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硬核科普家
编辑|硬核科普家
《——【·前言·】——》在福建,有这样一家中药企业,它凭借一款“国家绝密配方"的产品,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
它频繁涨价,业绩一路高歌,股价一度被资本市场疯狂追捧。它就是片仔癀,中药行业当之无愧的"一哥"。
片仔癀的辉煌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凭借祖传的独门秘方,片仔癀很快在中药界崭露头角。
从2004年到2020年,片仔癀锭剂产品累计提价19次,将一粒小小的药品,硬生生炒成了价值连城的"奢侈品"。
曾几何时,黄牛们争相抢购,一粒难求,价格被推至1600元的天价。
在那个风口浪尖上,片仔癀的市值一度飙升至2900亿元,远超同行。这家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以其神奇的药效和稀缺性,征服了无数消费者的心。
人们对片仔癀的狂热追捧,甚至超过了对许多国际奢侈品的痴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成为了无数企业家趋之若鹜的目标。
然而,当消费者理性回归,当资本市场开始冷静思考,当增长触及天花板,昔日的神话还能否续写辉煌?
涨价魔咒下的暴利盛宴
对片仔癀而言,涨价似乎成了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2021年,公司营收突破80亿元,较2003年暴增37倍;归母净利润更是从0.6亿元跃升至24亿元,令人瞠目结舌。
在资本市场的助推下,片仔癀的股价也一路高歌,最高时达到480元/股。
一个不到百亿营收的公司,竟然拥有将近3000亿的市值,这在A股也算得上是一段佳话了。
很难想象,一个主营中成药的企业,竟然能达到如此高的估值。
这背后,既有资本市场对民族品牌的狂热追捧,也有投资者对片仔癀神奇药效的盲目迷信。
频繁的涨价,成为了片仔癀业绩增长的助推器。
通过不断提高价格,哪怕销量下降,只要保证了利润率的提升,业绩就能一路飘红。
久而久之,人们似乎习惯了片仔癀动辄上千的天价,甚至将其视为身份的象征。
然而,当泡沫越吹越大,破裂也就成了必然。
2022年,片仔癀的增长势头陡然放缓。营收增速仅为8.38%,创下八年来的新低;净利润增幅更是跌至1.66%,为十三年来最差水平。
面对业绩的下滑,片仔癀再次祭出了屡试不爽的涨价大法,妄图延续辉煌。
然而,这一次,市场的反应却大相径庭。当一个企业过度依赖涨价来维持业绩增长时,当它试图通过涨价来掩盖创新乏力、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时,必然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和抵制。
片仔癀曾经以神奇的药效和稀缺的配方,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热爱。
但是,当它一次次漠视消费者利益,一次次试图通过涨价来掏空消费者腰包时,便失去了最宝贵的信任。
消费者用脚投票,用行动宣告了对片仔癀的失望。
而资本市场,也终于清醒地认识到,片仔癀的增长奇迹,不过是镜花水月,是难以持续的泡影。
消费降级浪潮下的寒冬将至
2024年上半年,片仔癀交出了一份让投资者大失所望的成绩单。
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虽勉强维持两位数增长,但背后的真相却令人不寒而栗。
剥开华丽的外衣,片仔癀二季度的业绩简直是惨不忍睹。
与一季度20%以上的高增长相比,二季度营收增速骤降至2.61%,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3.37%。
消费降级的阴霾,正在加速笼罩这个昔日巨头。
当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当消费者收入增长乏力,当人们开始对未来失去信心时,片仔癀这样高端却并非必需的保健品,很容易成为消费者缩减开支的首选。
毕竟,在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满足基本需求,而非奢侈品消费。对于许多原本就对片仔癀的药效存疑的消费者而言,放弃它,不过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更令人唏嘘的是,就在一年前,片仔癀还信心满满地将出厂价从590元/粒提高到760元/粒,涨幅高达28.81%。
然而,市场的反应却是冷冰冰的。在消费者的抵制下,片仔癀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一泻千里,最新锭剂价格已跌至500元左右,临期产品甚至跌破350元,跌幅近30%。
曾经一瓶难求的片仔癀,如今却无人问津。从黄牛疯狂炒作到惨遭冷落,片仔癀经历了市场大起大落的残酷考验。
在如此剧烈的动荡中,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了这个昔日王者的衰落?
是盲目的狂妄自大,还是对市场的错误判断?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漠视,还是对创新的fatal 缺失?
答案也许并不简单,但片仔癀的教训,值得所有企业深思。
对于这个“中药茅",资本市场更是恨铁不成钢。半年报发布次日,片仔癀股价就遭遇断崖式下跌,当日跌幅高达7.59%,百亿市值瞬间蒸发。
投资者用脚投票,对这个曾经的宠儿说再见。在短短几年内,片仔癀经历了市值巅峰到低谷的惊心动魄。这背后,既有资本市场非理性繁荣的泡沫,也有企业自身发展模式的问题。
当增长建立在不可持续的基础上,当泡沫被过度吹大,崩塌终会到来。对于投资者而言,片仔癀的教训再次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永远不要盲目追高,永远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唯有回归业绩,回归价值,才能避免成为泡沫破裂时的 victim。
依赖单品的隐忧
事实上,片仔癀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早已初现端倪。
2023年财报显示,在医药制造板块中,以片仔癀为主打的肝病用药占据了92.95%的营收,而医药制造业务又贡献了公司近一半的营收。
简而言之,片仔癀这个单品,撑起了整个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一个企业,如果过度依赖单一产品,无疑是在走钢丝。
无论这个产品曾经多么辉煌,无论它有着多么深厚的积淀,一旦时代变迁,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其脆弱性就会暴露无遗。
对于片仔癀而言,其依赖单品的问题,不仅仅是收入来源的单一,更是创新动力的缺失。
长期以来,片仔癀习惯于躺在“国家绝密配方"的功劳簿上,习惯于通过涨价来获取利润,而忽视了产品矩阵的拓展和更新迭代。
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在一个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市场,如此保守和固步自封的策略,注定难以长久。
在危机感的驱使下,片仔癀开始谋求转型。进军化妆品业务,就是他们为未来布局的一步棋。2024年上半年,化妆品业务为片仔癀贡献了3.86亿元的收入,毛利率高达64.53%,展现出了不俗的成长性。
但是,3.86亿元的体量,在百亿营收面前还显得微不足道。
而在国货美妆崛起的浪潮下,片仔癀想要在这个红海中杀出重围,谈何容易。
进军新赛道,本是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片仔癀在化妆品领域,是否有足够的积累和沉淀?
是否有过硬的产品力和鲜明的品牌形象?是否深谙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和诉求?恐怕,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还模糊不清。
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赛道,在一个“网红"和“爆款"层出不穷的战场,片仔癀如何才能异军突起?这不是靠一时的运气,而是要靠日积月累的努力。
千亿市值梦碎
昔日被资本市场捧上天的片仔癀,如今正在经受市场的无情抛弃。
投资者对其百亿营收、千亿市值的美梦,也随之破灭。2024年,曾被寄予厚望的“中药茅",走到了自己上市以来最为困难的十字路口。
这个结果,既在情理之中,也让人扼腕叹息。资本市场向来是一个残酷的修罗场,它不会对任何企业网开一面。
昔日,投资者对片仔癀趋之若鹜,只因相信它是一棵常青树,是一头永不疲惫的牛。
但当增长乏力,当前景不再明朗,资本便会毫不留情地抽身离去。
于是,我们见证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短短几个月内,片仔癀就从巅峰跌入谷底,千亿市值化为泡影。
这背后,是投资者对其增长预期的彻底改变,是对其商业模式持续性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