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燕然山铭》曾言:“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封建历史上,汉匈之战几乎未曾停歇,东汉王朝中,窦宪将军挺身而出,大举击退匈奴,成功守卫中原安宁。
在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进行分析便会发现,虽汉人占据着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可边疆少数民族却从未放弃对中原地区的侵略。东汉时期,匈奴大军曾大举进攻中原,期望能够推翻汉室统治,而在这一历史阶段内,部分优秀的将领则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抵御外来侵略,维护中原地区的和平稳定。
曾经,一处外国断崖上意外发现中国汉字,在对其内容进行翻译后,专家都激动地表示:终于找到你。这处断崖上的中国汉字对于我国历史而言有着怎样的意义?这些中国汉字又记述着哪段战争史呢?
这一在外国断崖上发现的中国汉字便是《封燕然山铭》。《封燕然山铭》是东汉永元年间,窦宪率领大军击败北匈奴后,于燕然山所篆刻的摩崖文字,其铭文内容由随军出征的班固撰写而成。
在《封燕然山铭》内,宣扬东汉与北匈奴之间的最后一场大战,以此展现汉朝的功绩及威武之势。后世历史中,“燕然勒功”始终是人们用作建立或成就功勋的典故。从这一点都能看出,《封燕然山铭》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上世纪90年代初,两位蒙古国的牧民在郊外放羊的过程中突遇大雨,为了躲雨,他们便来到一座山坡之上。意外情况下,他们在山上发现了一些类似中国汉字的篆刻痕迹,出于对文物保护的支持,两位牧民便将此消息,上报给当地的文物部门。
在当地文物专家对其进行研究后,并未有着显著成效,在2014年时,蒙古国方面将这一消息告知中国专家,并希望能够与中国专家联合对其进行考察。为了探寻这一中国汉字石刻背后的秘密,我国有关专家迅速前往蒙古地区,与其专家组成联合考察小组,对山上的石刻内容进行分析。
一番解读后,专家们判定这一摩崖石刻便是已然消失多年的《封燕然山铭》。在场专家得知这一消息时,均激动无比,并表示:终于找到了。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关《封燕然山铭》的真实位置始终未能得到确定,这也令专家们遗憾不已。
在对《封燕然山铭》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后便可发现,它的出现对于我国研究东汉历史而言,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公元88年,汉章帝驾崩,此时,年仅10岁的汉和帝继承皇位。
受年龄限制的影响,窦太后把持朝政,在这种情况下,窦宪平步青云,进而做出许多罔顾法纪之事。后期,都乡侯刘畅获得窦太后信任,于皇宫内任职。当窦宪得知此事后,担心刘畅威胁自身地位,便派人对其进行刺杀。
当事情败露后,窦宪被关在宫内等待治罪,恰逢此时,北匈奴大军进犯中原,对东汉统治造成极大威胁。这种情况下,窦宪主动请命率大军北征匈奴,将功赎罪。获得窦太后准允后,窦宪便率大军来到边境,对匈奴进行讨伐。
攻打匈奴过程中,窦宪率领大军成功攻破北匈奴军队,而后俘获匈奴部众20余万。后期,窦宪对北匈奴单于穷追猛打,在燕然山地区大获全胜。登上燕然山后,窦宪便命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这一文章,以此纪念汉军出征3000里,成功击退北匈奴的英雄壮举。
作为中国边塞纪功碑的源头,《封燕然山铭》为后世边塞战争提供重要借鉴,此外,《封燕然山铭》的存在也为北匈奴西迁活动,提供具体的路径信息。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封燕然山铭》的文学价值及历史研究价值均不容小觑。
在《封燕然山铭》的位置得到确定后,我国则将对此段历史,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分析。
结语
在对《封燕然山铭》的创作背景及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后,便能体会到汉军击退匈奴的壮阔气势。虽在此前的日子中,有关此段战争始终未能有着切实历史资料作为支撑,可在《封燕然山铭》出现后,却填补我国历史研究空白,并充分展现窦宪将军的英勇神武之处。
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研究事业而言,文物史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相比后世记载的史实资料来说,文物史料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真实的还原历史风貌,并切实展现独特的历史风采。
参考资料:《封燕然山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