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营长回乡,有人问他带兵多少;如实回答1600余,却被怀疑说谎

定哥讲历史 2024-08-12 17:52:3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能攻善守、机动组织能力和军队内荣誉感极强。1949年春天,四野中一位年仅21岁的营长——杜博,回到家乡河北省深泽县探亲。当乡亲们问及他带了多少兵时,杜博的回答竟是1600余人,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震惊,甚至有人怀疑他在夸大其词,因为这不符合常规军队编制数量。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

实际上,杜博只是在陈述事实。他的炮兵营在东北民主联军中名声显赫,在辽沈战役结束时,该营已扩充至十个炮兵连和一个高射机枪连,总人数超过一千人,这远远超过了炮兵营的标准编制。到了平津战役结束后,由杜博指挥的炮兵营兵力更是达到了1600多人。为了持续发展,他们采用了“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并在达到编制上限后将额外的人员分离出来组建新的单位。

当时正好是解放军着重壮大炮兵力量的时期,杜博的炮兵营作为其中的一个培养和训练炮兵的基地,为其他营输送炮兵人才,起到战中培训、边战边训的作用,自然规模庞大。

但是这庞大的规模并非一日之功,而是许多有志士兵从无到有,经过艰难的探索,甚至在战场上捡敌军火炮零件,逐渐组装起来的成果。杜博就是因为对当炮兵感兴趣,所以满腔热情投入其中的一员。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杜博出生于1928年1月。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河北地区很快成为沦陷区。杜博的家乡也受到战乱侵扰,苦不堪言。1938年,八路军建立冀中敌后根据地,联合民众形成抗日统一战线。杜博家乡一百多户人家中,就有30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热血男儿纷纷去保家卫国。

杜博的母亲杜大娘四十多岁,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也穿上军装,应征入伍,自此音讯全无。她每天都期盼战争早点结束,早日收到丈夫儿子平安的消息。所幸还有10岁的幼子陪在身边,也算慰藉,所以她希望杜博可以不去参军。

然而,战争的残酷无法让人独善其身。1941年秋,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第二分校计划在冀中根据地招收大约1000名年龄在20岁左右的新学员。但是冀中平原战乱绵延,青年都奔赴了最需要人的抗日前线,报名的人屈指可数。抗大放宽招生年龄后,13岁的杜博得到机会报名参军。

随着日军的频繁扫荡,抗大第二分校不得不频繁更换驻地,杜博也经历了一段充满挑战的学习生活。两年后,延安成立了一所炮兵学校,经过严格的选拔,杜博成为该校首批录取的学员之一。在那个时代,大炮的威力众所周知,但是由于数量稀少,加之懂得操作的人才稀缺,特别是经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使得炮兵学校的设立显得尤为重要。

延安炮兵学校刚成立时,整个学校只有从战场上缴获来的零散的十几门大炮,型号不相同,炮弹更是珍贵。所以全校1000多人,只能轮流实弹操作,将近一年还没轮到杜博。但杜博利用时间充分学习大炮理论知识,打好基础。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为了尽快收复东北地区,上级命令延安炮兵学校的全体学员准备前往东北。在二道河子附近,我军发现敌军正在集结,杜博迎来了他的首次实战考验。当时,杜博所在的部队装备相当有限,仅有四门火炮:一门是德国制造的克虏伯山炮,两门是缴获的日式41型山炮,最后一门则是新近缴获的美制75毫米榴弹炮。

当时军队的指导思想是“分散干部,搜集武器,发展部队,建立根据地”。由于炮弹极其稀缺,杜博和他的部队不仅要参与战斗,还要经常在战场上搜寻可用的物资,包括未完全引爆的炮弹和其他有用的物品。这种做法被称为“捡洋落”,即收集敌人遗留在战场上的各种物资。在物资极度短缺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对于保持部队的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他们常常在战场上挖掘或在水中打捞,希望能找到可以使用的炮弹或零件。值得一提的是,杜博的部队确实经常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物品,有时候甚至能够将几门损坏的火炮拼装成一门可用的大炮。这种努力不仅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也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1947年末,东北民主联军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到了七百多门火炮,尽管重炮如加农炮和榴弹炮的数量仍然相对较少,但迫击炮和步兵炮的数量则较为充足。随着这些火炮的增加,炮兵部队也随之迅速壮大。

起初,当杜博担任炮兵连长时,整个旅仅有一个炮兵连。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辽沈战役结束后,杜博晋升为营长,此时每个师都已建立起自己的炮兵营,而在纵队层面则成立了炮兵团,东北野战军总部更是特别组建了一个炮兵纵队,配备了150毫米口径的大口径榴弹炮和加农炮。

在担任营长期间,杜博不仅领导着日益壮大的炮兵营,而且还成功收编了原属蒋介石麾下的潘团长及其部下。这位潘团长策反了四个炮兵连,将所有人员、火炮、车辆、马匹以及炮弹等全部资源都带入了杜博的炮兵营,极大地增强了炮兵营的实力。这一系列的行动不仅提高了杜博炮兵营的战斗力,也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河北解放后,四野部队在沧县休整,这里离杜博家乡很近,多年未归,也思念母亲,杜博向部队首长请假回家探亲。杜博回家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庄,大家都赶来看杜博,因为像他这样平安回家的,寥寥无几。

村里的乡亲们都渴望从杜博那里得知自己亲人的消息。作为一名炮兵营长,杜博并不知道所有战友的具体情况。面对乡亲们的期盼,他只能安慰他们说:“战友们离家太远,暂时还不能回来。”

这时,一位老乡忍不住问道:“杜博,你现在带了多少兵?”杜博平淡地回答:“大概有1600来人吧,我只不过是个营长。”这一回答让村民们感到十分惊讶,甚至有人怀疑杜博是否在夸大其词。

毕竟一个营长通常不会指挥如此庞大的兵力。面对乡亲们的质疑,杜博解释说,由于战事的发展,他的部队需要扩充兵力,达到规模后再分立给各个部队。

杜博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他回忆起自己13岁时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如何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炮兵营长的经历。其中的艰辛,在战场上收集零散部件和炮弹的心酸,通通都积累成如今强大的炮兵营,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清楚地记得,从深泽县走上抗日战场的八千多名热血青年中,有两千多人献出了生命。每当回忆起这些战友,杜博总是沉默痛惜,因为话语表达这种情感总是苍白的。

杜博的归来,不仅是对母亲杜大娘多年等待的一种慰藉,也是对那个时代无数家庭和士兵的致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一个归来的士兵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牺牲。

辽宁省军区正军职离休干部、原旅大警备区参谋长杜博同志,因病于2019年3月1日在大连逝世,享年91岁。

参考文献:

2019年7月10日,来源:中国军网,杜博同志逝世

2024年05月16日 12:27 ,来源:老虫侃历史,四野将士访谈录:因装备太好,兄弟部队以为我们是国军,险闹误会

0 阅读:0

定哥讲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