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亨《纸之月》的镜头语言:月亮意象的多重解读

霧風誌 2023-05-10 23:40:13

《纸之月》,纸月亮。月亮无疑是全剧最重要的意象。

当我想到刘梨华时,我会想到塔罗中的THE MOON,月亮牌。

在塔罗牌中,月亮是潜意识的感受面,是那些自己所不想看到、所压抑的情绪深渊,也可能是一些欲望的隐藏。

月亮的负面影响之一是逃避现实,有着“上瘾”的危险,比如梨华伪造定期存单的行为逐渐上瘾。

月亮也指向暂时平静表面之下发生的微妙变化和影响,月亮深处的情绪是注定无法隐藏,汹涌的感情之潮最终一定会奔涌向某处。

就像这个故事的走向,最初刘梨华平凡的生活,一步步地脱离轨道,最终一定会在朝夕间崩塌。

至于“纸之月”,我觉得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假的月亮;另一个是根据纸的特性——脆弱的、易撕碎的月亮。

剧中,有无数关于月亮的镜头,截选了几组我很喜欢的:第一组是“真假月亮的共存”——路灯作为前景,月亮为背景,又大又圆又亮的路灯乍一看就像月亮,可它是假的,真实的圆月显得黯淡无光。

这个镜头暗示着一些“假象”,表面美丽,实则虚假。故事里有很多这样的假象,比如梨华的婚姻、佳乙的奢侈生活。

第二组是“两个假月亮”——混乱、诱惑与危险同在。

玄关门口悬挂着一个纸月亮,还有另一个角度的像月亮的路灯。那时候梨华已经受到了小奶狗的诱惑、不由自主地心绪飘荡中~

有一幕是一只鸟飞速冲向了玄关的纸月亮,一头撞死了,掉在地上,那只鸟的特写,意味着不幸的征兆,那只鸟也许正是梨华不可控的命运隐喻——她正做着一头栽进月亮的危险行为,这可能会招致死亡。

第三组是“太阳变成月亮”——短暂拥有的万能感消失,迈向失控的转折点。

小说中梨华和小奶狗第一次做完,“梨花突然感觉有一种心情溢满了全身,甚至充满了指尖。与其说那是满足感,不如说更接近于万能感。想去的地方,无论哪里都能抵达,想做的事情,无论怎样都能做到。她仿佛第一次获得了自由。梨花没有一丝不安,也没有一丝罪恶感,她在空空荡荡的车站,独自沉浸在自己也无法解释的畅快淋漓的万能感中。”

剧中代替“万能感”的描述,设计了点咖啡的情节,但“两种都要”还不足以代替“万能感”,好在金瑞亨的表情演技完美地消化了抽象的“万能感”。

她用手遮住了太阳,像魔术一般,手轻轻一挥,太阳变成了月亮的形状,这是一个非现实的表达。

太阳是最能代表“万能感”的意象,光、生命、美好,而与太阳相对的月亮,在这里的出现,我认为代表的是“失控感”。阳光瞬间消失,阴郁黯淡的光线笼罩了她,梨华的表情变得不安了。

还有冰块融化的轻微响动。一切的变化都是在瞬时间完成的,以不被察觉的方式,有什么事静悄悄的改变了。

第四组是“弯月和纸月亮”,是关于小奶狗的,对于他来说,梨华就像是月亮,有神秘的吸引力但是不可把握,只能拥有小小月牙的程度?他将他们和月亮一起画下来,单纯、朴实无华的纸月亮。

可是它也不过是一张纸片而已,随时可能被撕碎,它并不坚固可靠。如同他们的关系。

导演关于月亮的几组镜头真的很有新意,细腻而幽微。另外我也很喜欢一些道具装饰的设计,让我想到《MINE》。

不光是纸月亮造型的灯,多次出现的眼睛造型的钟摆,象征着监视、掌控,同时也是他们的蜜月时的信物,看透老公后,梨华亲手将这个东西一把摘下,她不再受控。

以及没有多少色彩的梨华家,床头挂着的画,黑色底色衬托着盛开的红色花朵,暗示着梨华这个人物的性格。

其实她的内心并不如同她平凡的生活那样寡淡无谓,红色是欲望,当她面对自己的欲望,她就会盛开。

还有酒店的摆件。破碎的两张脸孔,亲吻着。不完整的、碎片一般的关系,他们是两个破碎的人片刻相互依存的关系?和纸月亮一样是带有易碎、不稳固的特质。

这些道具装饰的细节没有实际推动剧情的作用,但是能使得影像更加丰富,或作为一种隐喻存在,传达对白之外的,人物不可说的情感状态。

梨华是个会隐藏自己情感的人物,而她也有这个能力不被看穿。温柔内敛的外表下涌动着惊涛,可是表面什么都看不出来。

就如同月亮。

如何用影像表达这样的梨华所经历着的情感?

有一场戏我非常喜欢,还记得一开始善英开车时说梨华善良,一次红绿灯都没闯过,那时候梨华回答:“因为没有非要过马路的理由。”

这一句台词为后面的一段浪漫戏埋下了伏笔。梨华闯红灯,绿灯时她站在原地望着对面的他,一直到红灯亮起,她却坚定地走了过去。

注意截图第2张位于画面右侧的光源,一个圆圆的小灯,在这里是“假的月亮”,是梨华隐藏之欲望的显现。

闯红灯这件事,在剧情上也有两层作用:

第一个是浪漫,一次都没闯过红灯的人(遵守规则的人),居然为了见某个人闯红灯了,因为她喜欢这个人,可以为了他抛弃规则(出轨)。

第二个作用,是隐晦地解释人物行为模式。试想,如果被问到为何一次都没闯过红灯,最可能听到的答案是什么?因为要遵守交通法规、因为闯红灯很危险······诸如此类。普遍的答案,会有关于社会的某种法律基准或常识。

但是梨华的答案,不在社会的基准或常识中,她其实是有自己的一套基准的——“因为没有非要过马路的理由。”

那要是有了“非要过马路的理由”,闯红灯这件事就会变得正当吗?

这个小小问题,其实和她盗用客户钱财是一个逻辑。

梨华的行为模式是,她会用自己的基准去判断和行事,而不被社会的基准所控制,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如果我们要去探究梨华的犯罪心理,这可能会是个很重要的切入点。

最后想说的镜头语言,是关于镜像的运用,这部剧有好多镜像,可能因为重要意象——月亮有折射太阳光线的特质,而镜像是折射人物内心的常见手法,所以运用特别多。

我想特别提的是镜像组成的奇妙对照组,一个是佳乙和前夫的小三第一次在化妆间相见,一个是小奶狗和梨华老公在洗手间。

这两段本质差不多都是“原配见小三”,又用了类似的镜头,可以看作奇妙的前后呼应。

两个女人的撞鞋撞香水,只能说渣男前夫对女人的取向、品味很相似;而两个男人干脆穿着一模一样的衬衫、西装、领带,梨华同样的东西买两套,一套给原配一套给情人,现实中不少男人对妻子\情人会做的事?但是这里却是一个女人对两个男人,让两个男人在洗手间撞衫,有种性别反转带来的戏谑感。

镜子的作用,除了剧情上方便更快的观察到另一人的存在,镜像的深层作用是映出两个对象本质的相似性。

佳乙和前夫小三品味相似,对男人的评判标准也相似(“做得好”);而小奶狗和梨华老公呢,他们的相似体现在,被金钱所哄抬的优越感——第9集在餐厅,奶狗的表现和梨华老公并无二致。

梨华意识到,最终这个男人也和自己的丈夫一样,是个俗物。

“不可思议的价格和不可思议的亲切是一对,很暴力啊。”

梨花意识到金钱会带来权力感和优越感,但她本身十分厌恶这暴力的本质。所以她并不会对服务她的人作威作福,即使她有钱,也总是礼貌待人,在餐厅她也是先说“要不我们换个座位吧”。

可是他,和梨华老公一样,金钱带来的优越感让他们错以为自己拥有奴役别人的权力。

智慧的梨华已经洞悉了一切,她很清醒,也知道自己将去往地狱······

只剩下最后一集,今晚第10集大结局。比起原著小说,这部迷你剧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已经丰富、复杂太多,梨华被戳破的紧张感一直持续到了最后。

这都要归功于导演,电影般精致质感的镜头语言,以及编剧对叙事结构和错综复杂人物的改编,当然还有最不可或缺的——金瑞亨演员充满反转魅力的细腻演技,让一个月亮一般难以捉摸、暗藏深渊的女子出现在我们面前。

《纸之月》是一部门槛稍微有些高的作品,可能是题材、或是它描写一些很不堪的、令人不舒服的故事。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月亮”的幽微,而充满正面能量的“太阳”总是备受喜爱的——

我知道在主流价值或审美中《医生车贞淑》收视飙升是很自然的,同样是被家庭和婚姻捆绑压迫、失去自我的女人,车贞淑和刘梨华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但我理解、同时珍视《纸之月》的小众性,原因已经在文中说详述了,如果再要说出个什么理由的话,大概,是因为我喜欢“月亮”吧~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