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月18日,法国人在青岛的一日游,那时的街头实在冷

静谧的夏扼 2024-04-14 10:49:12

历史是一部精彩的长卷,而青岛,作为其中一段璀璨篇章,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重返那个充满德国风情和浪漫色彩的殖民地时代。

青岛,昔日的“胶澳”,它的故事源自一个依山傍海的小渔村,名为青岛村。然而,这个小渔村在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才因清政府在胶澳设防而得以建立起来。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开启青岛历史长河的时刻。

然而,青岛的命运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发生了转折。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将青岛占领,将其变为殖民地。从此,青岛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德国人带来了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将这座小渔村改造成了一个充满欧式风情的城市。

让我们跟随着法国富豪阿尔伯特·卡恩和他的摄影师阿尔弗雷德·杜特尔,来到了1909年的青岛。他们乘坐德国蒸汽船从日本抵达青岛,目睹了这座城市的壮丽景象。

他们首先看到的是岸边红白相间的游内山灯塔,这座灯塔于1898年开建,1900年12月1日开始使用,天气晴朗时,照远可达十六海里之遥。对于两位来访者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景象,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接着,他们来到了位于今青岛市南区沂水路的德国胶澳总督府。这座建筑于1904年5月开工建设,历时两年竣工。巍峨的建筑和裹头巾的华勇营士兵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展现出了当时青岛的繁荣和德国殖民地的权势。

沿着广西路、亨利王子街和江苏路,我们感受到了青岛街头的繁华和喧嚣。每一条街道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座建筑都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江苏路被称为俾斯麦大街,是市内最早建成的一批马路之一,见证了青岛城市规划的初步成就。

在中国天主教在青岛传教区的女子学校,我们感受到了青岛教育的发展和变迁。这所学校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是今天青岛市第七中学的前身。学校门头挂着的牌子上隐约可以辨识出“学堂”二字,教室的玻璃窗上贴着白纸,以防行人和学生相互张望。这座学校见证了青岛教育的兴起,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走进新建的中国人居住区,我们看到了西式商住楼和中国四合院相结合的建筑样式。这种结合体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也反映了青岛作为殖民地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

青岛的商业街上,摊主们忙碌地数着手里的铜钱,街头巷尾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物。在农历腊月十八的寒风中,街头也出现了卖年画的小摊,小贩们等待着顾客的光临。这些小摊、小贩和商贩构成了青岛街头独特的景象,展现了当时城市的生活气息。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停地向前滚动。第二天,阿尔伯特·卡恩和阿尔弗雷德·杜特尔便离开了青岛,前往秦皇岛。他们的蒸汽船穿越黄海,经过波涛汹涌的海面,最终进入到了浮冰群中。在这片冰天雪地之中,他们继续着他们的旅程,留下了青岛的回忆和故事。

青岛,这座充满着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每一个街道、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等待着有心人去探寻和发现。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岛的街头巷尾,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探寻它的历史与文化,留下属于自己的回忆与故事。

素材源于网络,侵删。 欢迎转发评论!

0 阅读:3

静谧的夏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