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江苏扬州城,鬼子军官在街头发糖,文峰塔下一片荒凉景象

老照片聊历史 2024-08-30 12:59:15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乘坐数艘军舰从镇江出发,渡过长江后在都天庙废堡和六圩渡口嘉兴桥登陆,然后沿镇扬公路向扬州进犯。

12月14日,扬州沦陷。这座自古便为繁华之都的扬州城落入日寇的魔爪之中。

以下照片所记录的就是刚刚陷落之后的扬州城景象,为当年的侵华日军所拍摄。

扬州车站

扬州车站建成于1923年,位于古运河的南岸,与北岸的福运门(今渡江路)隔河相望。当时车站比较简陋,内有停车库数间,门前有茅竹搭建的棚子。

福运门

站在运河南岸眺望福运门。当时的扬州城内人坐车,必须先出福运门,然后从浮桥上渡过运河,才能到达车站。

塔影远望

从远处遥望扬州文峰塔。文峰塔坐落在城南古运河畔东岸,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是古扬州的地标建筑。

文峰塔

从前的人们无论是从南京来扬州,还是沿着古运河从镇江到扬州,每每看到文峰塔影,便知道扬州已经到了。

日本兵

文峰塔坐落在文峰寺内,塔高近五十米。图为两个日本兵站在塔上俯瞰下面的风景。正值严冬天气,日本人穿着戴帽的呢子军大衣,装备之精良由此可见一斑。

向西看

从文峰塔上西望古运河。这里古名三湾子,隋唐时期,是古运河到长江的必经之地。传说鉴真六次东渡,有三次是从这里启程的。

俯瞰街市

从塔上看扬州的街市,很多家的屋顶上残留着白色的积雪。扬州在古代便是一等一的富庶繁华之地.,“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不知是多少人的梦想。

向北看

从文峰塔上向北方眺望,目之所及有两口池塘,池塘边上是零星的民居建筑。相对城内密集的房屋显得有些冷清。

文昌阁

扬州文昌阁,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比文峰塔晚了三年,它们都是古代扬州文风鼎盛的真实写照,亦是扬州地标性建筑之一。

岗亭

扬州街头的交通岗亭,一个伪警察站在岗亭下正在指挥交通。岗亭上张贴有镇江所生产的“无敌蚊香”文字广告。

百姓

一户人家的孩子们坐着 院子里晒太阳。在日寇的铁蹄之下生活,难得有这样片刻的安宁,不想被突然出现的日本人摄入镜头中。

洗衣服

几名妇女在路边洗衣服,其中有一个小脚老太太。她们所使用的汲水工具是压水井。当时的扬州城内还没有自来水,直到1959年,才开始建设第一家自来水厂。

贴牛粪

一名女子正在家门前的木盆里做牛粪饼,做好的牛粪饼贴在茅草屋的墙上,等晒干之后作为燃料使用。

捉鱼

为了生计,几名男子顾不得天寒地冻,依旧来的池塘里捉鱼。他们趴在大木盆的上面,在刺骨的池水中摸索着。

汉奸

几名穿着长袍马褂的男子站在扬州街头,手臂上的袖标说明他们是为日本人工作的,其中一个还打着膏药旗,不过在照相的时候把脸遮了起来,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如果是,说明此人尚存一丝羞耻之心。

笼络人心

扬州街头,一个日本军官正在给孩子发糖,这不是什么大发善心,而是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镜头中,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神情木讷。

乞丐

因为看到日本人的照相机而不敢往前走的苦难人家。走在前面的男孩腋下夹着一根木棍,引导着身后抱着孩子的盲母亲,他的妹妹紧紧跟在母亲的身边。

卖艺人

一老一少两个卖艺人,老者拿着一把二胡,一边走一边拉,孩子跟着二胡的伴奏,一路走一路唱。

收容所

扬州的难民收容所,大冬天依旧打着地铺。他们本是为躲避日本人逃出家园的,不想是从一个火坑跳入另一个火坑。

1 阅读:7

老照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