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经文是儒家修养的内容,诸葛亮为了让自己和蜀汉,从而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从诸葛亮建立刘禅和辅政大臣后为了方便管理,大家把这些文化传递下来,形成了传世的三国文化。三国时期的文化,虽然比较复杂,其中在道德礼仪上可以总结为三点,即“仁”、“忠”和“孝”。“仁”:仁在三国时期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准则。
诸葛亮重用姜维,想要让姜维忠君辅国等行为,但是姜维因为没有办法掌握实时的情况,自主选择了投降,但是这样的行为在诸葛亮看来不是仁。在姜维没有做好后,要继续辅助蜀,诸葛亮就让姜维向曹魏的诸葛亮行礼,在这种行为上面诸葛亮给予了姜维非常明确的指令,是不合乎礼理的,但是姜维根据了诸葛亮的指令行礼,说明姜维非常有礼貌的行为,至少是按照了礼仪来做的,说明诸葛亮看来姜维行了礼。
诸葛亮有智慧的用这种方式来告诫姜维不要任性,姜维这时候表现出了他的仁慈。在三国时期,各个方位都是有专人负责负责规定诸葛亮的行为规则,尤其是在诸葛亮坐禅的时候有一个专人负责整理,这就能够看出来诸葛亮在对待诸葛亮做的事情是严格履行的,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治理蜀汉集团非常严格,很多时候都是要求诸葛亮,这样就能够看得出诸葛亮比较有仁德的道德修养。“忠”:忠是人们的道德修养。
如果要说到三国时期的忠诚度,那么诸葛亮可以算得上三国时期之最。诸葛亮率领蜀汉北伐,在和曹魏作战的时候,一心保持忠贞,但是当魏国攻陷汉中后,刘禅已经没有心思镇守汉中了,这时候诸葛亮就把心思放在了对待曹魏,以取得更大的收益,而不是在蜀汉上面做任何的牺牲和奉献,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也说明了诸葛亮十分的忠于自己,不会任性地去要挟周边的大臣。
诸葛亮在面对曹魏威胁的时候能够在关羽北伐夺取了江东才投降,此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继续投降魏国,在朝堂上面诸葛亮的道德修养依然高于其他人,但是刘禅继续坚持,这也说明了诸葛亮是一个比较有忠诚度的人。孝:孝是人们的道德修养。如果说在三国时期孝的排名是谁排最高的话,那么肯定是诸葛亮排名第一,但是诸葛亮在三国时期表现的孝不能和对待父母的方式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