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出生于湖南会同县一个地主之家。小时候的粟裕很“野”,十分贪玩。后来读书,读到高小二年级的时候,就升不上去了,年年留级。
但是,粟裕却很有正义感。
会同县城驻扎着北洋军阀的一个连,连长姓卢,平时神气十足,县太爷都得听他的话。这个小连长,成了会同县城的太上皇。卢连长手下有个班长,姓周,是个中士,大家都管他叫周中士。周中士在城里还有公馆,他和他那个老婆都成了城里了不起的大人物。
粟裕回忆说:“那时,乡下人到城里做生意,摊子就摆在路旁店铺门口,什么柴草啊,蔬菜啊,粮食、花生、香油、豆油的。卢连长那个部队出来,排成四路纵队,不顾街上人多路窄,总是旁若无人地横冲直撞,把做生意人的粮食挑子、蔬菜篮子、油罐子随便踢翻,弄得粮食,蔬菜撒了满街,豆油、香油淌了一地。老百姓恨透了这个卢连长和这支横行霸道的队伍。”
粟裕虽然是学生,但看到当兵的这样欺侮百姓,很生气。为了出一口气,他带着同学们放学和外出时,也照着卢连长的兵的样子排成几路纵队,手挽手地朝前走,有意识地去碰卢连长的那个四路纵队,撞那些兵。久而久之,卢连长的兵就和学生结下了仇,而且越结越深。
一次,城隍庙广场唱戏。看戏是没有座位的,大家都站在广场上。学生们穿的都是蓝长袍子、青马褂子。卢连长的兵站在他们前面。粟裕等人窝火了。偏偏这时,一个当兵的大模大样地登上一张长凳,挡在学生前面。这样大家更气愤了。
“拉下来!拉下来!”学生们高声叫喊。
那个兵竟充耳不闻,还是站在凳上一动不动看他的戏。
学生们给惹怒了。几个学生冲上前去,一齐动手,把那个兵从长凳上拉了下来。那个兵举起长凳动手就打。双方在广场上交手打了起来。
秩序大乱。不知谁叫了一声:“土匪来了!”
原来是戴白边大沿帽的保安队赶过来了。他们朝天放枪。人们吓得四散乱跑。
学生赤手空拳同士兵斗下去,肯定要吃亏。于是,粟裕等人乘混乱跑回学校,把校门紧紧关上。那个士兵的排觉得丢了面子,排长下令追赶学生,还要强行闯进学校抓人,被姓卢的连长阻止住了。从此士兵和学生的仇恨结得更深了。那个排长扬言,以后见到学生就要打,就要抓,就要杀!粟裕回忆:
有一天,在一条巷子里,学校的一个同学被士兵扣留了。
士兵审问:“你是不是高等小学的学生?”
那个同学见势不妙,机灵地撒了个谎说:“不是”。
士兵见他穿得破旧,不像个学生,把他放了。
这个同学跑回学校一说,全校的学生都紧张起来,不敢回家了。
于是,粟裕和大家一起决定罢课。他们还用木枪、木棍装备起来,进行操练。
学潮闹大了,县太爷不得不出面调停,两头说好话。于是,卢连长作了保证:不打学生,不抓学生,不杀学生。一场不小的风波平息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些当兵的怎么想,会怎么报仇。于是,粟裕的不少同学离开会同,到外地去了。粟裕回忆:
“经过这一场斗争,我产生了‘自己搞队伍’的念头,想到外面去闯一闯,搞一支保护老百姓的好队伍,带回来狠狠地惩罚卢连长那支作威作福欺侮老百姓的坏队伍。”
粟裕也决定去闯一闯,随后去了常德县去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这一走,他就离开了家乡,后来投笔从戎当了兵,再后来,他也“搞起队伍”来了。在解放战争时,粟裕统率的大军就已经上百万了。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军事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