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时局‖司契与司彻

三棱心爱文学 2024-08-08 01:13:41
《道德经》是公认的不好理解,所以才有五花八门的解读。解读《道德经》,想百分之百还原老子的思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认知规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胡说八道、任意发挥,能够实事求是地接近老子的思想,以理论指导实践,这才是学习《道德经》的重要意义。 因为《道德经》是一部揭示认知规律和认知实践的著作,所以其实践意义特别明显,也特别重要。用其理论和现实进行对照,简直就是一面镜子。今天以七十九章为例来说明。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三棱心道德经通译】对这一章的理解是: 和解了大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难以消解的怨气,怎么才能使国家治理、社会相处亲善和谐,没有怨气和仇恨呢?所以,统治者就要像拿着契约一样遵行天道规则,使社会运行在平等的规则之下,以规则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而不是以亲疏恩怨来苛责于人。有德的治理按照天道规律订立并遵行平等的规则,无德的治理建立不平等的供奉体系。天道的规则本没有亲疏之分,总是在帮助善于运用它的人。 通常的解释往往着眼点太“写实”,比如对“左契”的理解,努力去考证古代订立契约的规矩,并考证出左契和右契的区别,执左契的是“债权人”,这个“权利人”拿着契约也当契约不存在,不去追债,不去苛责,体现了大公无私的品质。这种解释有什么实践意义呢?我估计才圣的人也难以做到,基本不符合客观实际。其实这里的“契约”只是一个比喻:在恢恢的天网之下,万物的联系应该像订立了契约一样,是契约约束下的相互联系。特别是“圣人”,更应该像“权利人”一样,要自觉地、主动地去主张“天道契约”,让普通的世俗凡人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善于履约”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只帮助那些善于履行“天道契约”的人。而对于不善于履约的人,天道自然有它自己的处罚机制。 老子提出的这个理论,结合当下我们身临其境的国际关系和形势,就很容易理解了。我们来看美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国要求中国和世界所有国家要遵守“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几乎成了美国政客的口头禅。这个“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不是“有德司契”呢?如果是,我们当然应该遵守,遵守就意味着“有德”;但如果不是,那就另当别论了。 其实,“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正是彻头彻尾的“无德司彻”。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保罗·波斯特曾指出,该词是美国未获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入侵伊拉克后开始流行起来的。这个源于美国霸权的词汇,一直在为美式霸权服务,俨然成了一些美政客自我包装、掩耳盗铃的“万金油”——一边攻击别国是“规则的破坏者”“秩序的颠覆者”,炒作制造“战略敌人”,打造针对特定国家的“小圈子”“小集团”;一边打着“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旗号,为美国的武力威胁、经济制裁、技术封锁等种种霸权主义行径披上“正义”的外衣。 中美在台海关系上的平衡状态,可以理解“冲气以为和”的结果。如果双方都能遵守已经达成的共识,就不失为“有德司契”。但美国总是试图打破这种平衡状态,佩洛西的窜台正是这种试图的结果——美国不再“司契”,而是转向“司彻”,即重建基于霸权思维和逻辑之上的新的架构。对于美国的挑战,中国当然要在“司契”的思维和逻辑上建立新的平衡,于是我们看到了围岛演训和一系列制裁。但这时美国又跳出来说我们破坏了“规则”。我们破坏规则了吗?没有!我们一直在“司契”,而美国总想着“司彻”,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这场斗争的结果,谁输谁胜不用推演。 最后再次推荐本人的【甚易知甚易版道德经通译】。
0 阅读:6

三棱心爱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