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九省通衢,历史名城,坐落于江汉平原上,长江穿城而过。
提起武汉,如雷贯耳,但如果细数武汉的旅游资源,恐怕只能算是差等生,至少和杭州、成都、重庆、西安比起来是。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鹤楼是武汉的当家花旦,这座具有1790年悠久历史的名楼命运多舛,建成以来不断因各种原因遭到破坏,如今的黄鹤楼早就不是当初的模样。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的223年,早期用于军事目的,类似于“瞭望台”,根据史料记载,黄鹤楼的原型如下图所示。
初期的黄鹤楼
早期的黄鹤楼位于长江边的蛇山上,景色壮美,正因为临水而居,才激发了各路诗人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诞生了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样的名句。
黄鹤楼自建成以来就屡次遭到破坏,又屡次修复,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后一个黄鹤楼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可惜也仅仅存在了16年。
光绪十年(1884年),武汉汉阳董家坡一家作坊的学徒手持火油灯上阁楼取货,失手掉落油灯点燃房屋,火势迅速扩大,最终将临近的黄鹤楼完全烧毁。
同治七年的黄鹤楼
1958年,武汉启动复建黄鹤楼的相关工作,经过长达20多年的反复研究和设计,于1985年6月建成并向游客开放。
你现在看到的黄鹤楼仿照的是同治七年的版本,不同的是,如今的黄鹤楼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仿木结构,楼层也由3层升级到5层,更显雄伟。
另外,因建设长江大桥,85版的黄鹤楼没能保住原址,而是后撤至一公里外的蛇山峰岭之上,虽然视野更加开阔,但远离江水自然少了一份韵味,好在钢筋混凝土的材质不再容易毁于火灾,加上电梯加持,腿脚不方便的游客也能登高望远。
1985年的黄鹤楼
实事求是地说,现今的黄鹤楼仅有不到39年的历史,但并不妨碍它的文化底蕴。
黄鹤楼的四个面各有两块牌匾,分别位于楼顶和低层门框上,8块牌匾的题字均出自书法大家之手。
东面牌匾《楚天极目》(喻育之,湖北黄陂县人)
《帘卷乾坤》(书法家方颜,北京人)
南面牌匾《南维高拱》(书法家李尔重,武汉人)
《势连衡岳》(书法家黄亮,江西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面牌匾《黄鹤楼》(书法家舒同,江西抚州人)
《气吞云梦》(书法家赵朴初,安徽人)
北面牌匾《北斗平临》(书法家陶述曾,武汉人)
《云横九派》(书法家邓少峰,武汉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现在的黄鹤楼不是最初的模样,甚至远离原址,但仍然值得拜访,当你站在黄鹤楼顶,在欣赏武汉现代化的景致的同时,可用心感受时代的变迁,自有一番感悟。
事实上,黄鹤楼是一个面积不小的园区,除了主体建筑外,还包括很多值得一看的景致,比如胜像宝塔 、落梅轩、宝铜顶、千年吉祥钟、岳飞铜像等等。
因此,登黄鹤楼,品楚国历史,应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
重建也是传承了历史文脉,文脉不能断。打卡拍照旧楼不一定有新楼好看,为了保护旧的这不能拍那不能站也没意思。
重建27次了,你还指望能看个老古董?今天新修的优秀建筑百余年后不照样成了古迹。
小便你别整天闲得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