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夏天,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灵活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气急败坏的蒋介石与康泽、戴笠等人想出了一个离间计,在红军名将、第三军军长黄公略的家人身上动起了歪脑筋,想以此来动摇红军的军心。
蒋介石委任黄公略的哥哥黄枚庄为湘鄂赣督察署少将参议,许以高官厚禄,劝其当说客。黄枚庄与黄公略是同父异母兄弟,为人是随风倒,两兄弟两种性格。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黄枚庄又升官又发财,满心欢喜,怀揣着蒋介石写给黄公略的劝降信,带着一名随从,提着沉甸甸的银圆上路了。
红过一路奔波,他俩终于到达红军指挥部。事不凑巧,黄公略不在红三军指挥部黎川,他到南丰宜黄一带去扩红、打土豪分田地了。
彭德怀听说黄军长的哥哥到来,十分高兴地出来迎接。警卫员立即递上茶水,让黄枚庄喝。
战争年代磨练人的精细,彭德怀粗中有细,一面谈话,一面设法弄清黄枚庄到来的本意。
“黄军长不在,请伙房弄点好吃的,你去打酒来。”彭德怀命警卫员。
席间,黄枚庄得知这位彭司令员正是报上登的那个“朱毛黄彭”的那个彭德怀时,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手拿酒杯晃了一下,掉到地上,嘴摔碎了。他的神情紧张,早闻彭德怀杀人不留情。今天,老弟又不在场,会不会成为他的刀下鬼?
彭德怀大概已看出黄枚庄的心思,赶紧说:“黄大哥,我们喝啊!一回生,二回熟,我已派人去找公略兄,他不久会回来的,您老在这儿多住几天,享享清福吧!”
“好!好!”黄枚庄轻松了些,转念又想,“公略与他平起平坐,报纸上把公略还放在他前面,可能官还大些,姓彭的敢把我怎样?不看僧面看佛面嘛!”
彭德怀表面上看不出丝毫异样,只是一个劲地为黄枚庄夹菜、斟酒、劝酒。
没过多久,黄枚庄就渐渐露出了马脚,竟然劝说彭德怀“既然在红军队伍干得这么辛苦,怎么不换一下,改变一下环境?”
彭德怀边说边劝酒,装作醉意,说个不停,劝个不停,黄枚庄是真正醉了,向彭德怀和盘托出他的来意。
席散,黄枚庄睡在红军指挥部的客室内,不省人事。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立即得到彭德怀的鸡毛信。黄公略收到信后,没有过分激动,他是个有勇有谋之人。他马上就意识到,蒋介石、康泽一定是派哥哥来当说客,搞这神丧尽天理的鬼把戏来骗我,真是心如蛇蝎。
毛泽东、朱德很快批转给黄公略信件,一切事由他处理,红军总部概不予干预。这表明上级充分相信黄公略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此时的黄公略陷入一种极度矛盾的状态之中,蒋介石派自己的亲哥哥来当说客劝自己投降,信上说得好听,其实用心极为险恶。
如何处置亲哥哥?红军总部在看着我,同志们在看着我,红军和老百姓也在看着我。
他陷入了一种“杀”与“不杀”亲哥的两难之中。人之常情,七情六欲,谁无妻室儿女,父母兄弟。母亲与爱妻还被敌人关在长沙,如果杀了哥哥,母亲与妻子的性命难保,她俩没享我的福,还为我受罪,心里难受。不杀哥哥,我黄公略又有何脸面见同志们呢?
他苦苦思考了很久,觉得忠孝不能两全,必须在亲情与大义之间做一个取舍了。
决心已下,黄公略要给红军总部写信。坐在他身边的红三军参谋长陈奇涵,看到军长极度痛苦,诚恳地要求由他代笔,军长签字就行。
黄公略坚决不同意:“这事非同小可,岂能让你代笔?”
他拿起笔,沉思一下,向总部发去电报,请求请亲哥哥黄枚庄处以死刑,以此表明自己的革命立场。他还表示要将黄枚庄的口供详细记录下来,印发给红军部队,以此来揭露敌人的阴谋、教育红军干部战士提高警惕。
毛泽东、朱德接到电报后,对黄公略的高风亮节而深深感动。
毛泽东、彭德怀得知此事更是由衷赞叹:“大义灭亲!了不起!了不起!”
警卫员请出了黄枚庄,让他详细交代了受蒋介石、康泽唆使前来劝降黄公略的事实。当他知道了弟弟黄公略准备处决自己时,顿时气急败坏在大叫道:难道弟弟真是铁骨铜心,不讲兄弟之谊、母子之情、夫妻之爱?再说,两国交战都不斩来使已成惯例,难道红军真要杀我?
黄枚庄还没想清楚这些事,就被一刀砍下了头颅,然后被装在一只木箱中。黄公略又让黄枚庄的那名随从提着木箱,送到长沙,送到南昌。
事后,黄公略召集红三军全体指战员和数千名群众,在青塘村召开群众大会。毛泽东出席会议并讲话,高度颂扬他大义灭亲、毫不妥协就动人事迹,号召大家向黄军长学习。
中央苏区军民在黄公略这一事迹的感召下,军心大振,整个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高,在此后的反“围剿”作战中又取得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