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间谍有多猖獗?5000间谍潜伏中国40年,书院学生竟是侵华的帮凶

邹侃聊 2023-09-28 09:42:10

2016年7月底的一天,在四川一飞机制造厂内发生了震撼人心的一幕。

一位须发皆白、西装革履的老人在几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工厂,正当老人兴致勃勃的参观设备,左瞧右看之时,从他的身后突然冲出两名身着警服的警员,不由分说的将他牢牢扭住。

这猝不及防的一幕震惊了在场的其他人,也惊呆了正在参观的老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那么,这位老人究竟是谁?警方又为何要突然抓捕他呢?

“间谍之王”

2016年7月的一天,四川某飞机制造厂内,两名警察在众目睽睽之下抓捕了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接着便不由分说的将人塞到了警车内,扬长而去,这是怎么一回事?

提起间谍,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电影中那些神出鬼没、英俊潇洒的精英形象,但在现实生活中,间谍却往往不是这样,更有可能只是一个外形普通,毫不起眼的平常人,比如被抓捕的这位老人。

阿尾博政

被抓捕的这名老人名叫阿尾博政,是一名日本人,抓捕他的也不是普通的警察,而是国家安全局的人员,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平无奇的八旬老人,竟然是一名间谍,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被抓捕之前,他已经在中国潜伏了34年!

1930年,阿尾博政出生于日本的富山县,当时的日本,全国上下都弥漫着军国主义的气息,阿尾博政从小耳濡目染,在心底也埋下了一颗军国主义的种子。

1959年,29岁的阿尾博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日本自卫队,从小的教育再加上军队中残余的军国主义思想影响,阿尾博政成为了一名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在经过军队的训练之后,他被分配到了由日本和美国共同组建的谍报机关工作,成为了一名间谍。

上世纪七十年代,阿尾博政被派往台湾地区,从事间谍活动。到了八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不少的日本间谍趁机假扮成生意人进入大陆,阿尾博政就是其中一员。

1982年,他受到上级的指派,以民间商人的身份进入大陆,秘密收集情报,并借身份之便窃取中国的军事机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显示,阿尾博政在中国的数十年间,总共向日本提供了150份关于中国情况的秘密报告,他对此还十分的得意,在2009年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来介绍他在中国当间谍的经历。

2016年,已经86岁的阿尾博政贼心不死,改名换姓再度潜入中国,他故技重施,以商业交流的名义提出要参观中国四川的某个飞机制造厂,还收买了四名工作人员。

就在阿尾博政志在必得之时,殊不知国安部门早已经盯上了他,在他来飞机制造厂参观时,国安部门将其一举擒获,彻底粉碎了他的阴谋。由于在中国潜伏的时间之长,造成的危害之大,阿尾博政也被人们称为“间谍之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但其实,像阿尾博政这样长期潜伏中国,危害极深的间谍又何止一个,日本对中国使用间谍又何止区区34年。

由来已久

5000名间谍潜伏中国四十余年,连学院的学生都是日本侵华侵华战争的帮凶,日本的间谍究竟有多猖獗?

日本在中国使用间谍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从那个时候起,日本就开始在中国训练间谍,刺探情报,其中的著名代表,就是宗方小太郎。

宗方小太郎

宗方小太郎是日本间谍史上的传奇人物,他20岁时来到中国,当时中国还是晚清政府执政,宗方小太郎来到中国后,就进入了上海的东洋学馆,专门学习中文,学习之余,他还经常乔装改扮,到中国各省游历,熟悉中国国情。

经过数年的学习之后,宗方小太郎对中国当时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从传统典籍到风土人情,无一不晓,被当时的人称为“中国通”。

当然,这个所谓的“中国通”并不是对中国有多么的热爱,他之所以来中国,就是受上级指派,到中国来刺探情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此时,宗方小太郎在中国已经潜伏了整整十年,战争期间,他奉命刺探北洋海军的情况。

为此,他冒死潜入北洋海军的威海卫军港,并在被发现之后成功逃脱,为日军提供了北洋水师的第一手信息,最终,使得日军取得了甲午海战的胜利,曾经显赫一时的北洋水师就此全军覆没。

除了刺探情报之外,宗方小太郎还参与了日清研究所的建立,这个所谓的日清研究所,其实就是一个专门用来培训间谍的机构,1901年之后就被改组为了东亚同文书院。

日清贸易研究所校舍

东亚同文书院,日本在旧中国设立的最有名的间谍培训机构,从1901年在上海成立,到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解散,东亚同文书院在中国存在了45年。

在这四十五年里,它训练间谍,刺探情报,训练的学员有5000名之多,而这些学员大都成为了日本侵华的帮凶。

据悉,这个书院里最引以为耀的就是“大旅行”。所谓的“大旅行”就是让书院中的学生在经过间谍培训后,到中国各省去做调查,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商业、军事等,还包括对各地地形地貌的考察。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在详细的考察之后,书院会让学生们撰写调查报告,其内容之详尽,结果之准确令人叹服。当时有一位中国官吏在参观了这个书院后,都不禁感叹道:“日本人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而这些内容详细的调查报告最后都会上交到日本军部,因此,在后来的日本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才可以如此顺利的进入中国,这些调查报告,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全面抗战爆发后,东亚同文书院彻底撕下了虚伪的面纱,将大批的学院送到侵华日军的部队中担任翻译,参谋等职务,为日军的侵华计划建言献策,此外,还有不少的学生被安排到中国企业、银行,铁路等部门,甚至连政府中都有了日本间谍的身影。

东亚同文书院

抗战爆发初期,南京国民政府高层曾经发生过一起间谍案,一个名叫黄浚的国民党机要秘书,竟然将国军的作战情况泄露给了日本人,从而导致了对日作战的失败。

最后经过调查才知道,原来这个黄浚早已经被日本间谍收买,由此可见日本间谍之猖獗。

1945年,日本战败,书院也被强制解散,所有人员都被驱逐出境,但是日本对中国的间谍战却并未因此而结束,而是又一个开始。

日本投降

阴魂不散

5000名间谍在中国潜伏四十余年,书院学生都是日本侵华的间谍,日本间谍竟然如此猖獗!

1945年抗战胜利后,臭名昭著的日军间谍机构——东亚同文书院,被强制解散,所有人员全部驱逐出中国国境,但是日本间谍的阴影却始终笼罩在中国人的头顶。

东亚同文书院被解散后,里面的学生和教师全部返回了日本,但由于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这些人并未得到审判,反而还得到了美国势力的保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到了1948年,东亚同文书院的残余势力死灰复燃,组建了“霞山俱乐部”,私下里仍然干着间谍的勾当。

后来,“霞山俱乐部”改名“霞山会”,于六十年代后期建立了所谓的“东亚书院”,成为了日本情报机构的下级单位。

八十年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些日本间谍便假借生意往来的名义潜入中国,不过,此时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日本人当然也不敢再像过去那样,在中国明目张胆的建立间谍学校,而是转变了策略,用起了收买,洗脑等手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比如借着商业往来的机会用重金收买一些官员和企业家等,比如被中国国安部门逮捕的“间谍之王”阿尾博政,在提出要参观飞机制造厂前,就先收买了里面的四名工作人员。

除了这些直接的手段外,日本间谍还用起了“软刀子”,比如以留学的名义吸引一些中国年轻人到日本的大学就读,在学校里潜移默化的给他们洗脑。

比如前面提到的东亚同文书院,在被解散后,他的残余势力就组建了一所新的大学,名叫日本爱知大学,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很难说不被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近年来,一些专家教授公开发表亲日演讲甚至歪曲抹黑历史,说出像“南京大屠杀不存在”“应当原谅日本”等言论,很难说背后没有间谍势力的影响。

其中最经典的案例当属“袁克勤案”。根据现有的资料可知,袁克勤本是中国公民,早年曾在日本一桥大学留学,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按理来说,像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应该更清楚中国历史,但是,作为高知分子的袁克勤在学成之后就留在了日本,还担任了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的教授,不仅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还私下里向日本出卖情报。

袁克勤

2019年,袁克勤在回中国探亲时,被国安部门依法逮捕,在被逮捕之后,袁克勤的儿子还召开了记者发布会,声称自己父亲是“冤枉”的,要中国政府释放其父,言谈举止之间,俨然一副日本人的做派。

对此,中国外交部也明确表示,袁克勤长期发表不当言论,并且多次向日本传递情报,证据确凿,已经将他交由司法机关审判。

袁克勤的案件再一次证明了日本间谍的渗透能力有多么可怕,连高校教授都能被其洗脑。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当然,除了高校教授以外,日本间谍的影响力和渗透能力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某些日本动漫和影视剧的背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意识形态的宣传在里面,这也提醒我们应当擦亮双眼,用心辨别那些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

不过,随着近些年国家对反间谍工作的重视,相信这样的事情一定会越来越少,我们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安全。

看完日本间谍有多猖獗的故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11 阅读:1475
评论列表

邹侃聊

简介:不知道写啥子,随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