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周期,南京银行财报中的三个关键词

财经无忌 2024-05-10 13:36:52

文 | 萧田

“为什么上市银行的市场估值一直上不去呢?”

对银行业的这一灵魂拷问,《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3》给出了答案——市场对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预期下滑、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预期下滑、对商业银行风险把控能力存在担忧是三个重要考量维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能够证明自身具有持续的规模扩张能力、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也是银行业实现“估值重塑”的重要落脚点。

当下,全行业都在以“价值银行”为转型的目标,作为国内头部城商行——南京银行在前述三个层面不断证明自身的价值。

从已披露的银行业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来看,多家银行的核心指标呈现了不同程度下滑,盈利能力也出现了明显分化。

而在城商行的第一梯队中,南京银行在各大关键经营指标上都交出了较为优异的答卷:总资产在站稳2万亿元台阶后继续较上年末增长11%;存贷款规模较上年末增幅均超10%。

同时,营业收入达451亿元,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其中,非利息净收入占比保持较高水平,收入结构持续改善;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亿元。

此外, 2023年度分红预案已经出来,南京银行的股息支付率仍然维持在30%,回顾过去,南京银行已经连续第四年达到这么高的分红率,这几乎是上市银行分红率的天花板。

拆解这份营收与净利双增的答卷,我们试图通过“大象起舞”“蚂蚁雄兵”“热带雨林”三个维度来分别探讨,南京银行如何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巩固稳的基本盘、培育新的增长极、激活进的动力源,开创了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1、大象起舞:资产质与量持续攀升

每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听“股神”巴菲特分享投资智慧,一直是最为吸引全世界投资者的时刻。

在今年的这场“投资界春晚”上,巴菲特虽然没有提及持有的银行股。但业内人士结合此前言论,还是发现他对银行股的偏好似乎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去年巴菲特就表示,“我不像以前那样喜欢银行业务了。但是,如果伯克希尔可以拥有银行100%的股份,我们依然很乐于去持有银行。”

当前,在降息窗口期,全球经济的脆弱性正给不少银行股带来挑战。去年春季以来,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等美国银行相继破产倒闭,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剧烈震荡。

换而言之,巴菲特投资银行股开始更加注重银行股本身的质地。

回到国内,中国经济正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复杂局面,利率下行、经济放缓,叠加投资、消费的增长疲软对银行业并不友好。尤其是对中小城商行来说,银行规模增速继续放缓、净息差下行趋势明显、营收负增长情况愈发普遍。

在《房间里的大象——我国中小银行的困境与突围》报告中就如此总结:

从宏观视角看,消费投资需求走弱,影响信贷需求和资产质量;监管让利政策引导,行业利差持续收窄;地方债化债压力较大。

从行业视角看:大行业务下沉,挤压效应显著;公司治理能力较弱;数字化能力弱,“马太效应”加剧。

危与机之下,南京银行通过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高,实现了大象起舞——

在量上,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不断提升。

截至2023年末,存款总额同比增长10.61%至1.37万亿元,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6.19%逼近1.1万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存贷款总额分别为1.42万亿元和1.17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3.70%和6.79%。

从经营效益来看,年报和一季报营收与净利均实现双增。2023年,该行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1.60亿元和185.02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24%和0.51%;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2亿元和57.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和5.14%。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质上,南京银行资产规模上台阶并非以牺牲资产质量为代价,而是在保持规模、效益增长的同时,秉持“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资产质量稳健提升。

仅以不良贷款率这一关键指标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0.90%,连续多年保持在“1%”以下;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更是进一步降至0.83%,较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

而得益于风险消耗减少,作为“资产安全垫”拨备覆盖率总体保持稳定,风险抵御能力较为充足,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很多银行业内人士都在感叹,低垂的果实被摘完了,俯仰皆拾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南京银行坚持强化财务精细化管理,“轻型银行”转型不断加快,正在进入抬头摘果子的新阶段。

2、蚂蚁雄兵:赋能实体经济,做好五大文章

巴菲特曾经说过:“只要不做蠢事,银行就是一门好生意。”

这句话也蕴含着他为什么会选择银行股的底层逻辑——在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下,银行能够通过为各行各业提供服务而稳定盈利,因此被誉为“百业之母”,并展现出长久的生命力。

实际上, 在南京银行实现“量质齐增”的发展背后,正是其坚定不移地发挥赋能实体经济的职能,以及步履不停地深耕科技金融的结果。

过去一年,南京银行立足江苏,服务辐射长三角及北京地区,将中央确定的“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不断加大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的信贷倾斜力度。

截至2023年末,该行对公贷款余额8150.99亿元,同比增幅20.80%。尤其是绿色、普惠小微、科技金融、乡村振兴等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大增超过24%,均显著超出全行信贷平均增速。

截至今年3月末,南京银行对公贷款余额较年初再增9.12%至8894.07亿元。其中“五篇大文章”相关信贷——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涉农贷款分别净增102.62亿元、173.68亿元、123.25亿元、194.27亿元。

以科技金融为例,近年来,南京银行不断融入到地方经济,擦亮科技金融的品牌。

庐瓜网络主要为建筑工程等领域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是一家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2022年疫情期间,该公司因下游客户回款延迟面临现金流断链危险。

关键时刻,公司创始人邱玉洲通过南京银行“鑫e科企”产品,快速获得100万元预授信额度并实现放款。也正是多亏这笔钱,解决了该公司的燃眉之急。

这是南京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普遍存在的轻资产特征,南京银行转变发展思路,跳出“资本”关注“知本”,从企业专利基本信息、管理行为、稳定性与布局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同时建设科创企业“数据蓄水池”,建立符合科创企业特征的信用评分、内部信用评级和风险防控模型,创新推出便捷化的线上标准产品“鑫e科企”、风险分担类产品“鑫科保”“鑫人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鑫知贷”,无本转贷产品“鑫转贷”等产品矩阵。

同时,南京银行瞄准科创金融新业态,积极建设科创金融服务“生态圈”,通过“小股权+大债权”投贷联动、“政银园投”模式、“鑫未来”创享沙龙活动等,为不同“生长节点”企业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

南京银行这一精耕细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23年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847.40亿元,增幅28.21%。

今年4月,南京银行还率先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认股权综合服务平台登记托管4单认股权业务,成为江苏首家落地“认股权登记+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对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破冰”意义。

在绿色金融领域 。报告期内,南京银行围绕“减污、降碳、扩绿”三大主线,发布《南京银行2023年绿色金融营销指引》及《绿色金融专项行动方案》,创新“碳汇贷”“履约贷”等产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贷款和“环保贷”“环保担”等银政合作产品,抢抓绿金资产。

紫菜是餐桌上的美味,但鲜为人知的是,它也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能手。去年,南京银行抓住盐城市大丰区交通控股集团计划实施滩涂紫菜种植项目机遇,在江苏率先推出“海洋蓝色碳汇贷——紫菜贷”,为项目发放2亿元贷款,助力项目快速落地见效。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绿色金融贷款余额1770.13亿元,增幅33.14%。

再比如在普惠金融领域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是普惠金融应有之义。如何帮助企业更快破解资金链困局?如何稳健风险把控?如何更精准的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都是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现实课题。

近年来,南京银行抓住数字化转型主线,可根据前台需要进行敏捷开发,同时采取聚焦策略,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破题。

就拿中小企业普遍缺担保、缺押物来说,南京银行着力从企业数据中挖掘价值,通过整合多场景授信模型,强化数据资产管理和信用转化,同时加强银政合作渠道拓展,根据企业专利、征信等多项数据,建立多维度数据评价模型,为轻抵押轻资产的小微客户提供信用贷款支持。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59.89亿元,同比增幅28.01%,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幅14.53个百分点。

3、雨林生态:坚守客户价值,厚植特色经营

过去若干年中,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吃到了三个红利,第一是经济高速增长,第二是房地产市场繁荣,第三是较高的净利差。现阶段,经济从高增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银行股提出了巨大挑战,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财务指标的挑战。

在毕马威的一份对银行业的调研中显示,高价值的财务指标是“价值银行”经营的体现,而客户价值是贯穿始终、影响价值贡献的首要环节。

一直以来,南京银行都以客户价值实现为开端,激活客户、股东、员工、社会的价值创造链条。去年以来,该行不断做强做优产品和渠道的组合应用,从消费者视角优化服务体验,帮助客户创造价值。

尤其是在大零售业务、交易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厚植特色经营,南京银行走上了一条特色化、多元化和差异化的增长道路。

以大零售业务为例,自从 2017年推出大零售战略,并在2020年启动大零售2.0改革以来,零售业务就成为南京银行业绩增长重要的推动力。

2023年,南京银行零售板块坚持“全金融资产”发展主线,秉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理念,零售业务规模稳健增长,业务贡献度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末,该行零售客户AUM(管理金融资产规模)达73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18%;个人存款余额超42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30%,业务实现较快发展。

不只零售业务,在“夯实客群基础”的引导下,南京银行交易银行与金融市场业务也在“因势而变”,巩固原本的发展优势。

去年,南京银行大力推广“出口快贷”“苏贸贷”等国际业务标准化产品,以数字化、线上化服务赋能上千家外贸企业发展;大力推广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通产业链服务“堵点”,基础供应链服务覆盖2700余家中小微客户;创新现金管理服务模式,焕新升级中小企业端“鑫e伴3.0”正式版,累计签约客户11.15万户,活跃客户增长明显。

与此同时,南京银行巩固金融市场业务优势,投资交易专业能力持续提升,同业客户基础进一步夯实;资金运营业务全力精细化运作,资产托管规模站上新的台阶;南银理财产品规模取得新突破,连续17个季度稳居城商行系理财机构收益能力第一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南京银行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获得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资格;获得银行间外币对市场做市商资格,成为首家获得此项资格的城商行,也是唯一一家同时具备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外汇综合做市商、外币对市场做市商两项资格的城商行;成为首批可以为中小金融机构、资管机构开展柜台债券业务的城商行。朋友圈和生态圈越扩越大。

麦肯锡强调,银行业将迈入“大分化”时代——银行务必加快步伐打造出更强大的“面向未来”的能力,提升短期韧性的同时,积极捕捉长期机遇。落实到具体战略上,从客户角度出发不断创新求变,打造生态雨林般的业务体系,是支撑财务韧性、业务韧性、创新韧性和品牌韧性的重要基础。

一个可以参考的细节是,今年3月,中国放开外资持有银行股限制刚一个多月,第一大股东法巴银行就耗资超7亿增持南京银行。实际上,据数据统计,2022年至今,南京银行各大股东通过不同方式增持金额已超百亿元,不仅领跑上市银行,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也居于前列。

在5月10日南京银行2023年度暨2024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新一届领导班子一同出席。南京银行董事长谢宁分别用“两条曲线”——营收和利润初步走出U型曲线,成本和不良率走出倒U型曲线,来概括南京银行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

基于对2024年的高质量破题,谢宁还表示,未来南京银行将聚焦四个维度:一是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二是聚焦价值创造,三是聚焦适应时代变革,四是聚焦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并将以此来促进内生增长、内涵发展,在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从加快轻型银行转型,到量质齐升稳住基本盘;从融入地方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用数字金融培养新的增长极;从坚持客户价值,到提升协同价值,激活前进的动力源。 南京银行激流勇进,不断重塑客户服务方式,为推动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迈上价值银行“新台阶”打开了新的空间。而这恰恰也是股东对该行长期投资价值认可的原因。

从这个维度来看,随着宏观经济复苏、新技术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深度融合与重塑,南京银行也将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1 阅读:31

财经无忌

简介:我们更懂中国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