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颜清辉出席现场。
图源:中国网
发布会内容覆盖集采、医保监管、创新药械进院、DRG/DIP改革、预付金制度、三明医改等多方面。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章轲
根据发布会信息,接下来人工耳蜗、体外诊断将成接下来集采重点品种;医药企业重营销、轻质量和研发的情况将得到改变,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将更快更好地进入临床;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严查严打、 宽严相济;“及时结算合规医疗费用” 作为硬性条件, 缓解医疗机构运营资金压力。
人工耳蜗纳入新批次国采
重点指导体外诊断联盟集采
医保部门将大力推进医药集采扩面提质,持续扩大集采覆盖面。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将人工耳蜗等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加强区域协同,重点指导地方推进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体外诊断试剂等药品耗材联盟集采。
平稳推进接续采购,加强集采执行的精细化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强化中选产品使用、供给、监测等环节的管理措施,督促中选产品及时进院、优先使用。
会上提到,集采切断了药品、耗材流通过程中的灰色利益链,让医务人员的处方行为更加规范。此外,集采重塑了我国医药行业的生态,也改变了医药行业的发展思路。
从公开问询胸主动脉支架和其他药品耗材价格治理的情况来看,一些医药产品降价的空间主要来自于压缩了流通领域费用,对生产研发企业的实际收益影响比较小。同时,腾出的费用空间可以用于创新,更多的企业会把关注的重点转向质量提升、规模生产和创新。
飞检数量超过去5年总和
已追回医保资金约30亿元
会上通报医保监管的系列成果,包括飞检、自查自纠以及社会监督等部分。
截至目前,共检查了30个省份的432家定点医药机构,预计今年全年检查机构的数量将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
和以往相比,今年更加注重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已经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线索查实并追回医保基金近6000万元,通过“限制性别类诊疗、检查、用药”筛查线索追回医保基金近1400万元。
在国家局飞检开始前,专门组织全国的定点医药机构对照问题清单开展自查自纠。截至目前,各级定点医药机构已退回医保资金约30亿元。
此外,健全举报奖励机制,2022年以来全国共发放举报奖励2422人次,奖励金额368万元,其中3人获得10万元以上的奖励,8人获得5-10万的奖励。
畅通新技术、设备、耗材准入渠道
针对医疗机构和有关企业希望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收费准入的意见,国家医保局指导各省进一步畅通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新增渠道。
对优化重大疾病诊疗方案或填补诊疗空白的重大创新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核;对改良型创新项目,完善现行价格项目,实现兼容,快速满足合理收费需求;对其他新增价格项目,加快受理审核进度,充分满足不同创新层次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的合理收费需求。
2022年以来,全国各省每年新增千余项价格项目,一批较高质量的创新技术、设备和耗材进入临床应用。
会上明确,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编制工作;加快受理国家药监局优先审评审批的医疗器械等重大创新技术新增项目申请。此外,要求企业做好新增价格项目涉及的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等信息披露。
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提速
建立DRG/DIP动态调整机制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5年内实现三明经验全覆盖。
今日会上明确,将扎实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逐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持续推进管用高效的支付机制这三项改革。
支付机制方面,今年7月DRG/DIP2.0方案已正式出台。会上提到,新方案进一步优化了医保按病种、按病组付费的技术标准和配套政策,着重明确了特例单议、预付金制度、意见收集反馈、协商谈判、数据工作组等多项新的工作机制。
比如在特例单议方面,对患者因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新药耗新技术使用比较多、病情复杂的危重症等特殊病例,明确医疗机构可以自主申报、一例一议,医保部门重新审核,和医疗机构双方协商调整付费标准。
回款效率与医疗行业发展直接相关,今日发布会上提到,将“及时结算合规医疗费用”作为硬性条件,简化结算环节,全国超九成的统筹地区已经能够实现按月及时结算医疗费用。将“预付金”作为“赋能金”,年初支付给定点医疗机构,并且向医保政策执行好的机构进行适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