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交上社保的00后,已经开始焦虑养老了

青墨随忆 2024-07-03 13:59:32

我们这一生,似乎像陀螺一般在旋转中就度过了。

小时候在“某某年级是最关键的一年”中,被推搡着就度过了应试学生时代。在对专业与热情不知是何物的年纪,几天之内便在长辈的咨询和懵懂的倾向中,决定了专业方向。身上学生气还没有洗掉的时候,又被抛进了职场,在日复一日中渴望自我意义与谋得温饱中纠结。

但这颗陀螺在转进老年之后,便仿佛转进了静音模式、混沌状态。因为新型的婚姻状态与迅速老龄化的社会,让我们这一代将如何老去,怎样老去,成了一个缄默难言的问题。

如今00后都已经步入职场,开始了五险一金的生活,「养老」成了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死生亦大矣。也许我们很难以平静的心态去看待养老问题,毕竟究竟以怎样的姿态步入暮年时分,总带着点终局盖戳、此生已已的定性感,不免忧虑且慎重。但养老问题,先「看到」才能想「办法」去面对与变得更好。

1、人口:历史的底片

人口,看似是个统计问题,但它的每一处拐点、每一线起落,背后都是国家政策、社会变迁乃至气候、文化交织作用的结果。

人口统计,就像是历史留下的一张张底片,冲洗出来的就是关于那段时光的大事记。

图源:王桂新教授《国家治理》周刊刊文

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在新千年前后便已成定局。如图可见,老龄人口(65岁以上)开始逐年加快上升。 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也是愈来愈快的趋势。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老龄化率达到7%称为老龄化社会,达到14%称为老龄社会,达到21%称为超老龄社会。而我们国家已经达到老龄社会。

这些数字背后冲洗出来的,就是我们都参与的时代大事记。

80年代,一胎政策,90年代,改革开放火热,00年代,全球化推进,10年代,城市人口超过农村。生育政策外加城市现代化,让新生人口不断下降,但原有庞大的中年人群不可避免地迈向老年。这两端相遇,撞出的便是2000年前后一路狂飙的老龄化。

原本老龄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必经之路,但中国因为现代化进程的高度浓缩,遇到了“未富先老”的难题。和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人均GDP未达1000美元时,社会便已经进入老龄化,而以日本为例,人均GDP是达到了2000美元步入的老龄化社会。这对一个经济尚需奋力发展的国家来说,无论是国家财政还是个体家庭,养老都会是背着包袱前进的挑战。

图源:王桂新教授《国家治理》周刊刊文

养老焦虑,不仅仅渗透在政经专家的统计表格中,也弥散在社交媒体上。

典型的担忧有,养老金池子在我们取的时候,还有钱吗?据财新周刊5月27日的封面报道称,“多项专业机构的研究预测,距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耗尽仅剩10年左右窗口期。”而到2050年,将会大约是1个劳动力供养1位老人。这种“驼背社会”,对于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压力颇大。

另外,铁饭碗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养老的待遇差距问题,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待遇间的不小差距。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领取人月均204.7元,企业职工退休者月均3148.6元,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者月均6099.8元。但当下经济渐冷,年轻人就业难、中年人失业潮,最有创造力的一代要么在工作中内耗,要么千军万马独木桥地上岸。两相对比,也埋下了矛盾与公平的摩擦种子。

养不动、谁来养、不敢老,成了本就疲惫的年轻一代面临的又一重压力。

但这篇文章也不是想进一步加重焦虑,因为现代的“养老”本就是一道全新课题。全人类都像是坐在教室里犹豫地写完最后一道大题的学生,小心翼翼地等着对答案的那一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答题节奏,尝试着不同的解法,都是正常的。因为养老到了“现代”成为了一个棘手的社会难题。

2、养老:一道年轻的题目

无论学者怎样争论“现代”诞生于何时,共通的观点都是,“古代”与“现代”之间经历了断裂重塑。

「现代」二字,就意味着“新”和“变”,意味着现代社会有着和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特点。你我皆新人。那我们究竟携带着哪些“现代DNA”每天穿行在这魔幻现实的现代生活中,为什么“养老”又成了如此紧急又难解的题目呢,我们有必要来简单聊聊“现代”与“养老”。

马克思·韦伯对现代社会的观察,可谓是一针见血。

韦伯是阐述现代性的标杆之一

韦伯首先提出,现代就是“祛魅“的社会。西方不再有上帝信仰权威,我们不再有旧有礼教束缚,所有人都像从村落出走的年轻人,拒绝服从旧有权威,成为原子化、个体化的新人。但同时,被现代人甩在身后的,也有传统社会的行事与人伦规则。

比如,“养老”本身是固着在我们传统文化肌理当中,我们以“孝”为小型伦理模板,由家到国,从孝到忠,构建起伦理体系。在这其中,赡养老人便是天然的、也是极重的伦理要求。然而经历了古今之变的断裂,现代人是追求个体解放与个人价值的,用“孝”来约束人们自主自愿“尽心赡养”,变得过于理想化。而本就在个性化教育中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又有多少人真的会为了“养儿防老”的目的去养育孩子的呢,也打个问号。

其次,现代是多元价值的。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平等的,那么不同观念的共存成了不可调和的“禇神之争”。比如,性别议题。当下“养老”成难题,关键原因就在于出生率下降。而这背后是女性地位的提高与生育观念的变化。现代人口数量和女性地位就是此消彼涨的关系。现代的平等观念,让越来越多女性踏上走出家庭、经济独立的旅程。

追求平等的女性无法再被“母职天性”说服,被迫走入生育,人口下降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相比起要求“女性奉献”,更切实和长远的方法也许是,整个社会都真正参与讨论,并真正共同分担生育的代价。

女性主义的普及也是影响人口的原因之一

最后,韦伯认为现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科层化”。这是一种把人逐步变成工具人、螺丝钉的体系,万事都流程化、体系化。养老也被囊括进了国家制度与体系流程中。这本不是坏事,但个体在面对宏观政策与繁重程序时,不免困惑焦虑。比如,要彻底弄清养老保险起征点问题、养老金池子问题、退休年龄问题、养老账户问题,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很困难的。

所以现代社会经历了祛魅,走向多元价值与科层化,让我们该如何老去成了一道全新的课题,没有了过往的经验,我们只有探索着向前。

另外,抛开社会思想层面,从科学层面来聊,科技进步带来的长寿革命也让养老成了难题。养老在古代不成问题,是因为古代就很少能“老”到值得全社会焦虑的地步。

倒不是说古代人平均寿命真如传言的30岁左右,活到50、60并不少见,甚至80岁高寿也不是没有。而且古代也有养老相关的政策。以宋朝为例,有家里有八十以上的老者可免除徭役赋税的“侍丁制”。但战乱、流行病与饥荒容易让整代人都同时殒命,比如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比如汉末、唐末等大动荡的年代。

所以现代给予人们的,是一种稳定步入老年的预期。因为有了稳定的老去,才有了思考群体、系统保障的需求。

无论是人文面还是科学面来看,“养老”都是现代性带来的新兴难题。马克思在《宣言》中如此写到,现代性是“所有坚固的都飘散在风中(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既然“养老”本就是场全新的考验,与其焦虑担忧,不如想着哪怕一小步的探索成功,都是弥足珍贵的经验了。

3、案例:更快老去的他山之石们

人口老龄化不是一城一国的问题,它是全球化的。仿佛我们整颗星球都在跨进现代之后,便开始慢慢增长年岁。一些更早跨进现代的、以及年轻人口迅速流失的国家与地区,率先比我们迈进了老龄化社会。而他们,将会为我们探索出哪些经验呢?

唐钧. 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及其原因[J]. 社会政策研究

北欧:从养老院到居家介入

北欧的养老模式是和它的社会治理理念强相关的,核心就是“平等”。

这种“平等”不是一种“救穷”或者“劫富济贫”的罗宾汉式平等,而是尽量不区分身份背景、收入阶层的普遍、全面的福利政策。这种高福利的社会模式也被称为the Nordic Model(北欧模式)。

当然北欧各国间在“平等”的追求上力度各异,丹麦、冰岛更为激进平等,芬兰的养老金更倾向于多劳多得,而挪威瑞典介于两端之中。但总体来说,北欧以政府为主导在养老上的探索与投入是极重的,也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从北欧的经验看,他们也经历了从“兴建大型养老院”到“养老院与居家看护并行”的模式。

曾经北欧各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修建养老机构,几乎像是士绅化城市建设再来一遍“养老院”版。养老机构包括“住养结合”的老年公寓,既是房产项目,也是养护机构。这些机构也探索出了不少设计与运营方面的经验,给到老者更细节的人文温暖。比如,在空间设计上注重隐私保护,虽然房间门上都设有观察窗,但观察窗的玻璃做了防视线干扰的处理。同时,为了营造家庭熟悉氛围,允许老者自行搬来与摆放家具。公共空间也注重温馨感,木质材料与多色彩布艺搭配。

后来随着北欧养老模式带来较重的财政负担,同时集体化养老机构也有其弊端,北欧各国养老模式转向“居家介护”的兴起。比如,芬兰预计到2030年政府便难以全额支付各大养老院的服务,于是提出新目标,“超过90%75岁以上老人能独立地在自己家中养老”。

荷兰Dementia Village疗养村

根据《盐财经》报道,北欧探索出居家养老的经验,需要三重保障。第一是家装改造,各房间之意的门槛去除,卫生间加装坐浴座椅,墙壁上安装防滑扶手。而在芬兰,这些室内改装的费用由政府支付大头。第二重是专业人员按需入户照看,比如对于有长期疾病的老人做相关医护。第三重是科技助力,一些医疗设备的长时数据监测能反映老人状况,及时提供护理,也减轻人工监护的压力,缓解人手短缺问题。

除了模式探索外,北欧各国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念上的启发。

一是积极养老(active aging)。其实在老年人除了有身体机能丧失外,还会有社会角色转变带来的心理上的无力感。除了身体慢慢老去外,心理也会有“被抛弃感”。所以除了给老者提供安全和尽量舒适的养老环境外,也可以提供让他们能再参与公共事务与发挥能量的空间,让老人能以更积极的状态迎接老年生活。

二是居家养老(aging in place),也就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老去。哪怕是一盏家中的台灯或者一张照片,也会给老人带去稳定和陪伴感。而这些观念背后,仍然是给行至终途的人们宝贵的尊严和体面。

日本:年迈的打工者,细致的看护分层

说到我们应该向谁借鉴“老龄化经验”,相信所有人想到的第一直觉回答就是:日本。

的确,日本早已步入重度老龄化,其中16岁到64的劳动者只占人口的一半。而日本也一再推迟退休年限,到目前已达65岁,而自愿退休的年纪已经推至70岁。根据《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日本老人早已习惯60岁甚至65之后仍然会继续工作。

日本的养老金主要分为国民年金与厚生年金两部分,国民年金类似于我们的城乡养老保险,全民均可参与,但金额相对不高,而厚生年金则是企业职工可以领取,与收入、年限等等挂钩,类似于我们在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

在日本,能在企业安稳退休领取厚生年金的老人生活相对较为宽裕,至少有折合人民币6000元以上的养老金。但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迟滞,许多人没办法有稳定工作。目前70岁的日本老人,当年正好赶上的经济大衰退时期,就业极难情况下找的兼职工、合同工,很多都无法领取到厚生年金。

日本一再延迟退休年龄

这群老者在退休年纪为了补贴家用,赚取生活费,有的仍然在从事着保洁、出租司机、收银员等等工作,还有的早已在当年选择成为彻底躺平,变成了闭门不出的「蛰居族」。

除了年迈打工人的现状让人心有戚戚,日本在养老看护方面的探索,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和北欧情况类似,日本的养老设施也分多种类型,有居家型、社区嵌入型和入住型等,其中人员护理的形式会为上门护理、日托、短期入住、特别养护等,同时护理服务按难度分成1-5级,都对应有护理方法与标准。

同时,日本的养老观念也从曾经的“物理看护”转变为关怀尊严的“支援自立”。曾经老者会被无遮挡地换尿布,洗拭身体时甚至不会按性别分隔。仿佛一具身体一旦老去就再无尊严可言,对弱者的任意摆弄也并不是文明社会的体现。所以到现在,日本会极其尊重老人隐私、看重老人需求。

下边这个案例就是以创意在保护老人的尊严。

根据《南风窗》介绍,日本有一个系列的托老所名为“拉斯维加斯”,一切都按赌场主题,白天会派出黑色轿车接送老人,所有护理人员都身着荷官制服,这里会安排老人麻将、游戏机等赌场会有的活动,当然为了防止老人沉迷也会限制时长。这家托老所的创办初衷就是听到老人抱怨养老设施都太无聊,而且让旁人知道自己去养老院会伤害自尊。

除了赌场托老所,日本神户还有名为“ISR e-Sports”的电竞托老所,我们这一代热爱游戏的朋友是不是看到了老去之后的希望?当然这些机构也不是没有争议,但至少,在如何老去这件事上,它们选择了让老人以更不屈地姿态的老去。

4、我们会以怎样的姿态老去

曾经是80、90都还是叛逆肆意的青春一代,到如今00后都已经正式迈入职场。如何老去,成了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说北欧和日本的案例都是在高度城市化背景中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国家的养老问题还有一个挑战因素:城乡二元。

虽然现在我们时常感叹县城生活条件的火箭式提升,“小镇贵妇”“逃离北上广”呈现的是比起大城市,县城或者有着更怡人的生活节奏。但县城再往边上走一点的农村地区,“空巢”的现象早已随着城市化发生,农村老人子女大多都定居县城,老人多是独居,仅靠农村居民养老一年5千左右的年金过活的话,日子实属连“拮据”都攀不上。一旦一人失能,全家生活都跟着失衡。

进城打工后在哪里养老,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另外,哪怕是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养老院”始终是一个难以开启的话题。条件好的顶级机构收费昂贵,专业的公立机构一床难求,即使去到了养老院的老人,会发现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比如,隐私问题、突然开始的多人间集体生活问题,都让老人们难以适应。

当然,和北欧、日本也是一步步探索转变一样,我们的养老模式也是在一点一点尝试。比如,深圳福田园岭街道的试点,推行的是“居家养老+上门护理”。老人在家可以通过平板下单远程诊疗、健康检测、紧急救助呼叫以及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居家照料服务。本身“家”就是极大的安全感与稳定感,老人们也都希望能在自己家中安然老去,也是难得的福气。

如果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就意味着少子化与老龄化,那就一定会有相应的解法被探索、被发现。人类文明成熟的标志,在于无论何时,都能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对象能多一点的共情,能对不可逃避的难题能更有多一分的勇气。

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姿态老去?我在翻译家许渊冲、历史学家何兆武等等老一辈学者身上,看到了一种优雅与淡然。他们都是在住了大半辈子的筒子楼里,生命尽头仍然坐在书桌前写作与阅读,用智识尽可能拉长加厚生命。许渊冲曾说:尽我所能,得其所好。这也许就是极理想的老去姿态了吧。

主要参考资料

王桂新《国家治理》周刊刊文,中国人口老龄化: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

《财新周刊》2024年5月27日,养老制度改革面临多重选择,如何兼顾不同人群退休待遇

唐钧. 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及其原因[J]. 社会政策研究

赛阳国际《北欧养老设施发展趋势及介护型设施案例研究》

《盐财经》北欧人的养老,何以领跑世界?

《三联生活周刊》高龄少子化冲击下,日本是如何破解养老困局的?

《三联生活周刊》曾经的日本中产,退休后为何陷入养老金贫困?

0 阅读:2

青墨随忆

简介: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你的味道是怎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