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差点亡国,又妄杀于谦,为何还能追尊为英明之君?

陶陶读历史 2024-01-15 22:54:19
引言

提到“大明战神朱祁镇”,想必大家都会想到“土木堡之变”。那场战斗中,明朝20万大军不敌蒙古瓦剌部3万人马,不仅大败,而且当朝皇帝还被瓦剌部俘虏,实在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耻辱事件。

之后,朱祁镇还在“夺门之变”后杀掉了忠臣于谦,重用宦官以及锦衣卫特务机构治国,搞得朝野上下对锦衣卫不满到了极点,也畏惧到了极点。

这样一位皇帝,怎么还会得到“英宗”这样的庙号呢?除了因为给他这个庙号的人是他儿子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

年少登基

明英宗朱祁镇从小就得其父宣宗的疼爱,可惜宣宗早逝,没能亲自教导朱祁镇如何做皇帝;而且他去世太早,朱祁镇当时太小,只有七岁多。这样的年龄就当上了皇帝,掌一国大权,实在让人心生忧虑。

主少国疑,所以宣宗生前嘱托张太后(宣宗生母)和孙皇后(朱祁镇生母)帮助朱祁镇处理政务。但是这两人也都不是权欲过重的人,孙皇后更是对朝政一窍不通。张太后虽然懂一些,却也不愿意夺走小皇帝的大权。所以委任号称“三杨”的阁臣及其他两位大臣帮助朱祁镇处理政务,张太后只负责帮小皇帝看着几位大臣,并不管具体政务。

太皇太后、皇太后这种放任不管的态度,对朱祁镇来说确实有些不负责任了。他小小年纪就需要整天面对“三杨”等人,听他们说一些听不懂的事情,实在有够无聊。

所以,朱祁镇便提拔了自己的“王先生”王振上位。

王振是读书人出身,读书不成,于是狠心自宫后,入宫当了宦官。他确实赶上了好时候,明宣宗时期十分重视宦官的文化程度,甚至安排翰林院的学士教授宦官们读书。

这样一来,本身就有些文化、而且十分擅长揣摩人心的王振便受到明宣宗的欣赏,宣宗将他安排到太子——即朱祁镇宫中,负责服侍、教导朱祁镇。当时小小的朱祁镇又怎么斗得过善察人意的王振呢?所以朱祁镇自小便十分敬畏、尊重这个有文化的太监。

尤其在宣宗去世后,太后、皇后也没有尽到应尽的教导义务,朱祁镇的很多理念、想法可以说都是来自于王振,于是朱祁镇自小便被王振拿捏,一生也没有摆脱其影响。

权臣王振

太皇太后以及“三杨”阁老在世时,王振受其限制,没有办法直接干预朝政。但是王振通过不断影响朱祁镇,然后利用他和朱祁镇的亲密关系来笼络朝臣、培植党羽,在朝中的势力也渐渐发展了起来。

张太后逝世时,“三杨”之一的杨荣已经死去两年,杨士奇告老还乡,杨溥也老了,而且其人并非工于心计之辈,难以制衡王振。

此时朱祁镇虽然已经有十五岁,但其人本身实际上已经被王振“洗脑”控制的意思。所以他本人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傀儡皇帝”,真正做决定、下命令的其实是王振,只不过王振会引导朱祁镇,让他感觉是他自己的主意罢了。

王振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力甚至比首辅大臣还要高,其实已经在实质上将朝政握在了手中,无论是奏折还是大臣,都必须要经过他这一关才能到朱祁镇那里。于是,王振在张太后逝世后,彻底将朝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王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提议朱祁镇用严苛重法来治理臣子。这样一来,十分方便王振打压异己、培养和提拔顺从他的人。

因为王振深得朱祁镇的信赖和尊重,一直被朱祁镇称为了“先生”而从不称其姓名,其他人便只能称其为翁父,有些无耻之徒为了谄媚于王振,甚至会认其当作干爹。

朝中有宦官如此,自然也会有忠臣、铮臣。然而,这些臣子根本没有机会到朱祁镇面前控告王振,无论是奏折还是其人本身,都会被王振给拦下来。

而且,哪怕是有了面见朱祁镇的机会也无济于事,朱祁镇对王振的信任可以说是到了盲目的地步,根本听不进其他人对于王振的坏话,相反,对于王振的所言所行都表示完全的赞同和支持。

除了享受权力给人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之外,王振对于钱财的嗜好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开始的时候王振还需要索贿,到了后来便越来越明目张胆,以至于发展为不主动给王振送礼就会受到处罚的地步。

明朝的名臣于谦在担任地方巡抚期间,有一次要进京面圣。因为没有给王振准备礼物,竟然被王振栽赃陷害,差一点被莫须有的罪名判了死刑。

而且王振并非只是对内贪污受贿,对外他也毫不手软。

土木之变

朱祁镇亲政后,朝政大权实质上已经落入到了王振手中。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暗地里和蒙古瓦剌部进行走私交易,用弓箭来换取草原上的良马。而且王振对瓦剌部到明朝朝贡的贡使人数丝毫不作限制(按规矩,明廷需要给每位贡使一定的赏赐)导致短时间内贡使人数从50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

直到有一次,瓦剌部的贡使人数又猛增到了将近4000人,这惹恼了王振,因为他们来的人只有2000出头。王振打算给贪得无厌的瓦剌部一点教训,于是不仅是按照实际人数给的他们个人赏赐,针对贡品的回礼也减少了一大部分。

他的这种行为让瓦剌部生气。要知道,瓦剌向明朝称臣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内部有矛盾,彼此分裂,经常征战。而此时的瓦剌部在这一代首领也先的带领下,征服了蒙古族其余两个部落鞑靼和兀良哈,统一草原之后的瓦剌部对中原的疆域也是虎视眈眈。

瓦剌部借此机会对王朝展开进攻。而明朝的军队经过“仁宣之治”的安宁后,早已失去了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时期的战斗力,面对蒙古骑兵接连失利,边军向京师紧急求援。

而此时的王振,这个已经膨胀到了极点的人,不顾自己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的事实,也不听朝中将军、兵部各官员的劝诫,大力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而朱祁镇是谁?从小听着太祖和高祖故事长大的人,心底也渴望能够和先辈们一样,在沙场上建功立业。

而王振也认为朱祁镇御驾亲征能够轻松打退瓦剌部,对朝廷的军队充满了信心,所以也随军出征了。

于是,两个一点军事能力都没有的人,成为了这只大军的最高长官。最关键的是,这两个人还喜欢一意孤行,不听劝。

20万大军,两天之内就被朱祁镇和王振凑齐了。至于武器装备、辎重粮草,统统不在两人的考虑范围之内。随行的诸多国公、侯爷、各位文武官员,对此皆面面相觑,又无可奈何。

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军队还没有到达战场就先饿死了一大片,瓦剌部将领略施小计便让这支大军自溃而散。朱祁镇和王振意气风发出征,结果狼狈万分而逃。

瓦剌部的没打过这么轻松的仗,一路只需追击杀人即可,军功唾手可得。于是也舍不得回返,一路追着这支残军进到了明朝腹地。最终,朱祁镇等人在土木堡被瓦剌部所追上,朱祁镇被俘虏,王振则不知是被敌方所杀,还是被我方我所杀,总之,这位在朱祁镇任上独掌政权八年的大太监,就此死在了这场乱战之中。

英宗复辟

朱祁镇被俘虏后,瓦剌部企图利用他皇帝的身份和明廷不断索要好处。明朝这边反应也很快,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和于谦等大臣推荐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继位皇帝,遥敬朱祁镇为太上皇。

其实就是默认朱祁镇已经要死了。

而没有了朱祁镇和王振的“干扰”,明朝军队虽然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但也防御战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将瓦剌的多次进攻都稳稳守了下来。瓦剌部见无法从明廷这里占到便宜,于是便想放了朱祁镇,和明廷求和。

朱祁镇被放回来后,据说和朱祁钰兄弟两人互相对施臣礼,两个人拉着手哭了好久。

然后就被朱祁钰关到了南宫里软禁起来,这一关就是七年。

朱祁钰还是心软了,或者说他的性子其实就不适合做皇帝。事关这种天下独一无二的权力,要么别争,要争就要狠一点,直接让朱祁镇“病死”在南宫一了百了。朱祁钰对朱祁镇的软禁行为终究还是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后,儿子暴毙,自己也病重将逝。大臣石亨见此情景,当即就与其他几位大臣谋划将朱祁镇放出来,复位皇帝。

很难说石亨的此番举动有多少忠心的成分。此人带兵打仗确实有一套,于谦也称其“宜用为将帅”;做人也很有一套,深得朱祁钰信任,在朱祁钰病重之时还能够守在其身边。

然而,正是因为这份信任让石亨亲眼看到了朱祁钰病重将逝的样子,于是他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也为了更进一步,果断抛弃了这个一直厚待他的“代宗”,转而带人去“英宗”那里献殷勤。

明英宗朱祁镇被放出来后,先杀于谦等大臣,又杀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待自己的统治权力稳固之后,石亨等迎他复辟的“功臣”们也都一一处死,将朝政大权重新全部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结语

朱祁镇两次在位,第一次年号为正统,第二次年号为天顺,共计二十二年。他第一次在位时的各种不作为和乱作为,主要还是“历史遗留问题”。没教养的小孩子都这样,无论他是皇帝还是什么身份。“子不教,父之过”,主要责任在他的长辈而非朱祁镇身上。

朱祁镇复位之后,天顺年间仍然尊重且怀念死去的王振,不仅为他平反,还给王振雕像立祠。长大之后,被俘虏一年、囚禁七年的他难道还不知道王振的真面目吗?我想不会。但人死债消,王振生前所做的恶事都被朱祁镇选择性遗忘了,但他陪朱祁镇一起度过的那些儿时的快乐时光,朱祁镇想必会怀念一辈子。

天顺年间,朱祁镇跟之前相比宛如换了一个人,日日勤政。而且他也果然表现出了能够让其父朱瞻基称赞的治政能力。在朝堂内部的权力平衡、民生、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表现不俗。

只是他在天顺年间仅在位八年,没来得及多做一些事便逝世了。而且因为打败一仗、错杀一人对他的影响太大,以至于人们会下意识忽略他身上的一些闪光点。

4 阅读:4147
评论列表
  • 2024-01-25 13:03

    英字可不是好谥号

    细心的网友 回复:
    明褒暗贬
  • cz 16
    2024-01-29 11:00

    朱见深和朝中群儒给朱祁镇上庙号“英”,可能不是“英明神武”的意思,而是“英年早逝,大业未成”的意思。可参考宋英宗元英宗皆是。

  • 2024-02-07 08:01

    整个大明就这么一个皇帝可称为战神,深入敌后,可全身而退,还拐了一个敌人老婆,英宗实至名归[呲牙笑]

  • 2024-01-19 15:41

    大明无昏君

  • 2024-01-29 12:12

    多学一下历史,“英”这个谥号是贬义的不是英明的意思。

  • 2024-01-29 19:44

    哪来的英明之君

  • 2024-02-03 18:19

    为啥说妄杀于谦?于谦虽说对于大明王朝是有功的,但对于英宗个人来说那绝对是血海深仇,你把别人拉下了皇帝的位置。别人复位了不搞你搞谁呢?

  • 2024-02-02 12:28

    有个高中文化水平,也不至于不知道“英”是什么意思…

  • 2024-01-27 11:23

    只能说明土木堡问题,与王振无关,甚至王振是有功的,否则不会这样

    大千世界 回复:
    有啥功,一个太监想回家炫耀一下而已,然后就在家门口被灭了!
  • 2024-01-23 00:12

    最重要的是废除了人殉

    淡定淡定 回复:
    后面明朝本来基本没有人殉了,他只是刷一下而已。
  • 2024-02-01 10:57

    多读书[无奈吐舌]

  • qq 1
    2024-02-06 09:22

    你的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一点儿都不搭。如果是作文考试,你只能得零分。

  • 2024-02-06 13:02

    英和武,都不是好名号。。。

    天下的风声 回复:
    武是个好谥号 英的话就算了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