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蒋介石被冠以"亚洲第一军阀"的称号,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备受质疑,政治手腕也屡屡受人诟病。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他手下的一名黄埔嫡系将领杜聿明对蒋介石的所作所为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评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窥探蒋介石在军事指挥和政治勾心斗角方面的种种荒谬举措,还有杜聿明对他的那些犀利批评。难怪最终在1949年,蒋介石会在内忧外患的重重夹击下,最终放弃了中国大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军阀之首"步步败退?
1928年,蒋介石凭借一些政治手腕,终于让中国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勉强实现了统一。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大一统",暗地里各路军阀仍然虎视眈眈,时刻想要分一杯羹。最棘手的就是以李宗仁和白崇禧为首的广西"桂系"军阀了。
这对狐狸尾巴般的师徒俩,一个久经沙场、军事才能出众,一个则是狡黠世故、机关算尽。两人一内一外,李宗仁在外领兵,白崇禧则留在蒋介石身边,做起了他的总参谋长。桂系部队曾一度占领广西、湖南和湖北三个省份,足以与蒋介石在中央分庭抗礼了。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蒋老先生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他先是用政治手腕搞定了冯玉祥、阎锡山这些老牌军阀,然后再开始对付李白师徒。一方面,蒋介石花重金收买部分桂系将领,挑拨离间;另一方面,他也不忘暗中派人行刺李白师徒。不过,每每在临门一脚的时候,蒋老先生就又会手软了。
后来的杜聿明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蒋介石在政治上的做法:"嘴上说着要消灭桂系,但行动上却畏首畏尾,生怕惹祸上身。"可见,蒋老先生在这个关键时刻显得格外犹豫不决、患得患失。杜聿明还说,蒋介石之所以不彻底解决掉桂系,就是因为他自己其实也不过是一个"革命不彻底的军阀"而已。
再来看看蒋老先生在军事指挥方面是如何"强行干预"的。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后,蒋介石手下各路军阀虽然被集中起来,但战线情况依旧胶着。杜聿明作为徐州剿总副司令,当初就针锋相对地向蒋介石提出了退守淮河打运动战的建议,以消耗解放军的有生力量。结果蒋老爷子虽然一开始表面上答应了,但很快就翻脸不认人,命令杜聿明把部队拉到徐州列阵,结果让部队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黄百韬兵团更是在碾庄被粟裕部歼灭。
后来的情况就更加荒唐了。蒋介石又下令让杜聿明去支援另一路军的黄维兵团。面对这种不顾军事的命令,杜聿明也是忍无可忍,只能在回忆录中愤愤不平地写道:"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而且更荒谬的是,在杜聿明率领部队进行战略撤退的关键时刻,蒋介石竟然下令要接他回去,这无疑是在火上浇油。最后杜聿明不得不将通讯设备全部关闭,才勉强摆脱了蒋介石的"干涉"。
可以说,淮海战役的失利,很大程度上就是蒋介石这种朝令夕改、临阵指挥的无谓干预所造成的。正如杜聿明在回忆录中所说:"老蒋这两方面都非常差,在军事上就是外行干涉内行。"更有人评价,"老蒋在军事指挥上的水平顶多就是一个步兵营长。"
一个身居要职却对军事战略毫无概念的"营长级别"指挥官,又怎么可能赢得这场决定命运的战役。1949年,蒋介石最终被迫放弃中国大陆,带着残余军队逃往台湾。而在漫长的内战时期,他在用人和军事指挥方面的种种失误,注定了他将在这场战争中一败涂地。
细细品读这段关于蒋介石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回忆,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一个本应引领中国走向新时代的领袖,最终却因为固步自封、朝令夕改的种种原因,葬送了自己的事业。面对李宗仁和白崇禧这对师徒,蒋介石既不从容,也不果决;在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他更是屡次越权指挥,导致战局陷入被动。
杜聿明作为身边的亲信将领,对此更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蒋介石能够真正放下身段,倾听将领们的意见,是否就不会一蹶不振?如果他能够果断解决掉桂系这个心腹大患,是否就能真正统一中国?种种遗憾,已经无从追究了。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中汲取教训:一个领导人,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政治方面,如果固步自封、狂妄自大,最终必将一无所有。
说的没毛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