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似平平无奇
掐指一算,朕是时候来回答
爱卿们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了
诸如孙悟空是妖还是神?
巴啦啦小魔仙是魔还是仙?
萝卜为什么是成精而不是妖?
之类的问题
都是得前区分
神、仙、精、怪、妖、灵、鬼、魔、僵尸、丧尸
的区别
防杠声明:
本文纯属学术探究
并无宣传任何迷信的意思
且,对这几类定义有很多说法
爱卿们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
首先
葫芦娃是中国人
可以排除的是
来自西方文化中的
16世纪
白人殖民贩奴将这种文化传播出去
人类学家韦德 • 戴维斯撰写的《蛇与彩虹》中
描述丧尸原本是怎样出现的:
▼
巫毒教的复活仪式其实是通过下毒的方式令人假死,葬礼过后再将受害者从坟墓里挖出,使其苏醒而成为丧尸的,而巫师所用毒药的主要成分则来自河豚毒素的萃取物,因为受害者脑部机能遭到毒素的破坏,即使苏醒,也会丧失记忆和自主意识,对巫师唯命是从,成为任其操纵的奴隶,不知疲倦和痛苦,不会饥饿与抱怨,和行尸走肉无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丧尸很像狂犬病
被狂犬病毒感染的人会丧失理智
还能通过咬人传播病毒
所以,人们就把这种病跟
丧尸给联系起来
给丧尸增加了更多功能
接下来
葫芦娃是
由葫芦演化而来的
因此,也可以排除
僵尸原本来源于旱魃(bá)
后来在明清流行
民间也有跟僵尸类似的传说
据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记载
▼
湘西赶尸之说,又称移灵,属茅山术祝由科,发源于湘西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在尸体未腐化时由术士赶回乡安葬。赶尸的术士大约三五同行,有的用绳系着尸体,每隔几尺一个,然后额上贴黄纸符,另外的便打锣响铃开路,昼伏夜行。天光前投栈,揭起符纸,尸靠墙而立,到夜间继续上路……
清代袁枚在《子不语》把僵尸
分成八个阶层,分别是:
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能站立跳动的僵尸一般就几百年
大概是清朝时期
所以我们看到的影视剧作品里的僵尸
大多都穿着清朝官服
而明清时期关于僵尸的传说描述也是最多的
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的香港
上世纪30年代
经济大萧条跟即将爆发的二战
让香港社会各阶层的市民都充满焦虑
在加上环球公司《吸血鬼》的影响
香港开始拍僵尸片
香港回归之前
游离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外
所产生的“孤岛意识”
也让香港爱拍
幻化为僵尸(异类)的僵尸片
最具代表的就是
林正英先生的《僵尸先生》(1985)
不过,在科幻世界里
葫芦娃倒是跟
另一种身体不会腐败之物大战过
那叫
接下来的几种形态常常是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混合着用
诸如“精灵”“妖怪”“鬼神”等
灵更像是一种类似于智慧的概念
《尚书·泰誓上》中有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只有天地能哺育出世态万物
只有人是世间万物中最有灵气的!)
有了“灵”
就可以修炼成更高级的形态
葫芦娃里的六个半属于实体
(六娃会隐身)
可以变身为人,有悟性,有智慧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中有:
▼
行道之士,先明于制御之法,其魔有十,故具于篇内。学者深而造之,勿为魔之所试,斯道不难成矣……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阳魔,七曰阴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
也就是修行的人(道士)行差走错
就容易成为“魔”
佛教把一切
扰乱身心、破坏行善、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
也称“魔”
总之,魔就是危害人类的
之所以会产生“鬼”这种信仰
就是因为人不想死
《说文》中说道
▼
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阴气贼害,从厶。
《大戴礼记·祭法》记载
▼
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
也就是说
只有人死了才能叫鬼
在原始神话里
鬼跟神是在同一次元里
神统领着鬼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论衡·订鬼》
既然葫芦娃不是鬼
且各个娃神通广大
那么葫芦娃是神吗?
一开始,“神”指的是
来源于风雨雷电等自然崇拜
群神者,谓风伯、雨师、雷公之属……日月星辰,人所瞻仰。——《论衡·祭意》
中国不养闲神
秦汉时期
对民众或者有利的“人物”
只要有人祭祀,就可以成为“神”
魏晋时期
统治者大力发展道教
初始道教里,神讲究一个出身决定论
即你爸是神,你再怎么弱鸡也还是神
故事开始,蛇精与蝎子精祸祸的时候
“天神大怒,将惊雷闪电化作神葫芦
将二妖吸收压在葫芦山下炼化”
惊雷闪电更像是道具,不是神
神跟仙的区别,在于
仙是后天修炼而成
《释名·释长幼》中说到
老而不死曰仙。
要达到“老而不死”
要么嗑不死药
要么就靠修仙
本来是人才可以修仙
之后演变成
只要有生命的动植物甚至鬼都可以修仙
所以巴啦啦小魔仙
说是魔仙
即亦正亦邪
对妖的界定
先秦时期有个比较流行的说法
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左传·宣公十五年》
据马竹君《先秦至汉初妖怪观念研究》
考据《说文·虫部》
“地物”主要指的是
地上的动植物和无生命之物
也就是说
它们反常了就是妖
但这个范围有些广
毕竟像爱卿们的工资只降不涨
这不好说是不是妖
徐华龙在对民间故事进行整理分类后
在《妖、怪、精故事的分类研究》中提出
▼
如果将妖怪精故事进行粗线条分类的话,可以将与人对立的生物体划入妖类。其表现为性格狡诈、残忍,善于变化,包括形象、性格等方面的绝对相左,有非常人的本领,其形象大多是非人非兽。
妖还是“非人非兽”
换言之
就是可以长得像人
但又不完全是人
可以长得像野兽
但又不是我们日常可以见到的野兽
《山海经》中就记载了一个特别牛的妖
那就是西王母
西王母“司天之厉及五残”即掌管
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
就没有一个好的
是妖中之妖
至于她怎么变成万人崇拜的神
各位爱卿可以点击以下文章看看
妖中之妖的王母娘娘是怎么变成万人崇拜的神?
《说文》里面说“怪”是“异也”
也就是说一切反常现象都是“怪”
这样说
怪也包含有“妖”跟“精”的意思
所以,它们常常组成“妖怪”“精怪”
徐华龙在《妖、怪、精故事的分类研究》
也提出
▼
精由自然界的有生命的物体变化而来,如鸟、马、牛、鸡、鼠等飞禽走兽,都可以变化成为精;无生命的自然界的山、石、水等则可以划入怪类。
东汉王充《论衡》说
▼
物之老者,其精为人。
东晋葛洪《抱朴子·登涉》中说道
▼
又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
“物老为精”也就是说
万物要成为“精”得经历一段时间
东晋郭璞《玄中记》中就记载了
狐狸成精需要的时间
成精也不止“活得久”这种方式
唐朝以后
道家的内丹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明清之后
用内丹修炼就成为了很常见的形式
中医中记载
▼
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
人身体里有精气
这种“精”分为先天之精(生殖之精)
和后天之精(脏腑之精)
人的体液浸染了物
就可以让物精变
人血及精液、汗、尿、泪等
包含了人的生命和元气
沾染上就可以变成人
或者拥有人的行为特征
“精”不一定害人
《阅微草堂笔记》中说
▼
童曰:精与魅不同,山魈厉鬼依草附木而为崇,是之谓魅;老树千年,英华内聚,积久而成形,如道家之结圣胎,是之谓精。魅为人害,精则不为人害也。
在《葫芦兄弟》中
葫芦们一边成长等待成熟
一边跟爷爷有所接触
综上
害人的:妖、魔、部分精、鬼、怪、魔
对人有利的:神、仙、部分精、鬼、怪
人可以变成的:仙、鬼、魔
兽可以变成的:妖、精
虫可以变成的:精
花草树木可以变成的:精
非生命体可以变成的:怪
孙悟空是盘古开天辟地留下的石卵
吸收日月精华蹦出来
可能是【怪】
萝卜是物老成【精】
文昌帝君管理功名利禄文运事业
它是事业【神】
社畜是人,就有【灵】
有的社畜不内卷做好事
修炼之后他就是【仙】
有的社畜修行过程中总想着内卷
走火入魔
他就成了【魔】
社畜敲打的键盘,长年累月
就可能成为【怪】
社畜加班喂饱了蚊子
蚊子苟活够久
就可以成为蚊子【精】
老板天天画饼,剥削员工
狗带了,他就是【鬼】
公司要是加班文化太过盛行
导致员工猝死
国内尸体就可能成为【僵尸】
国外的员工可能成为【丧尸】
随着时代的发展
有些词语也可以混着用
先秦时期,“妖怪”跟“精怪”还有区别
六朝时期,两个概念逐渐融合
到了唐代,两个词汇几乎等同
现代还可以用比喻等手法
比如“杠精”“戏精”
参考文献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
车锡伦 孙叔瀛《中国的精怪信仰和精怪故事——兼谈神、仙、鬼、怪故事系列》
马竹君《先秦至汉初妖怪观念研究》
熊保莹《明代志怪传奇小说中妖怪形象研究》
钟蔚《论当代香港僵尸影片的心理景观》
王树振《西方丧尸文化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