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年前,应邀来华的瑞典学者安特生,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镇,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在北京大学任教的美国学者葛利普,将其命名为“北京人”。随后,在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无偿赞助下,中国地质调查所展开大规模发掘,裴文中与贾兰坡先后发现4个较为完整的头盖骨,从而使“人类由猿进化”这一推断从此有了物证。遗憾的是,在战争中,这批化石丢失了,至今尚未找到。再过2年,将是周口店古人类化石发现100周年的日子(1926-2026年),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段故事,我驾车按历史顺序,将化石的发现、研究与丢失,完整地走了一遍,写出游记2篇,您现在看到的是第1篇,内容是发现化石。
作为一个汽车媒体从业者,由于具备自驾车的便利,使得我能到处走走,寻访历史。而事实上,历史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故每次寻访,都得依靠专业人士的著作。比如这次,我借助了李鸣生、岳南先生合著的《寻找北京人》。人家为了写这本书,采访近乎10年,写出来后,还把书稿交给当事人审阅,如此严谨,令人敬佩。
说到严谨,我有个切身感受:因为从业时间长,对汽车业的了解比较多,在我看来,选车时,最好选择严谨的汽车厂的产品,而不是那些只善于网络造势的汽车厂,他们的背后,多半是短平快,典型的花架子。
这次寻访,历时6天:第1、2天在周口店,第3天在北京市区和近郊,第4、5天在秦皇岛,第6天在天津,开的是君越,它是别克品牌在我国定位较高的一款车,具备全套的智能网联与驾驶辅助,宽敞舒适不说,油耗还很低,此次共行车1152公里,全程平均油耗7.4升/百公里。
第1站:周口店。
周口店镇在北京城的西南方向,是山区与平原的交汇处,发现北京人化石的地方,叫龙骨山。如今,在昔日发掘处,建起一个巨大屋顶,几乎罩上半座山,用来保护。
龙骨山特别矮,山的东南方向,隔着一条河,是周口店镇,相距大约500米;山脚下有条铁路,还有座周口店车站,早些年北京站每天都有到这儿的火车,我在学生时代第一次到周口店时坐过,不知啥时取消了。
龙骨山上有好处多发掘点,最著名的在东坡,低处是猿人洞,高处是山顶洞,前者是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的地方,后者是3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的地方,累计发现人类化石200余件,以及上百种动物化石和大量石器。
发现周口店之前,德国、英国和印尼,都发现过古人类化石,由于数量有限,发掘情况模糊,因而存在争议。直到在周口店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发掘,出现的化石才让证据链得以完整,人类早期进化的理论,日趋成熟。
通过研究,人们知道了在60多万年前,北京猿人就已经进化成直立人种,他们栖息在洞穴中,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会制造和使用简陋的石制工具,会用火取暖和吃熟食。
由于研究成果辉煌,学术价值巨大,周口店与长城、故宫、敦煌、秦陵兵马俑一起,在1987年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旅游局的一位长辈告诉我,当年申报时,就数周口店最顺利。与之相比,颐和园、十三陵和天坛,几经整改,折腾了好一阵,拖到1998年,才算如愿。
如此伟大的发现,源头在哪?都有哪些人做过贡献呢?
先后参与过的学者包括:外国学者——安特生、师丹斯基、葛利普、布达生、布林、德日进、魏敦瑞;中国学者——翁文灏、丁文江、李捷、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等。
至于源头,是瑞典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安特生。
安特生于1914年应我国政府的聘请,来到中国。在完成本职工作——寻找铁矿与煤矿之余,他向中国同行传授田野考古技术,并在1918年首次到周口店考察,1921年在河南发现了仰韶文化。
安特生之所以能找到周口店,是因为燕京大学的化学教授吉布,听说周口店一带出产中药铺里卖的龙骨,跑去探查,果然找到一些化石碎片,便把这个线索给了安特生,安特生随即来到周口店镇南2公里处的鸡骨山,采到了一些动物化石。
1921年,刚刚获得古生物博士学位的师丹斯基,慕名从奥地利来到北京投奔安特生,安特生让他去挖鸡骨山。
不久,村民告诉他们,镇旁的龙骨山,化石更多,师丹斯基因此转移战场——下图是1921年在龙骨山发掘时拍的,图中左侧是师丹斯基,这地方就是今天周口店遗址当中的猿人洞——师丹斯基在这儿挖了2年,因为太艰难,且收获有限,便于1923年带着化石回国研究去了。
在研究过程中,师丹斯基确认出两枚古人类牙齿化石,他将成果汇报给安特生。到了1926年,瑞典王储夫妇访华,这位后来的国王,同时也是一位考古学家,此外还是瑞典科学委员会的会长,正因如此,当他来到北京,中国科学界举行了欢迎大会,会上,安特生发布了师丹斯基的研究成果。
安特生的宣布,引起轰动。北大的葛利普教授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北京人”。
葛利普是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1920年应聘来华任教,后来成为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他把后半生完全贡献给中国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中科院地学部的许多院士,都是他的学生,他被誉为中国地质学之父,是中国地质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抗战期间,他坚决不与日本人合作,还站在地质调查所门口,阻拦日军进入。珍珠港事件后,72岁的葛利普被日军关进集中营,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重获自由,但此时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几个月后便去世了,最初葬在东城沙滩的北京大学地质学馆,1982年迁葬至海淀北大校园。
此次寻访期间,我先是来到地质学馆,梁思成与林徽因设计的建筑仍在,但已属于另一家学校,不对外。接着来到北大,想到墓前献束花,拍张照。遗憾的是,我从小到大,进出过无数次的校园,如今已森严壁垒。门卫告诉我,需在网上预约,我试了2次,都是秒满,没能约上,只得借用一张网上的图片。
一位加拿大医生,听说发现“北京人”的消息,立即找到安特生,希望展开合作。这人叫步达生,加拿大解剖学讲师,1919年应聘来到北京协和医学院,最初任神经学教授,后升为解剖科主任。
作为一个医学专家,步达生似乎有些不务正业,因为他对古生物更有兴趣,且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赞助。与安特生一拍即合之后,他先是找到自己的顶头上司——协和医学院院长胡顿,接着又找到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由此,中美双方在1927年2月达成协议,联合发掘周口店。
因为步达生是带着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捐款来的,资金充足,周口店的考古项目,在步达生与翁文灏的负责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翁文灏是我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在地质学领域,拥有N多个第一,比如第一个油田的组织领导者,等等。早在1913年,他和丁文江等人就创办起中国地质调查所,面对由美国赞助的周口店考古,他代表政府签下条约:所有化石,均为中国所属。
在地质界,还有一位著名人物,叫丁文江。周口店考古项目启动时,他虽然只是名誉主持人,但毕竟是我国地质学科的奠基人,中国地质调查所的首任所长。遗憾的是,这位博学多才的学界领袖人物,因煤气中毒,49岁就去世了,葬于长沙岳麓山。
在周口店现场负责的,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学家李健和瑞典古生物学家布林。下图拍于周口店考古现场,但我没能找到拍摄者的姓名——本文历史照片源于《寻找北京人》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多数照片未标明作者。
就这样,展开合作后的周口店考古,在1927年进行了6个月,采集了500箱化石,其中最主要的收获,是布林在当年师丹斯基发现牙齿化石的旁边,又找到一颗牙齿化石。步达生鉴定后,认定周口店发现的化石,是猿与人中间的一种原始人类,与已发现的原始人类并不相同,于是为这个新发现起了个学名:中国猿人北京种。
步达生获得新发现后,前往美国,要求洛克菲勒基金会向周口店赠款,基金会同意了步达生的请求。
回到北京,布达生与翁文灏经过协商,于1929年年初,成立“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布达生,副主任杨忠健,科学顾问德日进,研究室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所,未来3年所需的11万美元预算,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提供。发现的所有化石,归中国地质调查所所有(下图是刚成立的新生代研究室人员合影)。
简单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只负责掏钱,成果属于中国。
虽然有了新的组织架构,有了持续不断的慷慨赠款,可考古毕竟是慢活儿,天天蹲在野外,风吹日晒,非常辛苦,再加上一连数月没有新的发现,一些人陆续离开,周口店现场的组织工作,落在了年仅24岁、刚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的裴文中身上。
裴文中是在1929年春季,接受的任务。他来到周口店镇,花了14块钱,把镇上的一家旅馆包下来(刘珍开的骆驼店),带领工人们,继续在龙骨山上发掘。
他们在猿人洞里,往下挖了20多米,到第9层时,古人类化石再次源源不断地出现。下面这张图,是我在20年前去周口店时拍的,当时看的很清楚。如今因为建起大屋顶,光线昏暗,无法看清考古现场。
挖到1929年12月2日那天,裴文中发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
他极为兴奋,立即拍电报给步达生: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
随后,他又写信给翁文灏:尊敬的翁所长先生,今天交了好运,我们在原发掘址第9层下边发现一个洞穴,经发掘,得一猿人头盖骨。一个完整的头盖骨。我在现场就把它取出来并安然无恙地带回。待稍做处理,我即携此头盖骨返北京面交。
4天以后,裴文中将头盖骨用石膏加固、包裹之后,返回北京。临走前,请同事王存义拍了一张照片。王先生太过关注北京人的头,把裴文中的头给遗忘了。
步达生拿到头盖骨后,激动万分,他告诉裴文中:全世界的人类学家都应该感谢你的伟大发现,从现在起,你的名字可以流传后世了。步达生为何如此激动呢?在此之前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大都在一二十万年之间,北京人化石在50万年以上,一下子把人类的“寿命”提高了至少30多万年。
由于有了重大发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提高了赠款金额,变得“财大气粗”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派裴文中用4900块银元,将整座龙骨山,从鸿丰灰煤厂手里买了下来——该山原属私人所有,每年发掘时,都要向厂主缴纳租金——从此,这座山归属政府,变为国家公产。
紧接着,裴文中在猿人洞旁边一个叫鸽子堂的小山洞里,发现了北京人用火的痕迹。
为了进一步证实,翁文灏把史前考古学的权威、法国的步日耶教授请到北京,这位教授经过考察,确认五六十万年前的北京人,不仅会用火,还会用石头制造简单的工具。
到了1933年,裴文中在靠近山顶的洞穴里,又发现了一些古人类化石,以及兽骨做成的针、穿了孔的石珠等,经研究,认定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大概3万年左右,遂将其命名为山顶洞人。
而之前在猿人洞里发现的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也就是说,两个洞虽然离着很近,可住在里面的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差着好几十万年。
在周口店发现的化石,都送到位于协和医学院的新生代研究室,研究室名誉主任步达生,除了研究化石,还有协和医学院的本职工作必须完成,所以,他只能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由于长期熬夜,再加上他本来就有心脏病,在1934年3月15日,突然倒在实验室里,临终时,手中握着前不久裴文中刚刚发现的化石。
事实上,如果没有步达生的加入,安特生的周口店考古,不可能发展成如此之大的规模,更不可能获得美国持续多年的慷慨捐助。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想在步达生的墓前,说声:谢谢。
开始我以为,步达生既然是在北京去世的,墓应该在北京,但始终没找到。后来,一位友人告诉我,他安葬在家乡——加拿大。下图是当地墓园的网上资料。
步达生去世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委派德国学者魏敦瑞来到北京,接替步达生的工作,6年后,因战争被迫离开,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继续研究,写出《中国猿人头骨》等5本专著。
刚才说到那位法国权威,来北京做鉴定时,对裴文中极为赏识,当即决定收他为徒,并邀请他去法国深造。裴文中于1935年离开北京,周口店的现场组织工作,交给了27岁的贾兰坡。
贾兰坡因为经济原因,高中毕业后没进大学,但他很好学,以出色的成绩,考进中国地质调查所,最初仅为练习生,后来提为技佐(相当于今天的助理研究员),在他的主持下,周口店的发掘得以持续。
到了1936年11月15日,贾兰坡在一天之内,在猿人洞里发现2个北京人头盖骨,几天之后,又发现了第3个头盖骨——下图是11月26日,贾兰坡发掘第3个头盖骨的现场照片。
第二年春天、也就是1937年3月,贾兰坡回到周口店,继续主持发掘。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战争的降临,使得持续10年的周口店考古项目,无可奈何地落下帷幕。
贾兰坡率大批技工返回北京时,最初有26人留在周口店,随着日军逼近,局势恶化,人们陆续逃离,最后只剩下3位技工:赵万华、董仲元、萧元昌。不幸的是,他们在1938年5月3日,被日军绑走,11日在房山县城西门外,被日军杀害。
说到这儿,周口店的故事告一段落。接下来,我按照化石的行进路线,前往北京协和医学院。
第2站:协和医学院。
从周口店遗址到北京协和医学院,行车56公里,开始的一段路是京周路,在阎村转上京港澳高速公路,过路费6元,全程历时1.5小时。
协和的源头,是1861年出现在英国驻华公使馆旁边的一家小诊所,正式名称叫伦敦布道会北京华人医院,也就是说,它最初是个教会医院。3年后,医院搬到东堂子胡同西口的一座庙中,因为庙前有两根旗杆,人们将其称为“双旗杆医院”。后来,这家医院又办了一所医校,由于其它教会也把自己的传教士送来学习,医校因而呈现出“合办”的局面,故更名协和医学堂。1906年,协和医学堂在东单北大街路西,建起一座新楼,起名娄公楼——新生代研究室成立后,就在娄公楼里办公。可惜,这楼在1986年拆了。
1915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买下协和医学堂和旁边的豫亲王府,创办协和医院+协和医学院,当时建了14座外观与古城北京挺和谐、内饰完全西式的楼,花费1000万美元——作为对比,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建立时的投入,据说是700万美元。
最终,洛克菲勒为协和的总投入超过4800万美元。
不光资金雄厚,它更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以及曾被誉为亚洲第一的医学图书馆,再加上对病案严格要求等先进的管理制度,协和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医院。
今年春节,我的一位台湾友人在京游览,女儿突患急病,经协和医院的诊治,转危为安,回台湾后,当地医生听到是协和救过来的,肃然起敬,反复说了好几遍:那可是最好的医院。
没错。北京知名医院很多,但大都有个专长,比如同仁医院的眼科、积水潭医院的骨科、天坛医院的神经外科、阜外医院的心血管外科,而协和医院,是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
历史上的协和医院,正门朝西,对着帅府园胡同(上图);它的南侧,是协和医学院,医学院的正门朝南,位于东单三条(下图)。
医学院由4座楼构成,正门对面是A楼,正门里面是C楼,左右两边儿分别是B楼和D楼。
A楼是礼堂,安特生当年就是在这儿,向全世界宣布发现北京人的。
B楼是解剖教学楼,现在叫2号楼,步达生与继任者魏敦瑞,就是在这儿研究北京人化石的。据说步达生工作室仍然保留着,里面甚至还有他用过的器物,很想拜谒,可惜人家不对外,问遍了朋友圈,也没能找到协和的熟人。
只好站在墙外,用长镜头拍。刚拍完,来了两位老人,说要预约捐献遗体,只见工作人员陪着老人走进2号楼。
第3站:中国地质调查所。
研究北京人化石的新生代研究室,虽然设在协和医学院里,但它是中国地质调查所的下属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所是在1913年成立的,最初属于民国政府的实业部矿物司地质科,首任所长丁文江,后来改属农商部,当时的办公地在丰盛胡同3号。
当我来到丰盛胡同,路北第2个门按说应该是3号,可门前写着9号,第3个门是7号,居然倒着排。仔细一看,这俩门实际上是一个院,院里有座古色古香的楼,猜测有可能就是当年的地质调查所。后来调查所搬到隔壁的兵马司胡同,这里成为地质陈列馆,本文开头说的葛利普教授,就是在这儿去世的。
丰盛胡同北边,是兵马司胡同,地质调查所位于胡同的9号(现在是15号),保存基本完整。
院内居中的建筑,是图书馆,开会与演讲也在这里。该楼建成10年后,藏书就超过了5万册,是个颇具规模的地质图书馆。
图书馆的侧后方,是研究室,二楼与三楼之间,写着“地质调查所沁园燃料研究室”几个字。
图书馆西侧,是办公楼,主体建筑为两层,但上有阁楼,下有地下室。
楼内依旧保持着原貌,木质楼梯透露出很强的年代感。二层,曾是翁文灏的办公室。
由于卢沟桥七七事变,周口店的考古发掘被迫中断,到了7月底,北京与天津相继沦陷,中国地质调查所匆匆迁往南方,但新生代研究室没走,因为它在协和,那是美国人的地盘,日本人不敢造次,所以,从1937到1941年,研究并未中断。
但是,到了1941年12月,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美日之间处于战争状态,北京人化石,还能安然无恙吗?
附:周口店游览简介。
周口店遗址位于周口店龙骨山,昔日进门,不仅能看到考古遗址,还有个展览室。
如今,展览室分离出来,成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博物馆紧靠镇子,距龙骨山约500米,票价30元,门前购票,营业时间早9点至下午4点(淡季)和4点半(旺季),馆旁有停车场,停车免费,参观约需1-2小时。
周口店遗址的票价也是30元,60岁以上免费,门前路边停车,停车费10元,参观约需1-2小时。咨询电话:010-53230037。
下篇游记:《寻访北京人故事之二:在乱世中丢失》
战争爆发前夕,我国委托美国,试图将北京人化石运往纽约。然而,就在化石离开协和,来到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后,珍珠港事件突然爆发,兵营里的所有美军,瞬间成为俘虏,珍贵的北京人化石,从此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