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解密:贾琏护送林黛玉回扬州是末世前为贾宝玉寻找避难所

凤凤文化 2024-09-28 12:20:00

不经末世,无以知红楼。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明末清初封建社会贵族生活的历史画卷,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宝黛钗爱情故事和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王朝更替史、家族兴亡史和社会变更史。红楼梦的作者和增删者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艺术家,同时也是伟大的心理学家,他们利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阅读习惯和心理盲区,把一系列的关乎皇室丑闻与皇家后裔生存的秘密稳稳当当、严严实实的掩盖了三百多年依然没有被破解。不但红楼梦的秘密没有破解,而且百年来各种专家和读者的误读纷繁交织,甚嚣尘上,但是真相却越来越扑朔迷离。红楼梦是有高度保密性的作品,没有高水平的文学水平,没有高水平的诗词曲赋鉴赏能力,没有高水平的逻辑推理能力,没有对百种学问的深度理解是无法看出红楼梦的秘密的。

为什么红楼梦的秘密如此难解?因为红楼梦里有百种学问和千个谎言。文本里的皇帝是假的,所有的官职名称都是假的,几乎所有的人名和地名都是假的,真实的朝代和地域隐藏起来了,文本里许多故事都是假的,假故事里却隐藏着真实的信息,而历史上曾发生的真事却被诗词曲赋和各种手法层层掩盖了。作者和增删者用百种学问和千个谎言共同构成一个时空交错的网状叙事结构,在这个独特而复杂的结构里镶嵌和缠绕着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诸多线索。

红楼梦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满”,满纸荒唐言。红楼梦诗词里有一句至关重要的话,蛛丝儿结满雕梁。蛛丝儿结满雕梁的内在含义就是晚明皇室后裔分布在贾府的角角落落,刘姥姥的一句谶语大火烧了毛毛虫让那些晚明后裔显出原形。这里结满雕梁的地方包括了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秋爽斋、稻香村和栊翠庵。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潇湘馆难道不是林黛玉的住所吗?林黛玉也是晚明后裔吗?

是的,林黛玉也是晚明后裔。

俞平伯先生曾经说:“应当怎样读《红楼梦》呢?只读白文,未免孤陋寡闻;博览群书,又恐迷失路途。摈而勿读与钻牛角尖,殆两失之。”俞平伯不主张“只读本文”,他指出“只读本文”的弊端,又谈及阅读的两难处境问题。这里就包括了红学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那就是钗黛合一的解读。并关于林黛玉和和薛宝钗的关系,其实有一段十分著名的批语: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这里的话,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钗黛合一”指的是将林黛玉和薛宝钗命运结局的判词合并在一起来写的,根据潇湘妃子的寓意,这里也指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和贾宝玉结合在一起,更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出身联系在一起。原来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亲姐妹,都是下嫁到甄府的寿昌公主的女儿。由于晚明连续多年的天灾人祸,于是两个人从小被秘密送到林家和薛家,然后再寻找理由来到皇室秘密出资在贾府修建的避难所,希望度过改朝换代的大屠杀。贾敏如果没有死,也回带着林黛玉一起,和薛姨妈一样找借口来贾府避难的。

我们再来看看同昌公主的妹妹寿昌公主下嫁的所谓的朱辅家族的履历:

朱辅家族的公爵世系:

第一代:朱能,建文四年(1402年)封成国公,允许世袭。永乐四年(1406年)去世,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

第二代:朱勇,朱能之子,永乐六年(1408年)袭爵。正统十四年(1449年)战死。天顺元年(1457年)追封平阴王,谥号“武愍”。

第三代:朱仪,朱勇之子,景泰三年(1452年)袭爵。弘治九年(1496年)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庄简”。

第四代:朱辅,朱仪之子,弘治九年(1496年)袭爵。嘉靖二年(1523年)去世,追赠太傅,谥号“恭僖”。

第五代:朱麟,朱辅之子,嘉靖四年(1525年)袭爵,嘉靖七年至嘉靖八年(1528年-1529年)间去世 [17]。

第六代:朱凤,朱麟之弟,嘉靖八年(1529年)袭爵。嘉靖十五年(1536年)去世,追赠太保,谥号“荣康”。

第七代:朱希忠,朱凤之子,嘉靖十五年(1536年)袭爵。万历元年(1573年)去世,追封定襄王,谥号“恭靖”。万历十一年(1583年)追夺王爵。

第八代:朱时泰,朱希忠之子,万历二年(1574年)袭爵,同年去世。

第九代:朱应桢,朱时泰之子,万历八年(1580年)袭爵。万历十四年(1586年)自杀。

第十代:朱鼎臣,朱应桢之子,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袭爵。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去世。

第十一代:朱应槐,朱鼎臣之叔,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袭爵。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去世。

第十二代:朱纯臣,朱应槐之子,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袭爵。崇祯十七年(1644年)投降李自成军,旋即被杀。

再次回到贾琏护送黛玉下扬州,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脂砚斋只字不提,有很多谜团,其中贾琏护送黛玉下扬州的一个关键谜团:

贾琏在扬州时,为何派仆人昭儿回来向凤姐传话“叫把大毛衣服带几件去”?

正闹着,人回:“苏州去的人昭儿来了。”凤姐急命唤进来。昭儿打千儿请安。凤姐便问:“回来做什么的?”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衣服带几件去。”

那么林黛玉和贾琏出发时是冬月底,原文写道:“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按照百姓计算年历方式,林黛玉和贾琏回扬州已经是冬季。林黛玉回家住了多长时间呢?贾琏随同林黛玉南下,中途派仆人昭儿回来,王熙凤问起情况时,昭儿是这样说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后来是贾琏得到贾元春封妃的消息,急忙带着林黛玉回京的。

两人前后离开贾府近一年时间,贾琏护送林黛玉去十几天,昭儿这一回去又得十来天才到得了扬州,然后贾琏和黛玉还得把林如海的灵柩送到苏州老家,这一趟又得耽搁十几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贾琏不会花钱买衣服吗?笨的要花上一个月时间从贾府带几件过冬衣服?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林黛玉难道住在林家吗?贾琏又住在哪里呢?

按照后来贾母在贾宝玉心急火燎的时候说的那句话,林家的人死绝了。显然贾母并不是在诅咒自己的外孙女,而是因为林黛玉确确实实不是林如海的女儿,而是甄府的二姑娘,因此贾琏护送林黛玉其实是一个假故事,苏州和扬州都是南方地区,南方的九月初三还是如同春天一样,用不着带毛衣过去,而王熙凤询问昭儿的几句话更加关键。凤姐道:“你见过别人了没有?”昭儿道:“都见过了。”说毕,连忙退去。这里的别人当然指的是非林如海家里的人,而是为贾宝玉在外地寻找避难所的人,而且地位和实力非同一般,因此昭儿说完才连忙退去。

其实前面的贾敏死亡,贾府派贾琏也是谎言。想想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敬和贾政最喜欢的小妹妹,贾敏死亡荣国府没有去一个至亲前去吊唁,却只派了宁国府的贾琏前去实在是不正常。冷子兴口中的林如海: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甲戌侧批:带写贤妻。]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甲戌侧批:看他写黛玉,只用此四字。可笑近来小说中,满纸“天下无二”“古今无双”等字。]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甲戌眉批:如此叙法,方是至情至理之妙文。最可笑者,近小说中满纸班昭蔡琰、文君道韫。]

这里的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甲戌在这里侧批:要紧二字,盖钟鼎亦必有书香方至美。这里的香字很重要。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这句是真话。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这句其实是假话,只有一个三岁的儿子,自然没有其他子女。这里的生得一女,其实指的是贾敏在活着的时候得了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其实是江南甄府的二女儿。最可笑者,近小说中满纸班昭蔡琰、文君道韫。作者笑话的,自然是那些不同笔墨却沽名钓誉之人。

林黛玉的葬花吟也是为了悼念自己的母亲的绝唱: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表现文本的本质,如果林黛玉悼念的是贾敏,那么贾府的老太君贾母也回兴师动众举办各种各样的仪式来哀悼自己的女儿,可是没有。贾府平平常常的,还到处有说有笑,仅仅是一个林黛玉在那里爱上的死去活来,加上薛宝钗在房间里摆放了一样哀悼自己母亲的花束。林黛玉唱的侬来侬去,显然说明贾敏属于林黛玉的过继的母亲,也就是贾敏的不在江南一带。甲戌:埋香冢葬花乃诸艳归源,《葬花吟》又系诸艳一偈也。埋香冢葬花不仅仅是前面葬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母亲,而且后面还埋葬了大观园诸多皇室后裔。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0 阅读:2

凤凤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