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口一说想来北京,皇帝居然同意了:记天顺年间的大明淮王家族

楼哥看明史 2023-12-06 22:51:24

前言: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六月二十一日,专门用来埋葬宫中妃嫔的金山,罕见地迎来了一位亲王:淮王朱祁铨。这位淮王殿下是明代第二任淮王,此来是为了祭奠他的祖母:明仁宗恭靖贤妃李氏。

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在世之时,明代亲王还能频繁入京朝觐。但自从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继位之后,亲王朝觐便几乎成为绝响。而朱祁铨的父亲淮靖王朱瞻墺是在宣德年间就藩,他又怎么会在天顺年间出现在京师呢?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淮王家族在明英宗天顺年间的故事。

淮王家族的来历

明代的首辅淮王朱瞻墺,是仁宗朱高炽第七子,生母贤妃李氏,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封为淮王。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的时候,朱瞻墺奉旨之国,来到了广东韶州府,也是明代广东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亲王。

韶州是广东的北大门,也是岭南连接中原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由于此地多“瘴疠”,因此朱瞻墺仅仅在这里待了六年,就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迁国江西饶州府(即今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鄱阳县淮王宫

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十一月,淮王朱瞻墺去世,享年三十七岁,谥曰靖。淮靖王共三子,嫡长子淮世子朱祁铨(伦序为次子)、庶长子鄱阳王朱祁鐀、庶第三子永丰王朱祁钺。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正月,十四岁的朱祁铨袭封淮王。换句话说,早在土木堡之变前,嗣封淮王和明英宗之间就已经有过交集。朱祁镇对这位堂弟还很客气,在书信中亲切地称呼其为“贤弟”。

丙子,书复淮王祁铨曰: “尔奏请颁《新编五伦书》,今特以一部奉去观览,以遂贤弟好古乐善之心。”—《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九》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南宫政变之后,重新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镇改今年年号为天顺元年,随即开始安抚宗室,毕竟他这个皇位来路有点不正。而朱祁铨也抓住机会,好好讨要了一番福利,我们不妨也来看一看。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五月,淮王向朝廷上奏,称自己府中缺少宦官。王府和皇宫一样,也需要大量的阉人。由于缺口很大,各地亲王往往会招募一些违法自宫之人入府。明代严禁民间自宫,朝廷和王府之间为此常有矛盾。但是这一回朱祁铨找的时机很好,英宗立刻从宫中派了四名内使赶往饶州府。

明英宗夺门剧照

当年六月,淮王再次向朝廷上奏,表示想出城去祭扫先王坟园。明代亲王虽然尽享荣华富贵,但同时也有很多限制,比如无诏不得离开封国,否则视同谋反。所以朱祁铨想去淮靖王的坟园,必须朝廷批准才行。当然这位淮王殿下扫墓结束之后还有没有别的行程,那就不得而知了。从朱祁铨留下的诗句来看,应该是没少游山玩水。

《题芝城南天寺》—朱祁铨

游遍饶城多少寺,南天胜境世间殊。

乔松带露龙须湿,老树参天鹿角枯。

晓听山僧翻贝叶,夜看禅客坐团蒲。

门前一派长清水,隔断红尘半点无。

淮王府龙纹辇道

淮靖王三子之中,鄱阳王朱祁鐀早已去世且无嗣,目前淮藩宗室不过四人而已:淮王朱祁铨及其庶长子朱见濂,永丰王朱祁钺及其嫡长子朱见净。

永丰王眼见兄长这边有朝廷派来的内使,他也眼红,但他郡王的级别又不太够,于是提出想从饶州守御千户所军旗之家讨要一些侍女。对此礼部提出异议,认为饶州守御千户所并非淮王府相干衙门,这明显是想占朝廷便宜。想要侍女可以,可以“自备财礼”,从淮王府仪卫司和群牧千户所军校之家来买,而英宗则觉得礼部说得对。

永丰王吃瘪很正常,毕竟他和兄长相比,地位差距还有些大。对于淮王的请求,英宗就宽容多了。比如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三月,朱祁铨提出本府社稷坛、山川坛年久失修,皇帝立刻命有司酌情予以修理。

又比如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淮王派内使赴京奏事,走到山东陵县(今德州市陵州区)之时,被知县王凯抓起来给审问了一通,仅仅因为王知县怀疑他是假冒。英宗知道此事之后勃然大怒,打狗还要看主人,小小知县如此胆大妄为吗?皇帝下旨将王凯打入锦衣卫大牢,随后又将其降二级作为惩罚。

鄱阳淮王府遗址在原王府位置图

淮王赴京

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三月的时候,淮王收到了皇帝的来信,答应了他赴京朝觐的要求。估计朱祁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内心也是懵圈的,我不过循例提了一嘴,你怎么真答应了?

壬寅,书与淮王祁铨曰: “旧岁得奏欲赴京朝觐,朕念亲亲之义,亦欲一见。今遣人赍敕符、金牌诣府,尔可择日起程。途中宜安静自爱,以副朕意。”—《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三十八》

南宫政变之后,由于给于谦等人安了一个“迎立外藩”的罪名,因此英宗急召这位“外藩”,他的嫡亲叔父襄王朱瞻墡赴京朝觐,名曰“笃亲亲之谊,实以释其嫌疑”。

不过正如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讲到的,凭借着丰富的政治经验,襄王这一次来京,不但化解了他和皇帝大侄子之间的嫌隙,还让叔侄之间的感情来了一次升华。此后在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四月,襄王再次进京面圣。两年后,英宗再次邀请叔父赴京,却被襄王以年老多病予以婉拒。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而淮王请求赴京的奏疏,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之前皇帝拒绝亲王朝觐,找的借口要么是路途遥远,要么是体谅亲王年纪大。但是淮王封国饶州府,和襄王封国襄阳府到北京的距离差不了多少。从年纪来看,显然不能说二十八岁的淮王,比五十七的襄王年龄还要大吧?

除了襄王以外,仁宗次子郑王朱瞻埈长期卧病在床,世子朱祁锳倒是来过京师,但却是来读书思过的。老六荆宪王朱瞻堈之子朱祁镐不知天高地厚,此前为王妃讨要只有皇后和皇太子妃才有资格戴的博鬓冠,被皇帝大骂了一通。所以看来看去,要想不落下一个厚此薄彼的名声,让不惹事的淮王赴京,还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六月初五日,淮王朱祁铨抵达京师,皇帝随即赐给了他两份大礼:其一、食盐二百引,差不多有一千斤左右。其二、柴棚局河泊所两年的岁课钞。河泊所主要负责征收鱼税,当年淮靖王在世的时候就特别钟情于打鱼,看来皇帝一直都记着这件事。

朱棣长陵

六月十六日,淮王前往天寿山,拜谒曾祖父太宗朱棣的长陵、祖父仁宗朱高炽的献陵,以及伯父宣宗朱瞻基的景陵。两天后,文武百官于早朝后前往诸王馆朝见淮王。又过了三天,朱祁铨前往金山拜谒祖母李氏的坟园。

恭靖贤妃李氏

既然提到了这位李贤妃,我们就多说两句。早在仁宗尚未继位之时,李氏就已经在太子宫中,并且生下了三子一女:次子郑王朱瞻埈、第四子追封蕲献王朱瞻垠、第七子淮王朱瞻墺以及第四女真定公主。

毫不夸张地说,在郭贵妃之前,李氏就是皇太子跟前的第一红人。朱高炽继位后不久,就命太子太保、成山侯王通和太子少师、礼部尚书吕震持节册封李氏为贤妃,我们看看册文都说了些什么:

咨尔李氏选嫔春宫,积有年税。克谨图史之戒,动循珩佩之和。厉兹序升,均宣恩命。锡之褕翟,俾副轩龙。特封尔为贤妃。—《明仁宗实录卷五》

明仁宗朱高炽剧照

好在有郭贵妃出来吸引张皇后的火力,因此在仁宗驾崩之后,同样生有三子的李贤妃得以逃过一劫,没有殉葬。

李氏的寿命很长,一直活到了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才去世,谥曰恭靖。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奉御韦良的上奏来看,朝廷给李氏安排了坟户六户,待遇算是相当不错。

癸未,奉御韦良奏: “臣奉命管领看坟六户,看守仁庙恭靖贤妃坟茔。今增添恭懿惠妃、真静敬妃二坟,坟户数少。请于附近昌平、宛平二县佥拨四户看守为便。”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

结语:在京师待了一个月后,淮王朱祁铨施施然启程回国。当然他这一次来,也没光想着自己的事情,多少也为弟弟永丰王朱祁钺争取了一点利益,比如其岁禄中原本折钞的部分现在改折布绢。和已经大幅度贬值的大明宝钞相比,布绢当然算得上是硬通货了。

此外尽管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已经翻修过一次,淮王依然以“基地湫隘不称”的理由,将王府予以扩建,将府后军民地以及仪卫司审理所治划入了淮王府范围之内。

至于淮王家族在明宪宗成化年间的故事,我们放到以后的文章中再讲。

3 阅读:273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