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以后,蜀国国力大损!为何吴国却没有趁机灭了蜀国?

北国历史爱好者 2024-05-15 02:50:48

夷陵之战后,吴国没有趁机灭掉蜀国,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刘备在夷陵之战后,快速收拢了残兵,蜀汉的援军也迅速赶到。东吴想扩大战果,就要拉长战线,风险更大。

其次,曹魏在一边虎视眈眈。孙权虽然靠称臣暂时稳住了曹丕,但曹丕肯定不愿意看到东吴变得太强大。

所以,东吴获胜,曹丕肯定会去攻打东吴。不趁早收手,东吴就要准备两线作战了。

赤壁之战后,曹魏失去了一举统一天下的机会。所以曹魏的需求也开始变了。

曹魏这边最希望的,是吴蜀两家可以互相削弱,两败俱伤,然后自己一举吞掉这两边,省时省力。

在吴国偷袭荆州的时候,曹魏的这种战略需求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当时吴国给曹魏写信,说要“讨羽以自效”还要曹魏给他保守消息。然后曹魏怎么做的呢?曹魏把这个消息放出去,故意放给关羽了。

曹魏的目的很简单,要是关羽回去救荆州,那正好可以和孙权的军队撞上。不仅自己的军队被解围了,而且关羽和孙权的军队僵持在一起,对魏国更有利。

关羽死后,刘备一怒之下,要兴师伐吴。此时东吴的形势非常窘迫。

虽然咱们站在上帝视角上,知道吴蜀交战的最后结果,是吴国赢了蜀国,蜀汉元气大伤。

但是,这场仗还没打的时候,孙权必须正视一个问题:要是刘备打来的时候,曹丕也来打他怎么办?腹背受敌,岂有不败之理?

咱们前面说过,自从赤壁之战后,魏国失去了一举统一的机会,他最想要的结果,就是吴蜀两败俱伤,自己捡个便宜。

就算没有这种好事,至少让这两国维持均势。免得一家独大,自己以后吞并起来困难。

而吴国吞并了荆州之后,势力大增,显然不符合魏国的期望。

所以,魏国是完全有理由,在刘备伐吴的时候“帮帮场子”的。

孙权吞并荆州后,魏国内部对于事情的后续就保持着高度关注。

早在刘备兴师伐吴之前,魏国内部就有关于刘备会不会和吴国打仗的猜测。

有的大臣认为“蜀小国,名将唯羽。”既然关羽都没了,那蜀国还拿什么打啊?

但是另一个谋士刘晔却表示反对,他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刘备一定会为关羽报仇的。

事后证明,刘晔的猜测是对的。

相比于刘备会不会为关羽报仇,讨论更激烈的,是刘备伐吴的时候,他们魏国应该怎么做。

关于这个问题,魏国内部分成了三派:一派认为,蜀国伐吴的时候,他们应该和刘备一起打孙权;另一派认为,他们应该和孙权一起打刘备;

还有一派认为,他们应该谁也不帮,坐观成败。

刘晔支持的,是第一种方式,也就是跟着刘备一起打孙权。

刘晔的理由很充分。跟着刘备打孙权,那是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二打一,基本上可以把吴国灭了。

本来是三国鼎立,现在吴国灭了,蜀国又被折腾的元气大伤,那咱们距离统一,就很近了。

而且这个时候,刘备也确实被关羽的死搞的很激动。为了增加伐吴的胜算,他也愿意和魏国联合。

曹操死后,刘备还派人去吊丧。这是一种示好,刘备派人去吊唁,除了尊重自己的老对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试探曹丕,看看有没有联手的可能。

所以,有魏国这个变量在。吴国在战前不得不面对一个风险,就是魏国和蜀国联手。

从这也能看出来,刘备是真的急眼了。

此时,魏国的态度相当重要。为了保证自己这边和刘备交战的时候,曹丕不会来掺和,孙权还来了一个紧急称臣,迅速向曹丕示好,接受了曹丕“大魏吴王”的称号。

许多人都嘲笑,孙权曾经向曹魏称臣这件事。甚至东吴自己的大臣,也把这件事当做耻辱。但是根据当时情况的紧迫性来看,孙权这一称臣,是相当有性价比的。

由于孙权和曹丕的这段塑料笔友情,所以刘备伐吴的时候,孙权可以专心和刘备打仗,暂时不用担心魏国这边给他准备什么惊喜。

在这场战争中,刘备为关羽报仇而兴师,确实重情义,但是却犯了兵家大忌。

兵法上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以怒兴师,本来就是兵家大忌,更何况蜀国刚经历了一场失败,而孙权任用陆逊为将,指挥得当。

在《三国演义》中,吴国的军队虽然取得了胜利。但陆逊一行人入了诸葛亮的八卦阵,险些出不来。

最后还是诸葛亮的岳父不忍心,引陆逊等人出了八卦阵,陆逊等人才幸免于难。吴国赢了,但没完全赢,所以自然不能继续对蜀国穷追猛打。

但是在历史上,夷陵之战后陆逊等人没进什么八卦阵。陆逊等人之所以没对刘备军队赶尽杀绝,主要是因为魏国军队的牵制。

曹丕同意孙权称臣,没和刘备一起伐吴。这是曹丕的失误,但是曹丕会出现这种失误,很大程度上,是他低估了东吴发挥出的水平。

当他看到东吴把蜀军打的打败后,他肯定不愿意看到东吴一家独大。而东吴这边,也很清楚他们和曹魏的关系有多脆弱,自然也不会拿东吴的国运去赌曹丕的心情的。

其实在夷陵之战的时候,东吴的军队曾经试过进一步打击刘备的军队。

当时刘备已经退到白帝城了,在东吴的将领眼中,再追击一下,或许能拿下永安,这不又是一桩功劳吗?

但是刘备有一项技能,他带着大部队的时候,可能会犯糊涂。但是他要是人手少,反而能操作的很漂亮。

可能他们老刘家的技能点就是绝地求生吧?

刘备退到白帝城后,很快收拢了手下的残兵,蜀汉的援兵也来的很快。这种情况下,东吴要想继续打,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陆逊解决了同僚们的提议,现在再想往前打,就不能速战速决了。咱们不能拖,曹丕一旦反应过来,咱们就麻烦了。

果然不出陆逊所料,当年九月,曹丕就来打东吴了。

刘备当时还在生病,但是听到消息后,还不忘了写信调戏一下陆逊:“听说贼军已经到江陵了,我再往你们那去一次,将军您看行不行呀?”

陆逊还给刘备回信:“您这还没恢复好呢,别作死哈,要是再来,我保证不让您有一个活着回去的人。”

可见,陆逊对于两线作战这件事是非常忌惮的。毕竟刘备性格是真的彪,要是真来掺和,也挺让人麻爪的。

曹丕袖手旁观,是希望他们两败俱伤。或者一方大败一方惨胜,然后自己一锅端。

现在东吴不仅没和刘备两败俱伤,胜利也不是惨胜。曹丕怎么坐得住呢?

可想而知,要是陆逊恋战,等到曹丕反应过来,东吴必将陷入双线作战。到时候,东吴命运如何,实在很难判断。

所以,夷陵之战后,东吴没有趁机灭掉蜀国,多半是因为魏国的牵制。

魏国不插手吴蜀之间的战争,是因为曹丕误判了吴蜀之间的实力。当曹丕发现,东吴在这场战争中赢的那么利索后,他肯定会攻打东吴。

东吴和蜀汉随便打仗的时间,是有限的。东吴必须在曹丕反应过来之前停止战争。

所以,吴国不趁机灭蜀国,一半是因为实力不允许冒险;一大半因为他急着收手,免得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0 阅读:117
评论列表
  • 2024-05-15 07:43

    老大魏国还没动手呢,你老二下死手等着被一锅端?

  • 2024-07-28 22:46

    东吴没那个实力,一战灭国搞笑呢[呲牙笑]

  • 2024-08-03 18:35

    曹丕干了孙权一波啊

  • 2024-05-15 16:58

    给江东鼠辈三个胆,它们也不敢

北国历史爱好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