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功臣连炸越军3暗堡,牺牲时年仅28岁,父亲是正师级干部!

江南漫谈 2024-01-14 10:50:56

1979年2月,姜利民趁黑夜摸上越军阵地,越军没有发现他。谁知,他突然打开手电筒,越军迅速朝灯光亮处开枪。可越军没想到的是,他们已经中计了!

姜利民,山东掖县人,1969年,年仅18岁的他选择了参军报国。

他在41军121师362团服役近10年,干了8年排长。

1979年初,原计划退伍的姜利民坚决要求留下来参加自卫反击战。

上级被他的一再坚持打动,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让他担任加强连尖刀排排长。

2月16日夜,战斗打响。越军在高地上部署的机关枪暗堡,火力非常凶猛,给我军前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加强连重机关枪排长、2排长先后牺牲,多名战士负伤,战斗一时陷入胶着。

不拔掉暗堡,就会有更多战友牺牲,姜利民心里焦急万分。

于是,姜利民带着副班长和一个战士就出发了。

他们利用黑夜、水声作掩护,涉沟渠、爬陡坡,一路绕过越军2个哨所以及地雷阵、竹签陷阱,悄悄摸到了越军阵地。

可是,夜色很暗,越军暗堡比较隐蔽,根本看不清东西。

他想:“我们不能硬打,那样损失太大。我得找个聪明点的办法。”

于是,他让两位战友先找地方藏好。然后,摸出手电筒,突然打开。黑夜中的一束强光,立刻吸引了越军注意。

三个暗堡都向姜利民的位置开了火。姜利民早有准备,关了电筒,闪身躲了过去。

越军却没有想到,他们已经上了当。姜利民已经根据越枪开火的光亮,趁机找到了两个暗堡的位置。

姜利民对两位战友说:“我来炸1号暗堡,你们掩护我。”

两位战友点点头,拿起枪为他做掩护。姜利民拿着投弹筒,慢慢靠近1号暗堡。

他迅速拉开引线,将投弹筒投掷入暗堡,随后就地一滚,藏身于附近的掩体中。

随着一声巨响,成功炸了1号暗堡。

副班长和投弹手同时向2号暗堡开火,吸引敌人火力。姜利民利用暗堡射击盲区匍匐而行,一步一步挪动着贴近,把投弹筒投了进去。

这时,高地上的敌人也发了狂,剩下的暗堡一齐开火,如暴雨般席卷而来。

看着剩下的两个越军暗堡,姜利民决定一鼓作气,把它们全部炸掉。

投弹手拦住了姜利民,说:“我是投弹手,剩下的两个,交给我。”

姜利民一摆手:“我已经炸了2个,地形比你熟,还是让我来吧。”

话音刚落,姜利民再次挺身而出,手握一根投弹筒迅速向前冲去。他敏捷地跃至第三个暗堡前方,迅速卧倒并匍匐前进几步。

随后果断拉动投弹筒的引线,猛地扔进暗堡内。巨响中,第三个暗堡应声倒塌,灰尘四溅。

可惜,就在他原路返回战壕,准备拿上投弹器材继续战斗时,敌人疯狂地向他扫射。

姜利民没能躲避,被击中了。他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看着姜利民牺牲,副班长和投弹筒手愤怒地冲了过去,炸毁了蕞后一个暗堡。

战斗结束后,姜利民被授予“突击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一等功。

他的战友们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台全新的相机。这是姜利民请父亲特意从外地购买的,本想在退伍前与战友们留下一张合影,作为对军旅岁月的珍贵纪念。可惜的是,相机里的胶卷还未装上,他就已经长眠于战场之下。

后来,大家才知道,姜利民的父亲是我军一名正师级干部。

但姜利民却没有凭借父辈身份留在后方,他用自己的青春和英勇,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英雄气概。

0 阅读:81

江南漫谈

简介:分享文史故事,漫谈古今人物 阅读写作 品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