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肾病不怕漏诊、就怕误诊,一项检查帮肾友走上正确诊治之路

迎夏看健康 2023-09-01 17:49:04

膜性肾病,是一种人数最多的肾病综合征。这种肾病有一个特异性指标: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如果抗体是阳性,提示膜性肾病。

这两天有位膜性肾病朋友问我:

“我肾穿确诊膜性肾病,但是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是阴性,这是怎么回事?”

是这么回事:

膜性肾病群体中,78%的患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是阳性,22%的是阴性;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群体中,99%-100%是膜性肾病,0%-1%是其它肾病。

我随手画个图,这俩的关系大概就是这样:

大圆是膜性肾病,小圆是抗体阳性。也就是说,阳性基本都是膜性肾病,而膜性肾病不一定都是阳性,膜性肾病的范围比阳性的范围更大些。

有的肾友有疑问:

为什么会这样呢?膜性肾病要是查出阴性,岂不是白查了?

有一位朋友留言补充,说的很对:

“灵敏度越高,漏诊率越低;特异度越高,误诊率越低。”

确实是这样。这个抗体检查,就是特异度很高、灵敏度稍欠火候。

啥是灵敏度?啥是特异度?

因为病人的抗体水平,不是都属于特别高、或是特别低的,还有一部分病人的抗体水平是中间状态。比如我们把阴性和阳性的分界线设置为抗体滴度为5,那么4.9一定就是正常吗?5.1一定就是异常吗?这种中间的“疑似”状态是不一定的。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把阳性标准抬高一些,比如抬到6,超过6才是阳性,保证阳性都是膜性肾病,不误诊,这叫做特异度高。(缺点是5左右有少数膜性肾病被漏诊)

如果我们把阳性标准降低一些,比如降到4,超过4就是阳性,让更多的膜性肾病都能检出,减少漏诊,这叫做灵敏度高。(缺点是5左右有少数病人不是膜性肾病,但显示阳性而误诊)

所以是:

灵敏度越好、特异度越差;

漏诊率越低、误诊率越高。

灵敏度和特异度,是对“疑似”患者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区别在于你是要避免漏诊?还是要避免误诊?二者有时候就像鱼与熊掌一样很难兼得。

我们膜性肾病的抗体检查,把阳性标准设置得较高,这就让一小部分“疑似膜性肾病”患者显示为阴性、产生少量漏诊。好处是一旦显示为阳性,基本就能确诊为膜性肾病,不少研究显示阳性群体中,膜性肾病占比达到100%.

这个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膜性肾病的诊断中,我们宁可有一小部分肾友漏诊,而误诊是不能忍受的。

为何我们宁可漏诊、不能误诊呢?

一般情况下,危害巨大、有特效药的疾病,会把检查的灵敏度调高:即便多误诊几个也能忍,但漏一个就会有巨大危害、错失治愈良机,难以忍受,力求把所有病人都检出来。(比如一些后果严重的传染病)

而慢性肾脏病,没有特效药,即便检出了膜性肾病、用了激素+免疫抑制剂,就一定显效吗?不一定的。各类激素+免疫抑制剂方案的显效率都在60%-70%左右,还有三分之一无效。那就把特异度调高,不强求全部检出、而力求每一位阳性检出者都是膜性肾病,从而避免用错这些副作用大的药物、增加不良后果。

而且,膜性肾病并不是一种会迅猛恶化的肾病,他造成的肾功能损害是慢慢损失的,这就给了我们用温和方法进行救治的时间。许多膜性肾病患者经过中医药、普利/沙坦类药物以及其它支持治疗后,病情逐渐得到了缓解。他并不是像发展迅猛的新月体肾炎那样必须第一时间确诊、第一时间下猛药。

即便一位患者抗体检查结果是阴性,那么当他诊断、治疗遇到了困难之时,还可以做肾穿刺确诊,不会因为没查出阳性而贻误治疗时机。

总之,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是一项允许少量漏诊、力求杜绝误诊的指标。

所以我们建议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尽量抽血检查一下这个抗体。毕竟膜性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肾病综合征,而这个抗体78%的灵敏度、几乎高达100%的特异度,是值得一查的,于是我院才会引进这个检查项目。

如果结果是阳性,可以免受肾活检之苦、得到最精准的诊治;如果结果是阴性,也不会有多大损失,还有其它诊治方法帮你恢复健康。

肾友们若还有肾脏病问题,可点击→

0 阅读:535

迎夏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