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市场,再掀波澜

壹度Pro 2024-05-28 17:12:59

短剧赛道又添新玩家!

5 月 22 日,华为推出了一款付费短剧 App短剧大全,目前已经在华为会员中心开启众测。应用介绍为“短剧大全快应用,畅看海量短剧 ”。从介绍来看,短剧大全 App正在测试短剧付费功能。

事实上,5月初,小米公司发布一则30万招聘短剧编剧的消息,同样引发广大关注。与此同时,360集团也在招募大量短剧业务人员,包括短剧投放、短剧业务负责人等岗位。

BOSS直聘截图

不仅如此,2024年上半年,众多互联网电商巨头也盯上短剧市场,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等都纷纷下场砸钱投入短剧领域。

互联网大厂们为何扎堆入局短剧?又将对短剧行业产生何种影响?是否会引起短剧行业的新一轮变革?

01 短剧迎来搅局者,互联网大厂下场“抢食”

自今年上半年开始,各大厂就开始在短剧方面动作频频。淘宝对短剧的布局动作很大。先是在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淘宝发布了2024年短剧扶持相关政策,投入千万资金、10亿流量,包括给予品牌、站内外网红、达人流量和现金补贴等。

随后淘宝内容电商盛典上,淘宝逛逛和淘宝短剧联合发布了一项“百亿淘剧计划”。目前,淘宝在直播页面有专门的剧场频道,与播客、直播、网文等频道共存,剧场内有近百部淘宝独家短剧,部分剧集内附有商品链接。

除此以外,淘宝还组建内容电商事业部,合并淘宝直播和逛逛团队,并在“逛逛”页面中单独设立“剧场”板块,主推淘宝独家定制短剧。

淘宝截图

无独有偶,今年4月,另一电商巨头京东宣布投入十亿现金和十亿流量,吸引更多原创作者和优质内容机构入驻,加码内容布局。京东App“逛”页面的信息流中出现了短剧相关的账号和内容,并附有商品购买链接。珀莱雅京东自营店的短剧《大小姐的万丈光芒》直接挂上了“红宝石水乳”等多个链接,点击头像可以直接进入品牌直播间。

主攻下沉用户的拼多多也不甘落后,其与短剧的受众重合度极高。在拼多多主页面的“多多视频”板块中可以看到“短剧”频道,与“直播”“关注”“推荐”并列,其中大多为100集左右的短剧,用户可以免费观看,且看视频还可得现金。只不过每几集短剧中会混入一条信息流广告。

此外,美团也跨界入局短剧,今年3月,美团App界面升级,在底部tab栏“视频”里,单独设立了“剧场”单元,和拼多多类似,界面右上方的现金额随着观看时长而增长,用户每上滑一次就有一枚金币掉落的提示音放出。前不久,美团还推出了“春鸣计划”,开始新一轮的创作者招募计划,继续在奖金、流量扶持上升级加码。

除了以上几家互联网大厂,还有五月份以来新加入其中的华为、小米、360等。华为更成为截至目前,国内互联网大厂中除字节、快手以外第三家推出独立短剧APP的大厂。

华为应用市场截图

短剧行业迎来搅局者,各大厂纷纷下场“抢食”,是否证明了短剧市场还有红利可吃?

02 短剧已成互联网必争的流量之地?

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到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1000亿元。如此大的市场空间和商业价值,吸引大厂纷纷入局短剧,并且加码升级,也就不足为奇。

从表面来看,短剧行业仍有红利可吃,近千亿的市场空间,互联网大厂们自然难以抵抗这种吸引力。因此,顺势而为加入其中成为绝大多数玩家的选择。

然而事实真就如此简单吗?随着互联网用户增长红利见顶,大厂们要面对的是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要从中寻找新增长点。

这时,还在蓬勃发展的短剧就进入了互联网大厂的视线当中。随着爱优腾芒、抖音、快手、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B站、360、小米、华为大厂扎堆入局,就可以看出短剧已然成为互联网公司绕不开的流量争夺地。

拼多多截图

随着更新迭代,大厂入局,短剧早已不是简单的内容产品,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还承载了互联网公司更多元的目标诉求,比如品牌营销、种草带货,抢占用户时长等。短剧逐渐成了各互联网公司一种新的消费载体和营销手段。

虽然各互联网公司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增量,抢占流量,但是因各互联网公司的性质不同,各细分目的也有所不同。

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电商平台,通过新增“剧场/短剧”频道,借助短剧发力内容电商,增加用户在平台上的停留时间和粘性。电商平台不生产内容,更多依靠外部购买,互联网电商平台靠短剧带货,是继主播带货后又一种销售玩法,电商平台推出品牌定制剧,并附带商品链接,这种商业模式不仅能提升用户粘性以及忠诚度,还能把其他平台渠道的消费者抢过来。

而像华为、小米、360集团等科技大厂则通过接入短剧进行流量变现,不介入短剧承制环节,更多是尝试性入局,以小成本试水,期望借此找到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则是依靠短剧的形式将流量变现,营销企业的品牌形象。

03 短剧市场再掀波澜?

当然,随着入局的玩家越来越多,短剧赛道竞争愈发激烈。细数其中的玩家,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出于战略布局考虑,全方位布局,如腾讯、抖音、快手、爱奇艺、优酷、芒果TV等长短视频平台。

第二类,借助短剧发力内容电商。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等电商平台。

第三类,聚焦IP影视化,如阅文集团、喜马拉雅、知乎等平台。

第四类,聚焦流量变现,如华为、小米、360、UC浏览器等。

纵观上述几类玩家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大厂等“正规军”的加入,短剧行业必将再掀波澜,迎来新一轮洗牌。

大公司与中小厂商之间的冲突也会摆到明面上来,以华为为例,与中小玩家相比,它作为大公司,组织结构相对繁琐、决策程序复杂,响应市场变化的速度较慢;但是相比于中小公司,它有着足够的资金优势与流量优势,小米、360等互联网大厂也是如此。

经历野蛮生长的短剧行业,随着越来越多大厂的加入,以及监管的趋严,格局也不断调整。

6月1日起,《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将正式落实,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其中,备案根据总投资额度分为三类,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归广电总局管理,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普通微短剧”归省级广电部门管理,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归平台管理。

当然,除了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平台对短剧的审核也越来越严格。4月10日,抖音、快手发布公告整顿含有不良价值观导向的短剧内容。抖音集中下架了6部短剧,快手下架了4部,并清理相关内容738条。

快手小客服官微截图

在这种情况下,短剧也将迎来出圈难、成本高的新阶段,当然随之而来的是短剧质量也会转向精品化。国内短剧市场进入整合期,意味着短剧市场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与此同时,没有大平台可依靠,夹缝中生存的中小玩家们只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不断寻找新的立足之地。

在此背景下,短剧行业势必会迎来新一轮的冲突与变革。

结语

随着华为、小米等互联网大厂的入局,互联网入局短剧这一现象也被推向高潮,短剧行业未来的竞争也将愈加激烈,未来的短剧必将会迎来巨大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短剧也将不断趋向正规化、精品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目前来看,大多玩家对于短剧更多是抱着“尝试性入局”的心态,看到短剧这个风口就小成本入局试试看,能赚钱、成为新的增长点最好,赚不了钱,对公司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但是随着短剧的不断发展,未来或许能成为其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图片源于摄图网,侵删。

0 阅读:0

壹度Pro

简介:多一度热爱,深一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