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心价祸兮福所伏!9月猪价“冷冬”后迎来反转,未来走势如何?

紫蓝聊商业 2024-09-28 05:22:22

在传统“金九”月份,猪价竟然陷入了“冷冬”,但就在大家以为市场会继续低迷时,9月25日猪价却突然迎来了一波反弹!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猪价的未来走势又将如何

进入9月以来,全国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给养殖户和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在经历了长达20多天的连续下跌后,9月25日的猪价终于迎来了止跌上涨的曙光。这一变化不仅让市场情绪有所回暖,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走势的关注。

价格止跌上涨的具体经过

9月25日,全国外三元瘦肉型生猪价格出栏均价为17.94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0.07元。从地区来看,北方地区的猪价上涨尤为明显,而南方市场的猪价下跌范围减少,主流报价呈现横盘震荡的走势。

北方地区的规模猪场表现出惜

售抗价的现象,减量提价成为支撑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屠宰企业在收猪时遇到了更大的难度,被迫开始涨价收猪。

虽然南方地区的上涨幅度不如北方,但在北方市场的带动下,南方地区也开始出现上涨迹象,预计上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供需关系与市场情绪

自9月初以来,由于前期二次育肥压栏猪源、规模猪企以及社会面猪场卖猪节奏加快,导致市场上生猪供应过剩。加之中秋节后居民家庭及集团消费跟进不佳,进一步加剧了供应过剩的情况。

尽管天气转

凉,猪肉消费逐渐进入旺季,但中秋后的消费需求并未如预期般强劲。终端市场消费支撑不足,使得猪价上涨的动力显得有些乏力。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下跌后,市场情绪开始发生变化。规模猪场的出栏任务基本完成,加之养殖户对后期价格预估偏乐观,市场抵触低价抛售的情绪逐渐增强,为猪价底部提供了一定支撑。

消费需求的变化

在北京这样的传统消费城市,白条猪成交报价稳中偏弱,购销需求表现一般,部分市场仍存在一定的剩货现象。

在上海市场,主流白条成交报价在22.7~23.7元/公斤,市场购销一般,部分批发市场上货量减少,成交尚未有明显改善的表现。

随着北方地区天气逐步转凉,肉类消费跟进有所改善。部分地区居民贴秋膘的积极性提升,下游市场节前备货的需求有所改善,主流屠企订单量增加,日均屠宰量呈现明显增加的走势。国内样本屠企开工率提升至26.79%左右。

生猪供需分析

养殖端出栏积极性不高,屠宰场采购难度一般。部分地区社会面猪场低价猪源认卖心态减弱,规模猪企有一定卡价拉涨出栏的心态,市场情绪转强。

养殖端出栏节奏放缓,屠企上猪节奏减慢,多地屠企出现一定缺猪的现象。规模猪企溢价出栏现象增多,本地二育入场心态转强,抄底标猪现象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屠企收猪的难度。

购销略显谨慎,养殖端出栏情绪一般,屠企采购积极性一般。但随着北方地区猪价偏强,南方大厂挺价缩量心态或将转强。

个人见解与独特观点

在我看来,这一波猪价上涨虽然是一个积极信号,但想要实现猛烈涨价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当前临近月末,规模猪场的出栏任务基本完成,市场供应压力有所缓解。

其次,十一节日的消费利好尚未显现,缺乏终端市场消费的支撑,使得猪价上涨的动力有限。最后,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可能对猪价产生影响。

因此,我认为这一波回暖上涨可能会持续几天时间,但整体上涨幅度不会特别大。市场需要更多实质性的利好支撑才能实现真正的猛烈涨价。

对于养殖户而言,保持理性预期,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盲目扩产导致市场再度陷入供过于求的局面,是应对市场波动的关键。

未来展望

预计未来1~3日,猪价或将以震荡上涨为主。尤其是临近月末,国庆假期在即,下游市场有备货的需求,屠企开工率或将陡增,猪价或有“翘尾”的走势。

从长期来看,随着天气转凉,猪肉消费需求逐步回升,加之政策的支持,猪价有望逐步企稳。然而,供需关系的调整仍需时间,短期内猪价可能仍会经历一定的波动。

总的来说,无论是养殖户、贸易商还是投资者,都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分享你的观点和想法!

1 阅读:699

紫蓝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