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年沧海桑田,恐龙曾独步天下,人类却在短暂100万年中绽放智慧之光。我们同源哺乳动物与恐龙的世系,实则更深的是恐龙与四足兽的血脉关联。
逾5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生物大爆炸,一时间种类繁多,宛如繁星点点。随着大地板块的移动,植物悄然踏上陆地,为生物的大陆生活积聚力量。
最初,节肢动物以其结构之简便,“改良”之易,率先适应了高氧的大气环境,独享了最初的陆地“福祉”,然而,简单的构造基础使它们与霸主宝座擦肩而过。随着爬行动物的兴起,古老的巨虫时代落下帷幕,成为爬行动物口中的美食。
爬行动物的兴起,带来了物种多样性的繁荣。各路强者并立,但无人能独霸天下。那时,合弓纲与蜥形纲尚属默默无闻,真正决定命运的转折点,是那场持续200万年的大雨——卡尼期洪积事件。
当时,大地板块汇聚一堂,水汽难以深入内陆,火山频频喷发,炎热的气候加剧土地的荒漠化。无数生物在这场天灾中朝着耐旱方向进化,即便如此,自然的屠刀仍未放下。
约2.32亿年前,辛梅利亚板块脱离,引发了现今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的兰格利亚火山大规模爆发。气候持续升温,海水大量蒸发,聚集在大气之中,海陆生物均遭重创。
盛极必衰,火山的宣泄延续了500万年,终于触及了地球的极限。气温与大气在某个瞬间突破了临界,气流如沸腾之水,一片混乱,冲入陆地深处。雨水如同被禁锢的恶魔,破笼而出,对尚未反应的抗旱物种进行了死神般的洗礼。
就在这场大雨中,占总数5%的蜥形纲动物似乎窥见了命运的秘密手稿,在其他物种纷纷倒下的同时,它们的数量却大幅增长,最终在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后占据了地球物种的90%之多,它们正是恐龙。
恐龙的兴起,得益于他们提前进化出了双足奔跑和越来越长的脖颈。雨季来临,曾经稀疏的草原褪去,植物为躲避水浸和争夺阳光而向高处生长,裸子植物的森林快速崛起。当“草”从地面攀升至树梢,大量食草动物随之灭绝,而恐龙则利用其独有的优势,悠然享受着地球最丰美的食物,迅速填补了生态的空白。
而兽族的祖先们,只能获得微薄的能量,维持着较小的体态。它们夜行于树林与洞窟,恐龙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内部竞争愈发激烈。丰富的食物使得恐龙体型日增,而食肉恐龙为了捕食植食性恐龙,也不得不随之增大体型。这个循环持续了1.7亿年,文明之门对他们始终紧闭。
文明,对恐龙而言,是种多余。文明需要大脑占据身体2%的比重,这会导致恐龙的“低头症”。霸王龙这样的掠食者,面对满地的食物,生存无须“费脑”。虽然大脑只占身体的2%,却消耗了20%的总能量。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这不利于物种的发展。大脑的发育,对于当时的恐龙来说,并无法根本上提升生存优势,因为顶级掠食者的配置已是当时的最优选择。只有少数能量消耗少的恐龙可能发展出较大的大脑,但驱动力不足,进化速度缓慢。科学家们发现,大脑占比较大的恐龙,如已知最聪明的伤齿龙,体型都较小。
人类的兴起,是夹缝中求生的奇迹,有着强烈的生存驱动,特定的环境因素和个体特质,以及偶然的基因变异。因东非的森林变草原,人类的祖先不得不下树求生,却无利牙尖爪与其他野兽抗衡。天性中缺乏攻击性,迫使他们依赖群体,互相协作。食物稀缺,促使他们改变食性,间接促进了大脑的发育;而智力的提升,又使他们更容易获取食物,形成智力发展的正反馈。
无论人类、恐龙或微小的细菌,都在不懈追求生存和繁衍这一共同目标。生物的进化,无既定方向,也无巅峰之说,需要的只是对环境的随机适应。当灾难的小行星降临、食物资源匮乏时,那些看似脆弱的恐龙,却展现了惊人的生存力。
基因一直存在着暴力[静静吃瓜][静静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