足,吾心实难安。"

闻此言,如遭重击,原来,小姑与吾共居之事,我竟全然不晓。

"婆婆,未曾想及您心有此结,是我误解了您,深感歉疚。"心中懊悔不已。

婆婆摆手示意,继而缓缓言道:"小妹早殇,遗孤托孤,吾诺必守。彼时尚祈望其病愈前,勿增其忧,是以领之同住。吾视之如己出,未尝有片刻怠慢。"

我默然。原来,一切纠葛皆源于误解。此刻,诸多疑惑豁然开朗。

"婆婆,此非汝之过,吾误会在先,应共谋解决之策。"我恳切言之。

婆婆微微颔首,叹道:"吾亦有不对之处,未及详述此事,致生误会。"

一段揪心情缘,却成解开心结之钥。我深知,家中每一员皆需更多理解与宽容。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