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第一功臣,却被高祖刘邦讽刺为狗,400年后其后代愤然篡夺了汉朝,这是什么情况呢?难道是后代为先祖雪耻?这位传奇功臣又是谁?
一、故事起源(功人功狗)这一说法起源于部分野史及民间传说,秦朝二世而亡,项羽灭亡秦朝,实行分封制,自称西楚霸王,分封刘邦在蜀地,即今天的四川,是为汉王。
后刘邦任用张良萧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终在韩信的帮助下于垓下将项羽军,团团包围,后刘邦成功击败项羽,建汉称帝。
其麾下的将领文臣也都得到了丰厚的封赏,在大封功臣论功行赏时,刘邦将萧何张良排在了诸多武将的前面,致使部分武将心生不满。
这时高祖刘邦不悦道:有功之狗岂能与有功之人相提并论?此言一出,众将士诧异,遂不敢多言。后续汉朝被其中一位武将的后代所灭,此人就是汉初名将曹参。
二、功人功狗典故正史中另有他意然而这也仅仅是部分野史与民间传说的记载,与正史稍有出入,“功人”“功狗”的典故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所记,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论功行赏,把文官萧何排在武将之前,结果引起了众将领的不满。
其实高祖刘邦只是为了解释他的决定,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打猎时追杀野兽的肯定是猎狗,但发现踪迹并指示猎物所在的是猎人。
他认为,武将们就像是猎狗,虽然能够获得成功,但是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像张良萧何这样的文官谋士的出谋划策,因此张良、萧何应该被视为“功人”,而武将们则是“功狗”。
所以说根据正史记载,高祖刘邦并没有讽刺武将的意思,所谓的刘邦讽刺武将为功狗,是野史与民间传说,是经不起推敲的,而直到今日这个功人功狗的典故依然广泛引用,"功人"、"功狗"等词语也成为对谋臣和武将的一种比喻。
"功人功狗"的故事,其实是体现了刘邦的政治智慧和对文人的尊重,这也对后世的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后期的汉民族政权重文轻武观念的形成,与此也有一定的关系。
虽然“功人”“功狗”的典故有以讹传讹的嫌疑,但是,汉朝确确实实最终亡于开国名将后代之手,这绝非野史与民间传说,这位将领即前面说到的曹参。
三、曹参的功绩曹参,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90年,沛县人,即今天的徐州沛县,是西汉初年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曹参最初只是沛县的一名狱吏,与当时还是小混混的刘邦交好。
当时恰逢乱世,底层农民受秦朝暴政压迫已久,导致在公元前209年发生了中华历史上首次农民大起义,即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统治,也就在这个时期,曹参跟随刘邦响应,在沛县除掉了县令,占据了沛县,发动起义,萧何曹参协助刘邦在沛县招募子弟两三千人。
此后曹参以侍从官的身份起兵反秦,并率军北伐攻下了多座城池,鉴于曹参的功劳,刘邦又赐给他七大夫的爵位。
在后续的灭秦战争中,曹参带领的军队所向披靡,沿路秦军无不闻风丧胆,于是当时的义军领袖楚怀王在任命刘邦为砀郡长的同时,曹参的爵位也升为了执帛,封号建成君,又称戚公,其先后在东郡(菏泽)开封攻克秦军,曹参再升一级,称执圭。
随后曹参一路向西转战黄河,之后又攻克的当时的军事重镇南阳郡,向西攻克武关击败秦军,打开了进入咸阳的屏障。可以说,曹参在整个灭秦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汉军领先项羽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开城迎接,标志着秦朝的灭亡。
随后项羽进入咸阳,用酷刑杀死了早已投降的秦王子婴,终止刘邦等人的逍遥日子,当时项羽军远强于汉军,刘邦不得不遵从项羽的指示,后项羽大搞分封制,封刘邦于蜀地,称汉王,而这时曹参也被刘邦封为建成侯,后又升迁为将军。
可以说曹参是靠自己的出色的军事才能为灭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秦朝的灭亡。
在后续的楚汉争霸中,曹参的表现同样出彩,跟随刘邦出汉中,在灭三秦(项羽分封的三个秦朝降将),在大破章邯的战争期间死守京林(湖北天门)二十多天。在经过长达4年的残酷战争,刘邦最终在垓下彻底击败项羽,取得了楚汉争霸的胜利。
曹参立下了如此汗马功劳,必然收到了来自刘邦的丰厚封赏,但是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同与韩信高傲,曹参懂得内敛,知进退,而韩信最后被吕太后处死,落了一个被宫女乱棍打死的下场。
曹参没有像韩信那样居功自傲,协功图报,最终得到了重用。刘邦登基称帝,任命曹参为齐国的相国,辅佐刘邦的大儿子刘肥。当时的齐国,受战乱影响,一片萧条,百废待兴。
曹参采用黄老之术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与民生息,迅速让百姓安定下来,使齐国成为汉初较快恢复生产力,摆脱战乱影响的地区之一。
他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被誉为贤相。后来萧何去世,当时的皇帝汉惠帝刘盈认为只有曹参可以接替萧何丞相的位置,可见对曹参的重视。
曹参得知消息后,随即入朝担任相国,担任相国以后,在遵从萧何原有的做法的基础上,运用在齐国的黄老之术,与民生息,让百姓安居乐业,轻徭薄赋,扭转了汉初经济萧条,人口凋零的颓势。
他的治国理念影响了刘邦以后的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三代帝王,社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在经过文景之治以后,国力空前强盛,冥冥之中为后来的汉武帝驱除匈奴,解决自秦朝时就很猖獗的匈奴边患问题,打下了物质基础。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四、功臣后代篡夺汉朝的真相那么话又说回来了,汉朝为什么又被曹参的后代灭亡了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东汉三国的历史的,东汉末年,战乱不断,这时年轻的曹操,借着平定黄巾军起义的功劳,成为了一方诸侯。
而东汉皇室几经政变,在经过董卓、王允先后把控朝政之后,皇位落在了汉献帝的手里,而当时的汉献帝一无兵权,二无土地,后又落于曹操之手。
曹操名为拥护汉室江山,实则野心勃勃,包藏祸心,后汉献帝迫于曹操的压迫,拜曹操为丞相,在曹操晚年,就有不少大臣劝谏曹操废汉献帝,但是曹操当时并没有实施。
后来曹操病逝,曹丕继位,这时汉献帝的势力已经完全被曹丕夺取,手下大臣大多已投靠曹丕,后来,众大臣在曹丕的授意下,集体逼宫,逼迫汉献帝让位,汉献帝被逼无奈,终让位于曹丕,汉朝最终灭亡,这时中华历史进入了三国时代。
有史料记载曹操是曹参的后代,说来讽刺,曹参是汉相,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后代曹操也是汉相,却推动了汉朝的灭亡,其子曹丕更是成为了灭汉的罪魁祸首。因此才有了开国将领被刘邦贬低为狗,而其后代又灭亡大汉的说法。
不要曹姓都是曹参后代,曹操本也不姓曹,瞎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