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儿媳问朱德:井冈山会师的主角是您,现在怎么成林彪了?

帝哥说史 2024-09-29 21:34:48

1966年“运动”爆发后,朱德也受到了冲击。因为朱德是政治局常委,又有周恩来不时地保护,“造反派”不敢对他太放肆,他们便拿朱德的儿子朱琦撒气,朱琦被批斗、抄家是家常便饭。

朱德

当时朱琦的妻子赵力平在天津市妇产医院当院长,由于她严于律己,和群众关系又好,所以没有什么辫子被“造反派”抓在手里。但赵力平上街后,还是看到了许多污蔑公公朱德的大字报:“朱德不会打仗!”“朱德一贯反对毛主席!”“打倒黑司令的儿媳赵力平!”

赵力平对此非常愤怒,她和朱琦结婚已经整整20年了,深知公公的为人。赵力平认为公公应该主动辩解一下,但公公却一直沉默,缄口不言。

不久以后,赵力平回到北京,她问朱德:“我们历来听到的,都是您率领南昌起义残余的部队,到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可现在大字报和传说,都变成了林彪和毛主席会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朱德和儿子朱琦、儿媳赵力平

朱德只是缓缓地回答说:“历史就是历史嘛!”朱德并没有把早已昭于青史的故事复述一遍,赵力平却完全能领会公公的话,她明白目前公公的处境,也不好多说什么。但从此以后,赵力平分明感到,公公更加沉默寡言了。

一段时间后,当赵力平再次来到北京时,中南海的大门已经对她关闭,她被卫兵挡在了熟悉的西门外。赵力平只好给婆婆康克清打电话说:“既然不让我进中南海,我现在就回天津了。”

康克清听后安慰赵力平说:“既然来了,就一起吃顿饭,聊一聊吧!不让回家,婆婆和儿媳还不能一起吃顿饭吗?”

这天康克清带着赵力平到中南海西门斜对面的一家小饭馆里吃饭,饭馆里挤满了各地来京的红卫兵,婆媳俩买了简单的饭菜,却只能站着吃,饭菜入口已毫无味道,而她们的心头却备感抑郁悽怆……

朱德和康克清

1969年6月,朱琦被送到山西榆次的“五七干校”学习,赵力平则被下放到天津卫生系统的“五七干校”。这年10月,由于中苏关系紧张,朱德和康克清被疏散到广东从化。直到1970年7月,为了筹备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朱德夫妇才回到北京,他们住在北京万寿路的“新六所”,再也没有回中南海的住处。朱德说:“既然出来了,就出来吧,不必回去了,孩子们人多,进进出出也不方便。”

有一次,朱琦和赵力平到“新六所”看望朱德,赵力平刚开口问:“你们在广东的时候,听说……”康克清马上用手示意她不要再说下去,并指着桌子底下,附在赵力平耳边说:“别说了,说多了不好。”赵力平这才明白,朱德家里安装了窃听器。

1974年6月10日,朱琦突发心脏病去世,没有留下一句话。康克清怕朱德经受不住这个打击,只好骗他说:“朱琦突然犯病了,在医院抢救。”朱德对此非常担心,他整整一个星期睡不好觉,总是问朱琦的情况怎么样,还需要什么药,但得到的答复总是“还在抢救”。

朱琦

直到朱琦去世10天后,康克清才告诉朱德:“抢救无效,朱琦走了,追悼会都办好了,孩子们想回来看看。”

88岁的朱德听后悲痛不已,他说:“你们开始不告诉我,这不对,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这么年轻就走了,很可惜。他上过中央党校,受过高等教育,走得这么早,太可惜了!”

朱琦去世后,赵力平的领导找到朱德说:“您看朱琦病逝了,可是力平一个人在天津,把她调到你们身边,对你们本身也是个照顾,对力平也是个安慰。”

当时赵力平也在场,她没说话,朱德说:“力平在天津工作这么多年了,有群众基础,工作也不错,调到北京的新单位也不好参加工作,还是在天津好吧!”

朱德和家人

就这样,赵力平依然在天津工作,直到1996年她离休后才调回北京。

0 阅读:65

帝哥说史

简介:文以载道,击历史虚无,讲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