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不久,卢绾随即逃入匈奴,吕雉:他活着,我寝食难安

远悦说过去 2024-03-14 08:06:49

公元前195年,刘邦收到消息,他的至交好友燕王卢绾反了。不敢置信的他随即派遣御史大夫赵尧手持赦免卢绾的诏书,前往燕地。

然而,在赵尧临行前,吕雉却和刘邦大吵了一架。病重中的刘邦不得不接受吕雉的建议,改变人事安排,以审食其为主,赵尧为副,调查卢绾谋反事件。

不久后,两人在燕国吃了闭门羹,灰头土脸的回来了。由于赵尧受到审食其的威胁,自然是什么也不敢说,而审食其其实也什么没查到,可他受吕雉指使,便编织谎言向刘邦汇报,说道:

“我俩到了燕国,燕王躲了起来,燕王身边的人也都躲起来了。我们见不到任何人,好在燕王与他身边的人密谋,被我们听见了!”

刘邦听完,极为愤怒。他不是愤怒于卢绾的反叛与否,而是审食其的道听途说。只是在当年2月,刘邦还是派遣卢绾的“死敌”大将樊哙,提兵入燕平叛了。

当时,卢绾带着他的全部宫人、家属、数千骑兵,驻扎长城脚下等待、观望,希望刘邦病愈,亲自进京请罪。

可惜,卢绾的运气很差。刘邦不仅没有身体痊愈,反而在樊哙出兵不久,就驾崩离世了。失去了退路的卢绾,只好带领他的部下逃入匈奴,成为匈奴人的东胡卢王。

那么,作为刘邦发小的卢绾,为何能受封为燕王呢?他究竟有没有谋反作乱?刘邦又为何突然改变主意,派遣樊哙讨伐卢绾呢?

刘邦的发小

卢绾,丰邑人,与刘邦是同乡。

卢绾的父亲与刘邦的父亲从小到大,一直很友好。后来,又同时结婚,又同时生孩子,村里人认为这两家特别有缘。

周岁时,村里人抬着羊、酒祝贺两家,为刘邦与卢绾庆祝生日。等到刘邦、卢绾长大,两人又在一起读书,同出同进,关系特别铁。

村里人称赞两家世代友好,生儿子又在同一天,儿子长大又相友好,再一次用羊、酒向两家祝贺。

刘邦平时不安分守己,总要闹点事情,出事后东躲西藏,本来没有犯事的卢绾也跟随刘邦,可谓“患难真情”。

在秦朝统治的的十几年时间里,卢绾就这样在刘邦手下,与审食其一起帮助刘邦。卢绾经常跟着刘邦在外面,审食其则在刘家管理家务。

可以说,跟随刘邦起兵的萧何、夏侯婴、樊哙等人,都算是“故交”。但卢绾,却是刘邦最好的朋友。

刘邦起兵后,卢绾以宾客的身份跟从,即便在刘邦兵败最为落魄之时,也不离不弃,心甘情愿跟着刘邦吃糠咽菜。

当时,卢绾能够得到的表现机会不多,主要就是“从击”,跟在刘邦身边而已。唯一独当一面的功绩,就是配合刘贾“击临江王共尉”。

不客气的说,在刘邦反秦、楚汉相争之时,卢绾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劳。

不过,卢绾得到的待遇一直最好。

刘邦进入汉中时,卢绾做了将军,常侍中。刘邦还定三秦,与项羽相争时,卢绾又成了太尉,掌刘邦的兵符,封长安侯。

司马迁曾叹息说:“长安,故咸阳也”。

咸阳是秦朝的都城,刘邦把秦朝的都城封给了卢绾,后来长安又是汉朝的都城,同时也是关中最为肥沃的土地之一。这么一块地方给卢绾作为封地,足见二人之间的关系有多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在成为汉中王乃至皇帝之后,下属要见他都必须提前通报,经刘邦同意之后才能获得接见,即便韩信、萧何、张良、曹参、樊哙等开国功臣也是如此。

然而,有两个人却是例外。一个是刘邦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楚元王刘交,另一个就是卢绾。

这二人可以不经任何通报直接去见刘邦,甚至可以直接进入刘邦的寝室。由此可见,在刘邦心中是把卢绾和自己的亲弟弟同等对待的。

受封燕王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了。当时,刘邦一共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信、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以及赵王张敖。

只是,封王以后,刘邦就大肆搜捕项羽的旧部。结果就在这一年的十月,燕王臧荼起兵反叛了。

臧荼本是项羽旧部,楚汉争霸时期,他两不相帮,在汉朝是没有寸功的。这种人的心理很好理解,既然没有寸功,那么就会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

他时刻担心自己会步了临江王的后尘,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起兵反叛。

而这正中了刘邦的下怀,刘邦从一开始就打算除掉这些异姓诸侯王,他只不过是缺个借口罢了。

灭掉臧荼之后,刘邦同大臣们商议说:“如今燕王之位空悬,寡人想找一位劳苦功高者以承继,众卿以为谁当大任?”

燕国位置十分重要,刘邦当然希望自己的“影子”替自己排忧解难,就到长城脚下,守好汉朝的北部边疆。

而群臣的脑子都好使,当然知道刘邦是什么意思,纷纷表示:卢绾功劳最大,应该做燕王。

于是,卢绾被封了燕王。

其实,卢绾能够封王,是离不开刘邦的信任的。当时,刘邦时期的异姓王,或为项羽当年所封建,或为刘邦为对抗项羽而拉拢、扶植的将领。

等到击败项羽,刘邦下定决心铲除异姓王,将各国都交给刘家子孙管理后,坊间已经开始流传刘邦不能容人的言论了。

做皇帝的有几个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呢?刘邦自然不希望后世人认为他是个气量小的皇帝。

为此,他需要做些面子工程,留下一个异姓诸侯王,这样方可堵住世人的悠悠之口。在他原本的计划里,这个留下的异姓诸侯王便是卢绾。

因此,刘邦处心积虑一个个除去异姓诸侯王后,方才又封了一个新的异姓诸侯王。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处理异姓王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而且手段也极为毒辣。韩信三族夷灭,彭越剁成肉泥,英布身首分离,就连他的女婿赵王张敖,也没能躲过刘邦、吕雉的毒手。

公元前200年,匈奴攻打代国,代王刘仲逃回了长安城,打死也不回代国了。刘邦便将他贬为合阳侯,封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代王,让陈豨以代国相国的名义率军前去抵御匈奴。

当时韩信已经被贬为淮阴侯,居住在长安城。陈豨因为是他的老部下,于是和他告别。

韩信对于刘邦当初诓骗自己,夺了自己的封国一直耿耿于怀。他趁机劝说陈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然后自立为王,到时他在长安城响应,二人一起夺取天下。

韩信的事情历历在目,几个异姓诸侯王的下场也摆在那里,陈豨对于韩信的话深信不疑,便答应了他的提议。

而在不久后,刘邦又让他兼任赵国相国,使得陈豨手握两地精兵,有了和朝廷叫板的本钱。

直到周昌向刘邦打小报告,称陈豨手握重兵,招揽上千门客,恐有异心。加上陈豨的门客做了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还牵连到陈豨,他担心迟早被治罪,于是便反了。

陈豨的反叛其实给刘邦敲响了警钟,他一直以来只是想对付异姓诸侯王,对于这群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他是很放心的,陈豨的反叛不应该发生。

但是其他人不知道这事,对于其他人来说,刘邦这是对大臣们下狠手。因此,陈豨的反叛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当时,刘邦想让梁王彭越出兵,可是对方装病不出。而燕国正好在赵国的东北部,于是卢绾主动出兵夹击陈豨。

一开始,卢绾是忠心为刘邦效力的。

陈豨腹背受敌,苦于支撑,就派遣王黄求助匈奴。在得知陈豨动向后,卢绾马上派手下张胜出使匈奴,以破坏双方联合。

可是,当张胜到达匈奴之后,却遇到了落难于此的臧荼之子臧衍。

臧燕策反张胜道:“你现在很吃香,是因为你了解匈奴情况;燕王现在很吃香,也是因为边境不太平。一旦刘邦平定边境之乱,就会回过头来收拾燕王。过去韩王信,就是今天燕王要吸取的教训。”

张胜觉得有道理,就“反戈一击”,私自劝匈奴出兵帮助陈豨。

当时,卢绾察觉到不对劲,认为张胜已经叛了,于是上书请求刘邦灭掉张胜三族。然而,张胜回来后,巧舌如簧,居然说动了卢绾。

于是,卢绾派范齐与陈豨联络,暗中帮助陈豨,“欲令连兵毋决”。

其实,卢绾选择与陈豨结盟,并与匈奴保持着微妙的关系,不过是为了自保而已。毕竟,卢绾也陷入了和陈豨一样的困境,他手握重兵,远离朝堂,更何况还是个异姓诸侯王。

在他看来,只要外有匈奴的威胁,内有叛乱四起,那么他就还有利用价值,刘邦就不会对他出手。

逃入匈奴

不幸的是,陈狶完全不堪一击。汉十二年十二月,樊哙斩杀陈豨,胜利班师,并押回了一批俘虏。

其中,就有陈豨的副将。他指证卢绾曾派官员到陈豨驻地,商讨兵变事宜,并说得有根有据,有名有姓。

尽管刘邦不相信卢绾起兵造反,但事情已经弄得人声鼎沸,总得有个交代。于是,刘邦派使者去燕国召见卢绾。

然而,卢绾却推说生病,连使者都不见。

刘邦非常生气,却也同情卢绾。在他看来,卢绾即使真的起兵造反也是迫不得已。只要回朝廷说清楚,也没有多大的事情,可是卢绾不敢来。

因此,刘邦决定派遣御史大夫赵尧前往燕地调查,将事情弄个水落石出,给朝廷一个交代。毕竟,赵尧在这件事情上与刘邦想法一致,而刘邦也只有一个赵尧值得相信了。

只是,当赵尧坐上马车,准备出发的时候,吕雉派人拦下了赵尧。

吕雉直接找到刘邦,对刘邦说:

“赵尧太年轻,容易出差错,应该让审食其去,审食其老练,办事有章程。”

刘邦当然知道吕雉心里的盘算,审食其是吕雉的舍人,遇事都听吕雉的。可他已经病入膏肓,朝中大权尽在吕雉手中,身边连个可以倚赖的重臣都没有。因此,不得不与吕雉妥协,以审食其为主,赵尧为辅,调查卢绾谋反。

为了防备审食其暗中阻挠,刘邦在赵尧临行前,还特意留给他一道“赦免”卢绾的圣旨,让他悄悄递送到卢绾手中。

然而,赵尧与审食其两人到了燕国后,卢绾却对他的近臣说:

“不是刘姓而为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了。去年朝廷族灭淮阴侯,杀了彭越,现在英布也亡命了,这都是吕雉的计谋。如今皇帝病了,大权托付给吕雉。吕雉妇道人家,专想寻找事端诛杀异姓王和大功臣。”

因此,他认为朝廷派审食其来调查是走过场,回去怎么说,还是听吕雉的,这使卢绾更加害怕。

卢绾甚至还推测,刘邦大势已去,朝廷大权旁落在吕雉手里。

于是,卢绾吩咐近臣远离审食其与赵尧。而他自己,则藏起来,连两个人的面都不见。怀揣圣旨的赵尧又受到审食其的监视,没有办法将刘邦的旨意传达给卢绾。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赵尧偷偷地把圣旨藏在自己睡觉的客厅里。

故而,审食其和赵尧到燕国走了一趟,什么人也没有见到,也无从核实卢绾起兵造反的真假。可回到长安后,受到吕雉指使的审食其却添油加醋的将卢绾描绘成了臧荼、英布那样的奸臣。

刘邦听了很恼怒。

但恼怒归恼怒,刘邦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什么动静。

其实,刘邦的恼怒,表面看是对卢绾叛变的不满,实际上是对审食其的恼怒,派你去调查核实事实真相,你连一个人都没有见到,凭道听途说,判断卢绾起兵造反,这不可笑吗?

然而,在此之后,朝廷又收到消息,说卢绾确实是起兵造反了。这次消息的来源是一个投降的匈奴人。他说张胜流亡在匈奴,充当燕国的使者。这让刘邦无话可说,不得不相信卢绾确实反了。

公元前195年2月,刘邦派遣大将樊哙征讨卢绾。

樊哙虽说与卢绾从小就是故交,可二人在争夺吕雉的妹妹吕媭时,产生了不小的矛盾。而樊哙又在刘邦晚年全力倒向吕雉,因此卢绾认为吕雉已经控制了刘邦。

后来,卢绾身边的人在赵尧住宿的那个客厅里搜寻到刘邦的圣旨,知道刘邦没有杀他的意思。

可惜卢绾得到这道圣旨时,樊哙的部队已经进入燕国境内。

卢绾不敢、也无力抵御樊哙的进攻,带着家属与数千骑兵,逃到长城脚下观望。实际上,他也在等刘邦回心转意,给自己解释的机会。

但没过多久刘邦就驾崩了,卢绾最后向发小表明心迹的机会也没有了。汉朝走上了吕雉当家作主的时代,吕雉心狠手辣的手段人尽皆知,无论是异姓诸侯王还是刘姓诸侯王,都是她的眼中钉,肉中刺,非要除之而后快。

对于吕雉来说,卢绾这个刘邦的好友活着,是对她“吞噬”刘家天下的极大阻碍,让她寝食难安,昼夜难眠。

不久后,卢绾知道汉朝再也不会有人帮他了,不得不投降了匈奴。抵达匈奴之后,卢绾被匈奴单于封为东胡卢王。

虽然仍然是王,但毕竟是寄人篱下,卢绾在匈奴的日子并不好过,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抑郁身亡了。

4 阅读:2166
评论列表
  • 2024-03-14 14:28

    这篇文章不错,但太含蓄,没说透。刘邦权力支柱是吕氏集团、功臣集团、和诸侯王三股势力。萧何配合吕后诛杀韩信代表吕氏集团和功臣集团合流。吕氏集团再逼反、瓦解忠于刘邦的异性诸侯王,刘邦已成孤家寡人。在这种情况下,刘邦临死前一年还是通过白马之盟这样的政治契约给吕氏集团挖了一个天坑,为后来刘氏子孙翻盘提供了法理基础

    青山不老 回复:
    刘邦把该做的都做了!给自己的子孙铺路,不移余力!死前合刘皇,吕氏,功勋三家,铲除了异性王集团,让三家保持微妙的平衡

远悦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