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兰说上了伯爵府袁家的亲事后,盛老太太便做主给她寻个教导礼仪规矩的老师。
当时,不少公侯伯府或世家望族都流行请些宫中退出来的老宫人到家里来教养女儿规矩礼仪,就是想给女孩博个知名度,增加附加值。
盛老太太一出手,请来的必然是精品,惊得王氏都掉了下巴(她确实没想到过自己的婆婆竟然有这么大面子)。
这位孔嬷嬷已经前后在英国公府,治国公府还有襄阳侯府教养了几位千金小姐,都说她脾气温厚,教规矩的时候耐心细致,不像别的嬷嬷那样动不动就要罚要打的,却又能把礼数规矩教到位。
盛家的女儿能跟侯府国公府的千金们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王氏心里乐开了花,华兰对盛老太太也万分感激。
可孔嬷嬷之所以答应来盛家教女孩们规矩,并不是真的只为教规矩而来,她跟盛老太太的那段闺蜜对话,暴露了她此行的真实意图。
1,
听说孔嬷嬷来了,王氏赶紧带着华兰到寿安堂拜见,生怕去晚了没了好印象。
一番言语交谈下来,孔嬷嬷说的每句话都让王氏全身汗毛孔都熨帖舒坦。
孔嬷嬷说话很慢,但没有让人觉得拖沓,话也不多,但每句话都恰到好处,让旁人都听得进去,恭敬又适意。
当王氏热情的邀请孔嬷嬷下榻华兰的葳蕤轩,好隔天教导孩子礼仪规矩时,孔嬷嬷却委婉的表示想先在寿安堂住一夜,和盛老太太叙叙旧。
能请到这么高规格的教养嬷嬷,王氏自然知道是婆婆的功劳,也是婆婆和孔嬷嬷有这层朋友的关系在,她自然从命。
从公侯相府到六品通判,孔嬷嬷为什么把自己的施教对象变得这么低?
就连盛老太太自己也没想到能请到她。“你居然肯来,我本来可不敢请你。”
“我真是厌烦了那些权贵之家了,每个人都有千张面孔,面上,肚里弯弯绕绕地算计个没完。
我这辈子都是猜人心思过来的,连梦里都思量着那些贵人的肚肠,本想着请辞后能过几天舒心的日子,没承想还是不消停,索性借了你的由头逃出京,好过几天清净日子。再说我也老了,总得落叶归根。”
孔嬷嬷说得一脸疲惫。
她本是定了亲的,入宫的名牌上写的是她妹妹的名字,却被后娘冒名顶替逼她进了宫,做了个供人差遣,每日如履薄冰的小宫女。
虽然她一路做到的女官,可整日里过得还是揣度人心,谨小慎微的日子。
好不容易告老从皇宫出来,又被各家权贵请到家中教养女儿,继续过以前的日子。
这次盛老太太给孙女请老师,她也是瞅准了机会想离开京城,给自己留一片清净。
华兰离出嫁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她的学习时间不长,待过了这几个月她就能彻底歇下来了。
2,
孔嬷嬷应下盛家的邀请,一方面是为了逃离京城的那些权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她为数不多的好闺蜜。
“你怎么修身养性到这个地步了?当年那派头哪去了?”孔嬷嬷留在盛老太太的暖阁里过夜,阴阳怪气的说她。
盛老太太摇摇头,很无奈。“纮儿终究不是我生的,何必讨人嫌?”
“我当年进宫要是你这性子,早不知死了多少回了?”
“你家老太公是个人物,给孩子们挣下了不少家业,临终前给三个儿子分了家,可坏就坏在他刚走没多久,你夫婿也去了。若是没有你,盛大人他一个庶子,早被他黑心的三叔给嚼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了,还能剩下这份家业来?”
“你撑起整个盛家,给他找师傅,考功名,娶媳妇,生儿育女,他现在仕途一帆风顺了,你却功成身退,缩到一角当活死人,简直不知所谓。”
“你虽不是她亲娘,却是他嫡母,对他更是恩重如山,你大可以挺直了腰杆摆谱,有什么好顾忌的?你若不把自己当回事,他更乐得把你撇一边儿。”
孔嬷嬷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把盛老太太说落了一顿差点把手指点到盛老太太的脸上,喷她一脸的唾沫星子。
为了让盛老太太振作起来,孔嬷嬷不仅骂人,还给她燃起希望和责任。
“你好歹把日子过舒坦些,就算不为了自己,也得为了你那个宝贝小丫头。”孔嬷嬷说话时,朝明兰睡得梨花橱那头努了努嘴。
盛老太太想起自己憨娇的青春,任性过,失望过,挣过,闹过,最终心灰意冷,只想找个角落缩着等死。
可如今听了老姐妹的话,她红了眼眶。
“到底是老姐妹,现如今也只有你与我说这番话了,你的一番心意老姐姐我领了。好歹,我也得撑到明丫头出阁。”
孔嬷嬷接着说:“父母生养我们不易,咱们如何也不能白白糟蹋了这一生,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你既然有口气在,就好好过下去,瞧着不对就骂,把你金陵徐家大小姐的架子端起来,把府里的规矩整一整,不说你自己能过得舒坦,也能给盛家的子孙留个好样子是不是。
六姑娘还小,日后还要倚仗你生活,不求大富大贵,你总要给她寻个好人家呀!”
孔嬷嬷大半辈子都在宫中,身边的人不是巴结她的,就是需要她揣度心意的,真正的朋友,也只有当年在宫里住过一阵子的盛老太太。
她听了盛老太太的事情,又看到她如今这个样子,心中不忍,总想找个方法激励她好好过日子。
这也是她放弃高门权贵之家,来盛府授教的原因。
3,
孔嬷嬷跟盛老太太是幼时相识的好姐妹,也是彼此珍惜的好友。
孔嬷嬷到盛府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盛老太太,为了那段姐妹情,为了帮她出气,为了开导她,让她不要自苦。
有个这样的姐妹,真是人生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