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句玩笑,被中情局当作重大情报,直接误判未来十余年形势

奇人看其事 2024-05-18 20:46:52

毛主席于1961年9月接见了外宾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这是蒙哥马利第二次到中国访问。

对于蒙哥马利的到来,主席很是高兴。

这位英国陆军元帅与一般西方人不同,他曾主动提出“一个中国”的原则,毛主席也称其为“很开明”。

故而当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时,毛主席与之谈论甚多,不单单谈到国际问题,也谈到了不少个人问题,两位就像好友一般,毫不避讳的聊着一切,其中涉及到一个亘古无法跨越的难题:死亡。

毛主席说:“我随时准备死亡。”

这句玩笑话将一名共产党人的豁达、开朗展现的淋漓尽致,于毛主席而言,他早已将生死看透,知晓“人必有一死”,无非就是时间问题。

然而就是这么一句玩笑话,却让世界情报界“扛把子”——中情局作出错误判断,以至误判了中国未来十余年的形式。

素来以世界情报界“龙头老大”自居的中情局,何以在中国问题上频频出错?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中情局对毛主席的“重点关注”

中情局,世界四大情报机构之一。

该机构的前身为美国战略情报局,说简单点,中情局就是搞情报工作的谍报组织,不过基于中情局在一种微妙的政治环境中诞生,行动往往与政治挂钩。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美关系、美苏关系颇为紧张,中情局对中苏国内情况、两国关系等方面都投入了较多关注,其中对毛泽东“格外关注”,这便有了针对毛主席的“波罗系列”情报侦察。于多数人而言,更感兴趣的往往也是中情局针对毛主席的“波罗系列(代号)”情报侦察。

该系列中,有一份题为“毛泽东的陨落”的调查报告。

单从报告名字来看,就能看出中情局的意图,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说的“陨落”并非逝世,而是退休。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主席在世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相继崛起后,毛主席的革命理论为第三世界国家参考、借鉴,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反帝反殖高潮,使得其声望渐达顶峰。

不管是美国、苏联,都无法取缔毛主席在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一个由他领导的新中国也不容他人轻视。

对于毛主席及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中情局给予了充分关注,而这份格外突出的报告可以视为美国对华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中情局最早提出“毛泽东陨落”问题的时间并非1961年9月,根据目前对外解密的中情局文件来看,时间可推回至1954年6月。这一年2月召开了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会上意欲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利的高岗受到批判。

依据这一历史背景,中情局对新中国成立之后高层发生的第一次权力斗争有所察觉,不过并不太清楚中共内部斗争的实况。

对于这点,也是中情局一直存在的“问题”——缺乏情报收集手段。

情报收集可分为两大类:人工情报,高科技手段获取情报。在科技相对落后的年代,人工获取情报的方式又占据主流。

解放战争期间,依托和国民政府的关系,中情局在华部署了不少情报站。随着国民党节节败退,中情局在华情报站基本被清除殆尽。缺少人工情报做支撑,中情局获取中国情报的方式主要集中于无线电侦察、空中侦察。

针对美国获取情报的方式,中国亦作出了有效的反击措施。空中侦察方面,发展地空导弹部队;无线电侦察,加强无线电反侦察手段。行之有效的防患下,中情局在中国的情报工作几乎寸步难行。

以朝鲜战争为例,中情局对华的情报工作堪称一塌糊涂。

中情局在朝鲜战争初期得出“中国会在一定情况下出兵朝鲜”,之后却因苏联的态度而发生转变,认为“中国不会出兵支援朝鲜”。

即便中国曾不止一次给出警告,中情局不改初衷数度误判。以至于中国大部队出现在朝鲜战场,中情局依旧坚持认为“中国派遣的是小股部队赴朝作战”。

中情局对华情报搜集的迟钝、误判,使得志愿军拥有了一定主动权,这也成了中情局情报史上一大“槽点”。

而之所以提到中情局在朝鲜战争所做情报工作,一是为了说明中情局在华情报工作几乎寸步难行,二是为了说明中情局存在的第二个大问题:采取西方式的政治理念来判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带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

西方政治理念与中国政治理念存有本质差别,分析中国国情时,以西方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政治,注定结果以偏概全。

如朝鲜战争,中情局坚持认为中国不会出兵的根本原因,源于中苏关系。彼时美国一再试探苏联,苏联对朝鲜问题始终漠不关心,这让美国认为苏联不会出兵干涉。而作为苏联的“头号小弟”,老大哥不出头,中国自然也不会出头。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中情局分析“中苏出兵朝鲜问题”上带有浓重的西方政治理念,而忽略了中国是一个有主权的国家。

作为一个拥有完整主权、讲究民族尊严的国家,自然是卧榻之下容不得他人酣睡。当国家领土受到侵犯时,唯有一战!

领土问题如此,政治方面亦是如此。

不过带着浓烈意识形态有色眼镜的中情局,似乎从未在意过这一点。分析毛主席接班人问题上,多少也就开始“主观臆测·”。

在1954年6月的中情局报告中,中情局指出毛主席的接班人多半是周恩来、刘少奇,两人分别负责党务系统、政府系统,同时又错误的评估1954年中共遇到的党内问题归结于“党的精英分子的派系斗争”。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中情局始终认为刘少奇、周恩来或将成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尤其是毛主席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不再担任国家主席之后,中情局愈发关注“毛泽东接班人”这一问题。

1959年,中情局又进行了新一轮评估。

按照中情局的评估来看,毛主席虽然依旧是党和国家一号人物,不过一再表示不再担任国家主席之后,国家主席必然另有人选。

带有浓重西方政治理念的中情局认为,担任国家主席的人是一位有很高威望、鲜少露面的代表人物,显然他们所指的是朱德。

然而让中情局意外的是,最后当选国家主席并非朱德,而是一直被中情局视为中共党内第二号人物的刘少奇。

结局虽然出乎意料,中情局最初的评估实际并未出现多大偏差:刘少奇极有可能是毛主席的接班人。

中共接连对外释放的信号,让中情局愈发想入非非。

1961年9月,毛主席会见了蒙哥马利。前面提到,两人见面后谈论甚多,不单单谈到国际问题,也涉及到接班人问题、生死问题,尤其在接班人问题上,毛主席十分明确的表示刘少奇将接他的班。

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与蒙哥马利的一番话更像是老友闲谈,所说俱都属交心之论。不过在中情局看来,毛主席这番话像极了“遗言”,这也佐证了中情局1960年12月的评估:毛泽东将于1960-1965年期间去世。

三、近乎荒诞的误判

中情局近乎荒诞的评估,始于毛主席多次表示不再担任国家主席,兴于毛主席公开讲话和接受采访相继减少。

这对于一位国家领导人来说,对外释放的信号足以让人想入非非,特别是毛主席和蒙哥马利的谈话更让外谍深信猜测无误。

因此在《毛泽东的陨落》中,中情局妄自断言:

“毛泽东或将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或下届党代表会上退休。”

中情局之所以会得出如此荒诞的误判,有两大原因。

1、情报系统的缺失

从中情局针对“毛泽东陨落”所做的一切调查报告不难看出,其所依据的是中共对外主动披露的一些消息,以及不能被称为证据的证据。

几乎被拔除一切情报组织的中情局想要收集到足够证据来佐证观点,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只能通过主观臆测、猜测、推断等方式,得到美国对华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2、浓烈的西方意识形态

当情报系统缺失,浓烈的西方意识形态就占据了主动。以毛主席和蒙哥马利的对话来说,两位都是古来稀的年纪(蒙哥马利只比毛主席大6岁)。

这个年纪的人,往往都不再避讳生死的话题,同样也会聊得更加随意一些。可这看似随意地聊天,却被美国中情局格外“误解”。

那一年,毛主席68岁。

68岁是个并不年轻的年龄,况且主席那几年身体不太好。这次和蒙哥马利谈及生死的话题,像极了交代“后事”。

自此,一句玩笑被中情局“小题大做”。

主观臆测、缺乏理论依据下,中情局得出“毛主席将不久于人世”的荒诞评估,由此更加专注“毛主席接班人”一事上。

关于这件事,中情局还是有一定“能力”。

中情局认为刘少奇虽然将接毛主席的班,但其对刘少奇接班的前景并不看好,刘少奇相较于邓小平,年龄更大、性格更加温和。

单从年龄、中国国情来看,似乎第三顺位“接班人”邓小平更合适。

单论这一点,中情局是有脑子的。而中情局之所以急于评估出第三顺位接班人,自然是为美国对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前面提到,西方具有浓重的意识形态,因此才会将大刘少奇、周恩来分别视为激进派、温和派。

于美国中情局分析家而来,中共领导被分为激进派、温和派、中立派等,这种带有西方主义色彩的“派系之分”,还是为了方便美国之后调整对华政策。若是事先能评估出第三顺位接班人,也就有了准备。

为找到第三顺位接班人,中情局设定了几个条件。

既然是第三顺位接班人,资历一定不差,年龄一定“不大”。按照这一设定,中情局将目标锁定在周恩来、邓小平。

单从目标选定来说,中情局判断很准。

更值得警醒的是,中情局最终是直接将目标锁定在邓小平身上。按照中情局判断,邓小平年龄较之周恩来、刘少奇有一定优势(小两人6岁)。若是刘少奇接班之后,顺位下来或将轮到邓小平。

其次中情局再度运用到“西方意识形态”那一套,认为邓小平思想开放,而周恩来相对保守,中国如果想要摆脱眼前的困难,需要一位敢于大刀阔斧改革的人。

中情局为证明这一评估结果,甚至给出了几大论据。

1、邓小平很年轻,比毛主席小6岁

2、邓小平的资历很高

3、邓小平在国军军政系统中都很有威望

4、邓小平思想开放

单从中情局给出的几大论据来看,中情局的情报分析处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一塌糊涂,起码有值得警惕之处。

单凭着邓小平过往历史、地位等,就能将其断定为“第三顺位接班人”,虽然其中有些是摸不清头绪的以偏概全,结论却足以让人警惕。

回过头再想一想,中情局凭什么能成为世界情报界“龙头老大”?可不单单靠着“美国”二字,而是有真本事在身。不过当中情局遇到中国时,那一套便不再适用。为应对中情局的渗透,多年来中国可谓费尽心力。

时至今日于灯火阑珊处,依旧有不为外人道的明争暗斗进行,那是一场又一场属于谍报组织的交锋。

0 阅读:1

奇人看其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