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艺青年100·国画】推荐艺术家胡岑

品艺中国 2022-04-15 14:40:23
关于艺术家

胡岑

江苏扬州人

201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2020年9月至今,攻读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硕士学位,师从徐钢副教授。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书画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家。

近期参展经历

2019年3月,作品《金陵之雪》和《湖上清风》入选“走进央小,金陵新象”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金陵写生校园巡展;

2019年8月,作品《仲夏月影》《清山奇树倾心泉》《松上清风且枕泉》刊登发表于《大美术》2019年8月刊(南京书画院院刊)“金陵艺术专栏”;

2019年9月,作品《松上清风且枕泉》入选“青春盛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2020年1月,作品《拨雪寻春》入选“求真尚美——南京青年美术作品进校园迎新展”;

2020年11月,作品《静观园林欣然处》入选江苏省美术家协会“2020扬州美术双年展”;

2020年12月,作品《似此闲幽半临水》入选“古漕新韵,千秋传承”苏台两地青年艺术家印象运河作品展并获一等奖;

2021年1月,作品《松语清风》参与“逐梦而行,不负韶华”——扬州市国艺书画院首届迎新书画展;

2021年4月,作品《曲径通幽酒初温》入选“百年芳华,逐梦前行——第二届扬州市青年美术作品展”;

2021年5月,作品《梦入园林》获“青春盛绘——2021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年度大展”优秀作品奖;

2021年6月,作品《曲径通幽》《最是一年春好处》参加“熠熠党心耀百年,翰墨光影谱华章”——南京江宁区统一战线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展;

2021年6月,团扇系列作品参加“明日夏至,香风有约——扬州市国艺书画院香扇书画精品展”;

2021年6月,作品《梦入园林清润处》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邮驿路 运河情”全国美术作品展;

2021年7月,作品《春松挂石壁》参加“时代新象——庆祝建党100周年南京青年美术邀请展”;

2021年10月,作品进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艺术百家”优秀青年美术家提名展;

2021年12月,作品《放鹤亭》入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九届“茶境国际茶文化交流展”;

2021年12月,作品《清隽竹影意 静岩松鹤幽》获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第八届新人美术作品展新人奖;

2022年1月,作品《飞雪迎春到》参加扬州市第二届书画名家邀请展;

2022年3月,作品《雨后园林坐清影》入选“青春百年心向党——2022年江苏省青年美术书法作品联展”。

▲湖光映月 69 69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外师造化,赤诚探索

——文/胡岑

▲独钓寒江雪 48 28cm 纸本水墨 2019年

在我自身的艺术创作中,我会带着从传统中汲取的东西,进而加入写生中所获得的感悟,进行我的创作,我首先会选取对我有吸引力的物象去进行艺术处理,我必须让画的东西先让自己沉浸到其中的意境之中,或静美、或幽远、或雄浑,在创作之前,我会先对一幅创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比如构图、笔墨、节奏、意境等,当然在画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不期而遇的东西出现,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老师对我的影响不仅仅是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更多的是老师对于中国画的那份赤诚之心。贡布里希再三强调“艺术具有历史,自然的表现不可能由任何未经训练的个人获得,无论它具有多大天才,没有传统的支持则一事无成。”我们创作绝不能一味追求笔墨技巧,而必须把重心放在思想上,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持以科学精神去对待写生与创作,就像石涛所言,“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在继承中不懈努力,带着科学的创新精神,不为法缚,大胆探索,寻求自我,积极找到“我法”,力求达到创作的“自由纯粹”之境!有人常常认为艺术是伴随着很多灵感的,其实并不见得灵感是大部分时候都有的,往往灵感只是源于那一刹那的东西,那更多的是理性,由理性而来的感性在面对物象的时候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去判断。而就是那一霎那的感性激发出更多的理性,我们画画的过程中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带着理性的感性去作画。而当我们作画的时候,似乎这时候身边的人与事与我们无关,只有自然在静静地和自己对话,这时候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呼应,这种呼应恰恰可以让自己沉醉于其中,我想这可能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风雪夜归人 48 28cm 纸本设色 2019年

近几年,我多去黄山、三清山、齐云山和青城山等写生,也经常行走于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我记得曾在山清山写生期间,在笔记本上记录的一些写生感触,“三清山上山清远,青山清雨宜清弦。松涛层林叠石间,渲入花青见心泉。”“看着时间还早,趁着画意正浓,于是拿出宣纸开始新的创作,因为接近傍晚,所以雾气微淡,远处的山头依然笼罩在雾气之中,柔和而苍茫,拿起笔面对层次较为分明的山石,随性将山的轮廓勾勒,山石结构仿佛在此刻有所领悟,也许是茅塞顿开。” 写生,在自然和生活中体悟,“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真理,写生之时,我们一定要立马抓住那份感觉,并开始不停地将这个感受放大和深入,一瞬间的触动一定是鲜活的,把握好这种敏锐度,杜绝创作过程中随时而来的惰性与惯性,将传统放入自然和生活中,让我们好不容易吃到的一些传统经典在生活之中鲜活起来,通过写生,我更好地理解了传统,在自然之中,去印证那些传统的影子,从临摹传统到写生自然生活再到不停创作是一个必要的循环。

▲清山奇树倾心泉 142 56cm 纸本水墨 2019年

石涛认为笔与墨既对立又统一,这对立的和谐统一被他称之为“氤氲”。“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用笔“不可雕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墨线要有形有势,势的第一个层面的涵义是“走势”,是“动势”,画虽为静态,也要传达出一种静中的动势,表现出静中有动的审美情趣,有动感就会有生命,有生命就能让画“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为“气韵生动”做准备。他说:“黄山是我师”,“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他将“从于心”的主观审美情趣和客观实在的具体对象结合,“进此当以天地为师”,这也是他一生能够“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所在,加之“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石涛重视笔墨在中国绘画中的作用,他主张“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即笔墨产生于造化,又须还于造化中去。山水画不管是宋人完成的“法备”还是元代画家以“取法”为途径的变法,以写意的精神,以诗书画一体为载体,都是以“外师造化”为基石的。元人在宋人“法备”之后,进而“取法”宋人,而亦能再入山川之中而感悟天地造化,“取法”却不为法缚。他们精准理解了苏轼所言“真放本精微”与赵孟頫之“书画本来同”的观点,赤诚探索出意象兼得的另一种高度。如王蒙的《青卞隐居图》虽比早期的《东山草堂图》多了几分繁复与曲折,但更是画家向往的一方世外桃源,树石飞瀑虽唯美,但也饱含了作者心中的无尽沧桑。两百多年后,董其昌泊舟卞山之时,不禁感叹:“能为此山传神写照者,唯王蒙而已。”这也是对元人山水画“写实”和“写意”均衡状态的一种服膺。元季诸大家真诚探索,外师造化,不为法缚,意超象外,意象兼得,为我们后学立下标杆。

▲听风湖上 142 36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我们创作之时,应不为现成的方法所束缚,更要积极探索,丰富内涵,一方面讲求法度,一方面要持以科学的精神,创作来源于生活,我们要以严谨的方式去对待我们的艺术创作,我们要警觉在艺术创作中任何可能出现的惰性和惯性,中国画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我们的哲学思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山水画的视野非常广阔,现如今,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角度更是各式纷呈,我想我所坚持的,应该是在法度之中力求的一种创新和突破,带着理性的思维去创作,同时结合不期而遇的感性感受,在写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自己的主观感受经验以及不期而遇的笔墨,带着偶然与必然、感性与理性的共同作用指引自己绘画道路的方向。

作品欣赏

▲春松挂石壁 139 69cm 纸本水墨 2020年

▲飞雪迎春到 139 69cm 2021年

▲天涯霜落霁寒宵 180 98cm 纸本水墨 2021年

▲云和积雪苍山晚 180 98cm 纸本水墨 2021年

▲今宵独钓南溪雪 180 98cm 纸本设色 2021年

▲雨后园林坐清影 240cm-123cm 纸本水墨 2021年

▲曲径通幽酒初温180cm-98cm 纸本水墨 2021年

▲近水清风皆有情 180cm-90cm 纸本水墨 2021年

▲信有山林在市城 180 49cm*4 纸本水墨 2021年

▲清隽竹影意 静岩松鹤幽 180 156cm 纸本水墨 2021年

加入我们

品艺南京 作品投稿要求

“品艺青年100”艺术推广活动,跨越传统和当代,旨在遴选南京及国内优秀青年艺术家们,进行专业推广和推荐,并结合元宇宙NFT项目、艺术金融,赋能青年艺术家的发展,从南京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品艺文化,欢迎更多的青年艺术家们积极参与到“品艺青年100”系列艺术活动中来,关注此次活动的艺术影响力、跨界效应和持续放大性,助力自身艺术生涯发展。

欢迎合作,携手发展!

品艺文化创始人、“品艺青年100”总策划

徐杰

征稿要求

年龄要求在45岁以内,以美协、书协会员及专业艺术院校毕业,且在坚持专业创作、在南京生活发展的青年艺术家群体。

1.艺术家作品数量20件以上(图片要求清晰,文件大小在3M以上,JPEG格式,备注作品名称、尺寸、材质、创作年代)

2.个人高清照片或个人工作室照片一张以上

3.个人简历一份

4.文章:学术论文、个人创作观点或总结、他人写的评论文章,字数不限

5.个人微信号和联系方式

6.提供1帧20~30秒的短视频(短视频内容不限,艺术家的自我介绍、日常创作、访谈、演讲等均可;短视频将发布在品艺文化各自媒体矩阵号。

作品投稿邮箱

1、文件打包压缩发送至投稿邮箱

1105116742@qq.com

2、文件夹标注:某某艺术家投稿

我们在收到艺术家的邮件以后,会在第一时间和艺术家进行交流沟通。

艺术家可添加策展助理微信,咨询活动,受邀入群。

陆晓凡微信 13305151473

张明明微信 m805390754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