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两首七绝,出语精妙,堪为千古名篇

墨有云水心语 2024-05-06 12:03:08

读到一首好诗,仿佛畅饮了一杯甘醇,又似邂逅了一位知己,忽然感觉自己的心与作者贴得如此之近。那些诗行里洋溢的情感,也都会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并让人久久难以平静。

那么有人就一定会问,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诗?刘勰曾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创作出传世佳作,必须底蕴深厚、厚积薄发,同时还要善于取材、精于立意,并掌握高超的表现技法,才能创作出让人赞赏的优秀作品。下面分享李商隐的两首七绝,文从字顺,出语精妙,不愧为千古名篇。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在桂州刺史郑亚幕府行走期间,当时诗人的妻子已经去世,自己又升迁无望,义山当时觉得生无可恋,唯有典籍和美酒可以解忧。

诗人有一次翻阅资料,发现汉书中记载了一段故事:汉文帝曾在夜半之时,于未央殿前宣召贾谊,二人见面后,皇上因为感怀鬼神之事,于是便问鬼神之本。贾谊回答之后,文帝叹息地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一般人看完这段历史,或许只会赞美贾谊的才华,李商隐却独具慧眼,从中细细熔裁,创作出一首极其精辟的讽寓诗,并深受后世称赞,可谓卓越不凡。

读者对这首诗的大意都很清楚:汉文帝求贤若渴,亲自在未央宫的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虽然贾谊的才华无人能及,可惜文帝半夜里与贾谊谈话,并未询问百姓们的疾苦,却只关心那些鬼神之事。

当初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又被召还京,他本以为皇帝会重用自己,可惜这一次他又看走了眼。李商隐一直沉沦下僚,其坎坷身世与贾谊极其相似,不免引发思古之幽情。

晚唐的帝王崇道佞佛,求仙服药,以此殒命者大有人在。诗人借古讽今,刺汉规唐,既是咏史,又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同时,诗人投身南荒,羁旅艰难,心中怀有不遇之恨,于是便以贾生自况。全诗咏史、议论、抒情相互融合,浑然一体,令人感慨后人难望项背!

宫妓

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李商隐喜欢读书,博学多才,他可以将一些历史故事、传奇典故加以概括和提炼,并熟练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所以要看懂义山的诗篇,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列子・汤问》中记载了一段话:周穆王从昆仑山狩猎归还,偃师(制作和表演木偶的宫匠)被召到宫里,为大王表演木偶戏。大王看见木偶在他的手里千变万化,看得入神,还以为是真人在表演。

节目快要结束时,木偶忽然与大王旁边的嫔妃们眉目传情,大王震怒,呼唤武士欲诛杀偃师。偃师赶紧过来拆解木偶,大王这才息怒。

这首诗的大意是:轻巧透明的珠帘,轻拂着洁白的玉墀(台阶)。很多能歌善舞的美人,正在庆善宫的披香殿上扭动着腰肢。君王等不及看完宫妓们新颖变幻的舞姿,就开始对极富心机的偃师感到愤怒。

李商隐借助描写宫妓的歌舞,讽刺侍臣们钩心斗角,自逞机变。“偃师”的典故,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首句点题,表明宫妓们正在竞相争宠;次句一语双关,出语微妙,既表明表演极其精彩,又传达出相互争夺的激烈程度。

后两句表明戏法终将拆穿,结果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须、终遣”两个虚词,充分刻画出诗人对此辈的痛恨情绪。全文颇见匠心,作者不加一句评论,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描写。如此高超的立意,让人遐想不尽,后人更会自愧不如!

3 阅读:550
评论列表
  • 2024-05-06 18:17

    明日入夏了…… 南堤春暮》 河蛙不分昼夜鸣, 一声一声入耳中。 西水即将东流尽, 可否换的杜鹃听?

  • 2024-05-06 18:18

    闲坐》 堤水清清蛙声声, 来去燕子急匆匆。 此时春尾河边坐, 手不持竿学钓翁。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