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金互免卡(资料图)
在刚刚过去的10月,因为假日长加上气温适宜,许多新人“扎堆”办喜事。不少网友表示,一个假期收到的请柬太多分身乏术,虽然有些婚礼去不了现场,可份子钱却一点儿也少不了,也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对不合理的份子钱说“不”,在随礼上玩起了一些新花样。
份子钱支出几千元 有时还得搭交通费
“本来10月份想出去玩一圈儿,结果收到一堆请柬,还都是必须去的那种,就算是能抽出时间旅游,钱包也空了。”家住西安市未央区的市民任一驰告诉记者,整个10月他收到了5份结婚请柬,其中两份是亲戚家的,三份是同学的。
任一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个弟弟结婚份子钱各1000元,两个高中同学结婚份子钱各1000元,还有一个关系比较普通的大学舍友结婚份子钱500元,“我一月工资也就6000多元,还出去玩儿啥呀!”任一驰说。
同样工作了四年的李天旗,10月收到了两份请柬,因为时间错不开,仅参加了一场同学的婚礼,然而除了份子钱,还要搭上往返高铁的车票钱。他说:“我结婚时候刚毕业,同学都从四川特意过来捧场,现在人家结婚,我必须得去啊。”
李天旗表示,当时大家刚毕业还在公司实习,同学给自己随份子就是1000元,又是提前一天过来帮忙准备婚礼,这次就随了2000元,加上高铁票往返每次263元以及给另一位朋友微信发的500元,这一个月3000多元就这样没了。
行情逐年水涨船高 份子钱成“甜蜜的负担”
如今,份子钱的金额也与日俱增,从几十元涨到几百元甚至上千上万元,逐渐成为一种“甜蜜的负担”。
近日,记者采访的十二位市民中,绝大多数人随份子钱在500元至1000元,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适中的区间。对于关系密切的人,有不少人会选择2000元及以上的金额,甚至还会为对方购买礼物。
此前,有平台对份子钱进行过网络调查,72.83%的受访者对结婚份子钱感到有压力,50.2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愿意取消份子钱。
“我是属于愿意取消份子钱的那一拨人,不过已经随出去了不少,等收回份子钱再同意。”市民李静调侃道,虽然不少人说可以取消份子钱,但现实推广起来却并不容易,一方面是传统“人情”的观念,另一方面既然已经“有往”,自然希望“有来”。另外,收礼的一方其实也未必开心,因为同时也收到了未来的“债务”,随着行情逐年水涨船高,“礼尚往来”可能变成了“加倍偿还”。“我十年前刚结婚那会,几个好朋友约好按‘最低标准’,当时普遍行情是200元。有个朋友结婚晚,前年我们给她随份子钱就是500元了。”李静说。
年轻人随份子创新 “礼金互免卡”受欢迎
对于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场新人来说,份子钱带来的经济压力可能更大。于是,不少年轻人便开始对份子钱“礼尚往来”创新形式。
前不久,“95后”的李维克参加好朋友张先生婚礼时,给的红包里便没有塞现金,而是一张“礼金互免卡”。这是张先生夫妻俩专门给他们几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定制的,左边可以填写姓名和日期,右边的“副联”则可以顺着虚线直接撕下来,就像餐饮店的优惠券。张先生夫妻收到他们的“礼金互免卡”,撕下右侧的“副联”,以后参加这几位朋友的婚礼时,可将左侧塞进红包送上。
“我们都觉得表达心意的方式很多,没必要一定要用现金,所以早就约好结婚时互相免去对方的份子钱。”李维克说。
记者了解到,“礼金互免”在不少年轻网友中很受欢迎,不过也仅限于少数关系很好的朋友。此外,还有一些网友表示,自己这边办婚宴,主家拿到红包后会在上面撕掉一个角,然后现场把红包还回去。
份子钱非衡量友情标准 创新需要“因地制宜”
对于份子钱这样的“人情债”,陕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实践哲学研究室主任王晓勇认为,随礼是这么多年以来的婚礼习俗之一,其中既有传统观念影响,也有人情世故的必要。不过,随礼是亲朋好友对于新人的祝福,收礼者不应该将份子钱当作一笔收入,随礼者不应该有从众和攀比心理,用份子钱的多少去衡量友情有多深,这种感情表达是“落伍”的。
王晓勇表示,基于传统和现代社会的特点,一些年轻人开始对婚礼有更多的思考,对份子钱也有许多变革和新的观念,不拘泥、纠结于所谓的“人情”和“面子”,既少了经济压力,也不用头疼如何还礼。“希望相关部门、媒体多引导宣传,不过地区、城乡风俗有差异,这些创新也需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