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罩天下——清代八旗、绿营布防格局小考

看史论史说史解史 2023-09-28 13:53:01

众所周知,在清朝的前期和中期,其经制之兵分为两个系统,分别是八旗军和绿营兵,他们是清廷建立全国统治的重要支柱。前者是清朝的统治基础,部署在京城和全国的战略要地;后者是辅助型军事力量,主要部署在内地,两者形成相对严密的军事布防体系笼罩全国,下面就叙述一下八旗、绿营的军事布防原则。

‬八旗兵:“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清朝在入关前,已经建立包括满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在内的八旗兵制。入关以后,随着军事部署和王朝统治要求,又直接把八旗一分为二,是为“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其中“禁旅八旗”主要守卫京师,而“驻防八旗”主要布防于京师之外的重镇。

禁旅八旗

“禁旅八旗”主要承担京师卫戍任务,按照“居重驭轻”的原则,其人数占据了整个八旗军的一半,人数常年保持在10万人左右,所谓“通计中外禁旅驻防兵二十万有奇,而居京师者半之”,按照五行之制,“以五行相胜为用”,分为左右两翼,驻扎于各门保卫京师的安全,并作为总的战略预备队待命,随时派往其他地区参战。

“禁旅八旗”各旗分布简图

《钦定八旗通志》记载的八旗方位总图

其有亲军营、前锋营、护军营、圆明园护军营、步军营、骁骑营、健锐营、火器营、三旗虎枪营等编制,各支部队由在京师的1000多个佐领抽取80~90名壮丁编组而成。

《圣武记》

驻防八旗

驻防八旗主要布防于交通要冲和战略重镇,做为地方性战略预备队和警备部队,是清朝统治者以八旗制度为基础,结合明代戍防的做法而形成的,其驻防分布可以说是清代统治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关于驻防的分类,根据嘉庆朝《大清会典》所述,分为畿辅驻防、各省驻防、东三省驻防、新疆驻防(各个史书分类有所不同,如《清会典事例》就分为五类畿辅、盛京、吉林、黑龙江、各省、察哈尔游牧五类,此处便以《会典》为准)。

先说畿辅驻防。

这是专门指部署在京畿地区的八旗驻防,京畿驻防体系是在清初到康熙年间逐步完成的,其驻防点有25个,多数位于长城以内,沧州、保定以北地区,以顺天府周边以及长城沿线为重点。

畿辅驻防

其首要特征就是采用了“分散驻防”的模式,驻防地较多,而兵力分散,其大多数驻防点兵力只有50人左右,少数几个是100名~500名,兵力配置总体来看较为薄弱。这种兵力配置方式肯定是无力应对大规模攻势的,其主要是为了掌握情报,充当京师的外围警戒,阻止小型事变,而不是以优势兵力对抗强敌,毕竟10多万禁旅八旗所处的北京城就在直隶中心,大股强敌的扫荡可由禁旅八旗来完成。

其次,京畿地区属于层层驻防模式。其中京师外围的顺义(镶黄)、昌平(正黄)、三河(正白)、良乡(正红)、宝坻(镶白)、固安(镶红)、采育里(正蓝)、东安(镶蓝),最靠近北京城区,每旗分驻一处,是京师禁旅八旗防务的外围和延伸。而其他驻防点,如霸州、玉田、雄县等基本是两旗合驻,与距离京师更远的沧州、保定和属于直省驻防的太原、德州互为表里,声势联络,构成京师防务的外围。而在北部,长城沿线张家口、独石口、千家店、古北口、喜峰口等也有驻兵,各驻防地层层环绕,来保证京师的安全。

《钦定八旗通志》中关于畿辅驻防的记载

再说各省驻防。

这个驻防板块涵盖了除直隶以外的关内各省,其驻防体系形成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跨度,从顺治初年形成,到乾隆晚期才正式打造完毕。

各省驻防点

在清朝入关后的顺治二年,为镇压直隶、山东、山西等地人民的抗清活动,于是就在济南、顺德、德州、临清、徐州、潞安、平阳、蒲州八城各驻兵600名,此清廷各省驻防之始。

《清世祖实录》

但由于清初征战较为频繁,再加上控制区域不断扩大,清廷在各省的各处驻防点屡屡变动,并不稳定,但是有几处驻防点清廷还是牢牢掌握,坚决不发生位移和变动,分别是江宁、西安、杭州。

西安,十三朝古都,西北名城,政治意义巨大,而且还是屯驻重兵、储备粮草进攻湖广和四川的前进基地。在康雍乾时期,更是对付准噶尔汗国重要军事重镇,西北长城一线边防全以西安为后援;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六朝古都,还做过南明弘光政权的首都,又是南北水陆交通枢纽。这一西一东两座城市无论是战略地位还是政治影响皆举足轻重,堪为东西两大重心,清廷十分重视,早在顺治二年就向这两地大规模永久驻兵。

《清会典事例·卷一一二八》:顺治二年,设驻防江南江宁府左翼四旗满洲、蒙古兵二千名,弓匠二十八名,铁匠五十六名。陕西西安府右翼四旗满洲、蒙古兵二千名,弓匠二十八名,铁匠五十六名。

《清会典事例》

而随着时间推移两大城市的驻兵大有增加,雍正年间,像西安,在雍正年间为了加强西北边防防备准噶尔汗国,军力一度增加到7000多人,即便是太平时期,兵力也有6000多人,一度是各省之冠。江宁据嘉庆朝《大清会典》记载,其兵力规模为4546人。

至于杭州则是财赋重地,所谓“东南为天下财赋之薮”,又是“江海重地,不可无重兵驻防,以资弹压”,故于杭州设立驻防。顺治十六年为了应对郑成功的袭扰,又在京口(镇江)设立八旗驻防。在雍正七年为了加强对东南滨海地方,又在乍浦设立水师营。包括江宁在内,江浙地区一连设了4个驻防点以加强防御,可见清廷对这块“财赋之地”的重视程度仅次于京畿和龙兴之地东北。

《京口八旗志》

而在山东地区,由于其事关漕运,清廷万分重视,遂先在顺治年间在事关漕运之重镇德州设立驻防。雍正七年,为了缓解八旗生计,同时震慑山东沿海地区,设立了青州驻防,与德州驻防东西呼应以加强对山东的控制,“山东青州府,为适中要地,内与陆路各营,声势联络,外与沿海营汛,呼吸相通,设立满洲兵驻防,可以资弹压而重保障”。康熙五十九年,由于河南居天下之中,而开封又系“天下要冲”,清廷遂在开封府设立驻防。

《清世宗实录》

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清廷又在福建福州、广东广州设立驻防。在平定三藩之乱时,鉴于荆州战略位置重要,《天下郡国利病书》言荆州“自古为重镇,居江左上游,介巴蜀要会”,“北得之,则据吴、楚上游以制南土;南得之,则据襄、汉要地以图北方”,清廷在与吴三桂作战时,在洞庭湖一线反复争夺,足见此地的重要性,是故在康熙二十二年重兵驻防荆州。荆州驻防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驻兵数量几乎与西安驻防等量齐观,常年保持在5000余人,但清朝晚期一度达到了7228人。

《荆州驻防志》

而四川成都做为西南地区与中原、东南各省区交往的交通枢纽,又鉴于与准噶尔汗国争夺西藏的需要。遂在康熙六十年在成都设立驻防,最初以副都统统辖,直到在大小金川之役结束后,才设立将军级驻防。

而在长城一线为了对付准噶尔汗国以及控制漠北蒙古,又相继设立了右卫、归化城、宁夏、甘肃凉州、庄浪等驻防地。(准噶尔汗国厉害啊!直省驻防点20个,有6个是为了应对它的威胁)

综上所述,各省驻防八旗大致有5条驻防线,都是清廷经过长期策划,深思熟虑的结果,第一条为由直隶经过宁夏、绥远至凉州的长城驻防线;第二条为由青州、德州为起点,经过开封府到西安的黄河驻防线;第三条为由北京经德州至杭州的大运河驻防线;第四条是江宁至荆州到成都的长江驻防线;第五条是杭州经过福州、广州的沿海驻防线。每个线上的点对清朝都非常关键,占据了富庶地区、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

其兵力分布特点也不同于畿辅驻防、东北驻防,采用了在重点要地集中驻扎布防的原则。而大的驻防点一般设置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河南、湖北等地,因为这些驻防所在区域富庶,税收相对充足,粮米物资丰富。而西北由于相对贫瘠,粮饷压力较大,但由于军事因素,又不能弃之不顾,只能用有限兵力进行设防。

嘉庆朝《大清会典》各省驻防兵额,注意原书有印刷错误,庄浪“步甲七十”变成了“步甲七千”

东三省驻防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其驻防体系从顺治年间开始打造,至康熙二十二年正式形成,采用了与内地截然不同的军府模式来管理,有别于总督巡抚制度,盛京做为清廷东北驻防区的留都,其防守最为严密,占据了整个东北44个驻防点的大半,而又以盛京城兵力最厚,有将近7000人,其他驻防点大多兵力数百,对盛京形成了拱卫之势,这就有点像禁旅八旗和畿辅驻防的关系,由山海关向盛京大道沿线上有大量驻防点分布,这极有可能是为了加强与陪都盛京军事联络,一旦有事,能让禁旅八旗沿着山海关大道迅速驰援盛京,保护这个龙兴之地。

盛京驻防兵力分布

吉林驻防兵力分布

黑龙江驻防兵力分布

而吉林、黑龙江驻防点相对较少,兵力分配相对平均,其总兵力也比盛京少的多。根据嘉庆朝《大清会典》统计,盛京有兵18340人,吉林有兵10279人,黑龙江有兵6742人,显示出一种内重外轻的格局,越向北,境域越广,而兵力越发单薄,控制力越弱,这主要是因为驻兵环境严酷,后勤供应艰难,缺乏治理的经济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东三省驻防有别于内地驻防,其驻防兵员边疆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很大,尤其是黑龙江少数民族兵员占据了很大比例,就比如说黑龙江将军的治所齐齐哈尔城,根据《钦定八旗通志》记载,有八旗满洲960人,索伦、达呼尔兵960人,巴尔虎兵240人,汉军250人,占据了几乎一半。

东三省驻防兵力分布

《钦定八旗通志》

新疆驻防

新疆驻防发起较晚,清廷在消灭准噶尔汗国后,即根据南北两路的叛乱形势,进行驻防兵的设置,清高宗认为“回部与伊犁不同,伊犁入我版图,控制辽阔,不得不驻兵弹压,至回部平定后,不过拣选头目,统辖城堡,从前准噶尔之于回人,亦祇如此。……。至伊犁则必需大兵驻防”。

《清高宗实录》

根据乾隆皇帝重北轻南的战略指导下,清廷在伊犁为中心的北疆屯驻大量精锐兵力,在伊犁将军设置后,清廷将厄鲁特营、锡伯营、察哈尔营、索伦营等少数民族官兵迁徙至伊犁周边。乾隆三十一年,又令来自陕甘地区的原热河、庄浪、凉州等地的满蒙官兵4240人于惠远城驻防,来自西安满、蒙八旗官兵2000多人在惠宁城驻防。至嘉庆年间,兵力高达15140人,大部分集中于北疆,驻防点为惠远城、惠宁城、乌鲁木齐、塔尔巴哈台、巴里坤、吐鲁番。而在南疆,只有叶尔羌、喀什噶尔、哈密等城各有数百八旗兵驻守。

新疆驻防

新疆驻防兵力分布

‬绿营分布

绿营是在清朝入关后建立的,尤其是在直省内,八旗虽然占据了18个重要的驻防点,但这并不足以将军事力量覆盖全国,仍然有大量的“空白”,而这些“空白”则由60万绿营兵分布全国来填补。根据地形和作战需要为原则,分为直隶、山东、河南、闽浙、两江、山西、湖广、四川、两广、云贵、陕甘等十一个军区,军区以下,分为66镇将军事力量覆盖全国。

从内地的驻防原则上看,各省八旗兵集中屯驻,以求合力;而绿营则分散屯驻,务求其分。尽量将绿营兵化整为散,这样做的目的是有两个:一、在八旗集中驻屯的情况下,利用绿营兵将自己的军事触角往下延伸,利用绿营的防汛(绿营编制以大到小为镇、标、协、营、汛)制度,在全国构成星罗棋布般的网罗,深入到偏僻地区达到维护治安的目的。二、分散绿营的力量,以达到防备绿营的目的。其目的就是使聚集一处的禁旅八旗和各地驻防可以以整制散。

嘉庆朝《大清会典》记载的绿营布防情况

而从职能上看,地方的驻防八旗一般只负责作战任务,其余如缉捕罪犯、查拿邪教、守护衙门等事都交给绿营来处理,而八旗驻防则不负责民事,退居二线,做为一种潜在的威慑力量监控绿营。

综上所述,驻防八旗控制全国重要城镇和地区,并负有地方警备部队和监视绿营的职能,绿营在八旗未能及之处形成细致的控制网络,形成了清代覆盖于全国的军事体系以维护其统治。

引用文献:《清会典事例》、《清世宗实录》、《清高宗实录》、《清世祖实录》、嘉庆朝《大清会典》、《钦定八旗通志》、《荆州驻防志》、《天下郡国利病书》、《京口八旗志》、《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

0 阅读:67

看史论史说史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