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40岁钟会突然被杀,你看司马昭都做了啥?连邓艾父子都不放过

远悦说过去 2024-06-25 07:07:34

260年6月2日,19岁的曹髦挥舞手中的剑,朝着司马昭的府邸奔去。

此时,司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篡汉自立的曹魏王朝,步入了历史循环,短短40年的时间,就被司马氏蚕食殆尽。

然而,曹髦性格刚烈,不愿成为“笼中之鸟”的他,要做最后一搏。

不幸的是,曹髦的对手是毫无道德底线的司马昭,以及为了利益,敢于牺牲一切的贾充。因此,曹髦败得很快。

血淋淋的长矛穿过了曹髦的胸口,他死在了反抗的道路上,虽处事鲁莽,却不失勇敢。

曹髦死后,司马昭的篡位之路,反而更难走了。

自秦汉以来,权臣众多,可公然弑君的,只有司马昭一人。哪怕是在司马氏内部,也引起了激烈的反抗。司马昭效仿曹操步步蚕食、徐图进取的计划,显然已不可行。

于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摆脱弑君危机,司马昭决定伐蜀。

然而,此议一出,却招致朝野一致反对,就连常年防备蜀汉的大将邓艾,也站在了司马昭的对立面。

在此起彼伏的反对声浪中,司马昭等来了期待已久的支持者,钟会。

这位家世显赫、谋略高超的政坛新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赢得司马氏的信赖。而他也将率军十万,走向灭国大战的前沿。

如果说钟会的前半生是司马氏的附庸,那么伐蜀之后,他就成了司马昭的“神”。

谁知,“成神”不久,他却走到了人生尽头。处心积虑的陷害邓艾,大大咧咧的勾连姜维,稀里糊涂的成都反叛,以及失魂落魄的惨死蜀地。

从人精中的人精,到蠢材中的蠢材,钟会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

然而,当我们回望钟会平淡的前半生时,似乎一切,都早已注定。

钟会的选择

魏晋时代,普通人是没有资格留名青史的。

钟会出生于颍川钟氏,他的父亲钟繇深受曹操、曹丕信赖,与荀彧、陈群关系匪浅,被冠以“当代萧何”之称。

然而,钟会却没有吃到钟繇多少“红利”。

钟会五岁时,钟繇就病逝了。他的母亲地位虽不高,却才华横溢,不仅熟读儒道之学,还精通阴阳理论。

因此,钟会自小就伶俐机变、聪明绝顶。

239年,曹叡病逝,临终前将幼子曹芳托付给曹爽、司马懿二人。为了大权独揽,曹爽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

他招募夏侯玄、何晏等人,力推玄学,以儒道融合的新思想,吞噬曹魏的上流社会,将汉代儒学彻底踩在了脚下。

与此同时,世家、贵族子弟,也纷纷融入其中,高谈阔论、辨名析理,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钟会。

当时,钟会在曹魏的文化圈子里已是小有名气了。

他撰写了多部著作,详细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尤其是否定曹操的“唯才是举”论,极为切合司马懿的观点,引起了司马氏的重视。

然而,随着高平陵之变的发生,钟会的求学之路,嘎然而止了。

曹爽死后,何晏、夏侯玄被杀,阮籍、山涛归隐,李丰兄弟骑墙观望,原本欣欣向荣的学术氛围,转瞬之间,就死气沉沉了。

诺大的魏国,已容不下学者的一张书桌。

因此,钟会选择向司马懿靠拢,主动“投怀送抱”。事实上,伶俐机变的性格,注定钟会不是一个“从一而终”的人,每逢人生重大转折点时,精致利己的思维,就会占据他的“道德高地”,指引他前进。

睚眦必报的钟会

只是,钟会是自卑的。

幼年时,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屡受欺凌,不敢还手。成年后,他虽主动加入太学,融入上流社会,可毕竟身份低微,不受世家大族的重视。

而唯利是图的性格,又让他难以得到嵇康、阮籍等人的认可,进一步加剧了他的悲惨处境。

正所谓:强烈的自卑感,催生极强的自尊心。

于是,跟随司马氏后就平步青云的钟会,再次来到流落山野的嵇康、山秀面前,炫耀自身的能力,挽回昔日丢失的自尊心。

然而,嵇康不是钟会。

在钟会落魄时,嵇康看不上他,在他富贵荣华时,嵇康依然对他视若无睹。文人骨子里的清高,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

钟会很生气,他选择了报复。

不久后,嵇康“造反”的流言,就传遍了洛阳城内的大街小巷。因此,嵇康被杀,阮籍流放,名扬天下的建安七子,就此倒在了钟会手中。

可见,钟会为人,性情深沉,睚眦必报。他与司马氏的结合,既是时事大势所驱,又是本性的一次融合。

255年,执掌魏国大权的司马师死了。

与此同时,曹髦派人知会司马昭,以东南未定为由,让他坐镇许昌,以防后患。而南征军队则由傅嘏率领,返回洛阳。

显然,曹髦此举,可谓是釜底抽薪。一旦军队回到洛阳,必然重归曹氏之手。到时,司马氏的下场,绝不会比曹爽好到哪里去。

然而,千钧一发之际,正是钟会看穿了曹髦的意图,力劝司马昭同行入京,方才避免了司马氏的灭顶之灾。

也正是因此,钟会从司马师眼里的“王佐之才”,一跃而起,成了司马昭口中的“再世子房”。

事实上,钟会的才能,的确配的上“当代张良”的称赞。

诸葛诞坐镇寿春时,钟会就精准预测了他的“造反”走向,并飞马驰报司马昭,让他做好准备。

而在全怿率军支援诸葛诞时,钟会又巧妙地利用孙权的猜忌心理,盗用全仪笔迹,逼反了全怿,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寿春。

可以说,在平定诸葛诞的叛乱时,钟会出谋最多,功勋也最盛。

因此,在曹髦被杀后,朝野上下一致反对伐蜀决议时,司马昭毫不犹豫的将此重任,丢给了他的支持者钟会。

稀里糊涂的被杀

当然了,钟会在政坛上的嚣张跋扈,也是有目共睹的。

钟会的好友傅嘏就曾劝说他处事谨慎小心,司马昭的妻子王氏也对他十分不满,在她看来,钟会见利忘义,宠过必乱。

就连钟会的哥哥钟毓也曾密奏司马昭,不可对他委以军事大权。

显然,钟会在司马氏的核心圈子里,名声并不好。而在担任伐蜀重任后,无论成功与否,势必都将成为众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可司马昭却极为“信任”钟会,不仅将他越级提拔,委任为大军主帅,还以邓艾为偏师,辅佐他征伐蜀汉。

结果,率领十余万主力部队的钟会被姜维拦在了剑阁,动弹不得。而带着三万轻骑,负责牵制的邓艾,却绕到陇西,偷渡阴平小道,一举逼降了刘禅。

对于一向骄傲、自负的钟会来说,这是可不接受的。

与此同时,邓艾也“利欲熏心”了,竟在蜀地乘专制事,不仅擅自封赏官员,还屡次拒绝司马昭伐吴的建议。

这给了钟会可趁之机。

于是,钟会故技重施,模仿邓艾的笔迹,伪造了一封“谋逆”的信件,逼着司马昭,下令抓捕了邓艾父子。

解决掉邓艾后,钟会的“人精”属性,就彻底下线了。在走向人生顶峰的同时,他竟然联手姜维造反了。

然而,在决定造反后,钟会却率先征求诸将的意见,不仅暴漏了自己的意图,也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

当时,为防前线军士叛乱,魏国的军队一直施行“质任制”。凡是外出征伐的大军,他们的家人、财富全都留在后方,以此为质。

钟会沉浸军队多年,深知其中的道理。可见,他的造反,极为仓促。

钟会死后,卫瓘在上奏司马昭的信件中,称钟会野心膨胀,跋扈嚣张,不肯受制于人,才谋反作乱的。

然而,这与钟会的突然起兵,是截然相反的。

其实,早在刘禅投降时,钟会就已预感到了自己的人生结局。在招降姜维时,钟会就曾对他说道:

“我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功勋显赫,四海皆知,恐怕不会有好的归宿了。”

当时,司马昭也来信告知,将提兵十万,西进长安,明为支援,实为监视。

可见,司马昭同他的父亲司马懿一样,从未信任过任何将领。而钟会奋斗了几十年的时间,也未能真正挤进司马氏的“心腹”名单中。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司马昭连曹髦都敢杀,又何惜一个钟会呢?

0 阅读:70

远悦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