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东局势再次升级,以色列野心又膨胀,再次向黎巴嫩推进,正因双方交战,这里边境城镇早已经成为一片废墟,人们过着民不聊生的生活。
然而,即便是这样,在河南的四千名犹太人,仍旧排队要回去以色列,终究是我们错付……网友叹息:“养不熟的白眼狼”。
千年交融:从波斯商人到“天朝”子民说起开封的犹太人,得从唐朝开始讲起,那时的大唐,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商旅。
犹太商人也怀着对财富的渴望,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东方这片土地,相较于其他地区,北宋时期的开封,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片充满机遇的热土。
当时,开封是全世界最热闹的城市之一,商业特别繁华。
嗅觉灵敏的犹太商人肯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们带着来自西域的香料、珠宝,穿梭于开封的大街小巷,用精明的头脑和独特的文化,迅速融入了这座城市。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越来越多的犹太人选择了在开封安家,他们在这里结婚生子,建起了会堂,生活过得还算平稳。
有的家族,甚至在仕途上也颇有建树,官至高位,成为当时社会的中流砥柱。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不断变换,开封的犹太人也随之经历了不同的命运。
元朝的军队打破了宋朝的繁荣,也给开封的犹太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战争、歧视和社会地位下滑,让这个原本充满活力的群体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到了明清时期,开封的犹太社区已经没有从前那么繁荣了。
他们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慢慢发生了变化,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汉化”犹太文化。
他们说着一口流利的河南话,穿着长袍马褂,过着中国传统节日,与其他开封市民并无二致。
如果不是家谱中那些奇特的姓氏,以及偶尔提及的祖先故事,或许他们自己都快要忘记,自己身上流淌着来自遥远以色列的血脉。
一张机票,能否跨越身份的鸿沟21世纪,互联网席卷全球,也悄悄改变了开封犹太人的生活。
社交媒体上,来自以色列的信息铺天盖地,那些古老的希伯来文字,那些庄严肃穆的宗教仪式,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化习俗,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开封犹太人后裔的内心。
他们慢慢发现,地球的另一边有个地方叫以色列,那是他们的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他们的根所在。
一种久违的文化认同感,在他们心中悄然滋长。“难道,我们就这样一直做个“假”中国人吗?”
现在的开封年轻犹太人,开始在网上学希伯来语,了解犹太教的东西,关注以色列的新闻,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尝试遵守一些犹太教的习俗,比如守安息日和吃犹太洁食。
他们心里特别想回到祖先的土地,想要融入那个从未去过但感觉很亲切的国家,然而,现实,远比想象中残酷。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就像无形的障碍,横在他们和以色列之间。
更重要的是,开封的犹太人和以色列之间很久以来几乎没有联系,他们对以色列的了解大多来自网上和自己的想象。
这种信息不对等让他们在回归过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
是接着在中国生活,维持现在这种熟悉的日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归之路,去追寻那个或许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应许之地”?
回归之路,是寻根还是流浪?那些选择回归以色列的开封犹太后裔,在踏上“应许之地”的土地后,才发现,现实远比想象中骨感。
语言总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难关。
希伯来语,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一门陌生的语言,从零开始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
语言不通,不仅意味着无法融入当地生活,更意味着无法真正理解以色列的文化和社会。
文化差异就像一道隐形的屏障,让他们感觉到被隔离了。
几百年来,开封犹太人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文化,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与传统的犹太文化相去甚远。
以色列的宗教信仰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日常习惯到节日活动,都有明确的宗教规矩。
这种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对于习惯了中国式生活的开封犹太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总是如影随形。
在以色列,尽管开封犹太人拥有犹太血统,但他们在外貌、语言、行为方式上,与当地犹太人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不同,让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时难免会碰到一些障碍和偏见。
很多时候,他们会被当地人视为“异类”,被贴上“外来者”的标签,难以真正融入以色列的主流社会。
更让他们失望的是,一些开封犹太人回归后,发现心中的“应许之地”和现实差距很大。
以色列的社会问题、政治冲突、宗教矛盾,都与他们想象中的美好家园相去甚远。
开封犹太人的未来在哪里?选择留在中国的开封犹太人也有自己的难处,一方面,他们要承受来自家族和社区的压力。
一些传统的家庭希望孩子们能回到以色列,重新过上犹太教的生活,继承祖辈的文化,而另一些家庭,则认为,几百年过去了,故土难离,中国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园。
另一边,他们还得应对自我身份的迷茫。
在中国越来越多元的社会里,大家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呢?如何向下一代解释自己的血统和文化传承?
面对这些问题,开封的犹太人也没有统一的答案。
有些人选择深入学习犹太教义,坚持遵守犹太教的传统习俗,希望能够将祖先的文化传承下去。
他们成立了自己的社团,定期举办宗教活动,努力在中华文化中,保留住那一抹独特的犹太色彩。
有些人则选择完全融入中国社会,将自己的犹太血统视为家族历史的一部分,不再刻意强调。
他们像周围的中国人一样生活,工作,结婚生子,将自己的命运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
也有些人试着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他们既保留了一些犹太传统,比如庆祝某些重要的犹太节日,同时又积极融入中国社会,在文化交流中寻求认同感。
他们希望,能够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开封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包容与理解开封犹太人的故事,是中华文明包容性和多元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身份认同和社会融合的复杂命题。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交流和融合中不断进步的。
面对不同文化,我们应该持有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尊重彼此的历史、习俗和信仰,在差异中求同存异,共同创造一个多元、和谐的社会环境。
开封犹太人的未来,得靠他们自己来把握。
无论是选择回归以色列,还是继续留在中国,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并祝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千年历史,弹指一挥间,开封犹太人的故事,还在继续。
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坚持,他们的迷茫,他们的希望,都值得我们深思。
也许,答案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就在我们彼此理解和尊重的目光中。
参考资料
历史、比较和理论视阈下的宗教与地方社会 澎湃新闻2022-10-19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