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留下四人防止司马懿谋反,本来万无一失,可惜全被曹丕整没了

蜀山史道 2024-09-27 10:15:0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曹操在临终前,可谓用尽心思,他留下了四位得力干将,专门用来防范司马懿的谋反,原本是天衣无缝的计划。

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精心安排却被曹丕一手破坏了。原本的四道防线,硬生生被他的操作整没了,司马懿也因此逐渐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曹操布下的防反局本该固若金汤,曹丕到底做了什么,竟让大局发生逆转?

曹操的先见之明

曹操可不是一般人。这位三国时期的枭雄不仅善于用兵,还有一双识人的火眼金睛。在他眼里,司马懿就是个不安分的主。

曹操觉得这小子心眼多,野心大,迟早会给曹家带来麻烦。他曾多次暗中观察司马懿,发现这个年轻人城府极深,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但曹操也不是莽夫,他知道不能轻易动司马懿。一来司马懿出身名门,在士族中有不小影响力。二来人家爹还举荐过自己,贸然下手容易落人口实。

更何况司马懿在曹操面前一直装得人畜无害,曹操也找不到正当理由收拾他。这种情况下,贸然出手不仅可能引起朝野震动,还会让其他臣子心生疑虑。

于是曹操玩起了绵里藏针的把戏。他表面上重用司马懿,实际上却在暗中布局。临终前,曹操特意叮嘱儿子曹丕要提防司马懿,还留下四员大将作为防范。

这四个人分别是猛将张辽、亲信曹洪、亲弟曹彰,以及女婿夏侯尚。曹操认为,这四人各有特点,能够形成一个牢固的防线,牵制司马懿的野心。

曹操觉得这四个人各有特点,能够牵制司马懿。张辽武艺高强,在军中威望极高。曹洪是自己的亲信,对曹家忠心耿耿。

曹彰是曹丕的亲弟弟,武艺高强。夏侯尚则是自己的女婿,与曹家关系密切。有这四人在,曹操认为司马懿翻不了天。这四人就像四座大山,压在司马懿的头上,让他无法轻举妄动。

曹丕的短视之举

谁知道曹操刚走,曹丕就把老爹的话当耳旁风。他不但没防着司马懿,反而把那四个人一个个都整没了。

曹丕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父亲的遗愿,更是为日后的政权更迭埋下了祸根。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这四人对于维护曹魏政权的重要性。

张辽是个猛将,但曹丕非要他带病出征。结果张辽一去不返,病死在了江都。这下子,曹魏少了一员大将,司马懿少了一个强劲对手。

张辽的死,不仅是军事上的损失,更是朝廷失去了一个忠心耿耿的重臣。他的离去,让司马懿在军中的影响力有了扩张的空间。

曹洪是曹操的亲信,在朝中根基深厚。可就因为曹洪没借钱给曹丕,曹丕一怒之下就把他贬为了平民。

曹洪失势,朝中又少了一个能制衡司马懿的人。这种因私废公的做法,显示了曹丕治国的短视。他没有意识到,曹洪的存在对于维护朝廷平衡的重要性。

曹彰是曹丕的亲兄弟,武艺高强。但曹丕疑心重,觉得弟弟可能觊觎皇位,就把他也给收拾了。据说曹彰的死跟曹丕脱不了干系。

这种兄弟相残的行为,不仅削弱了曹家的力量,也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曹彰的离去,意味着曹魏失去了一个能够在军事上与司马懿抗衡的重要力量。

夏侯尚是曹家的女婿,本该是曹丕的左膀右臂。可夏侯尚不喜欢曹家的女儿,反而宠爱小妾。曹丕一气之下,把夏侯尚的小妾赐死。

夏侯尚郁郁而终,曹丕又失去了一个得力助手。这种因私情干预朝政的做法,不仅失去了一个重要盟友,也让其他臣子对曹丕的为人产生了怀疑。

就这样,曹操留下的四大防线,在曹丕手里全部崩溃。司马懿的政治对手一个接一个倒下,他的处境反而越来越好。

曹丕的这些举动,却为司马懿日后的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他的短视和自私,让曹操精心布置的防线形同虚设。

司马懿的步步为营

别看司马懿被曹操防着,其实这家伙精得很。他深知曹操对自己有戒心,所以在曹操面前总是装得低调谨慎。

这一招还真管用,曹操虽然疑心,但也找不到什么把柄。司马懿的这种行为,展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极强的忍耐力。他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隐藏锋芒,等待机会。

司马懿还善于抓住机会。在曹操选择接班人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曹丕这边。这一手棋走得妙,为他赢得了曹丕的信任。

曹丕登基后,司马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这种政治选择,显示了司马懿的远见卓识。他准确地判断出了局势的走向,并及时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更绝的是,司马懿还懂得借力打力。当诸葛亮率兵北伐的时候,司马懿成了抵御蜀军的主力。他打得不温不火,既没让诸葛亮占到便宜,也没把蜀军彻底赶跑。

就这么吊着诸葛亮,司马懿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这种战略,既保全了自己的实力,又让朝廷离不开自己,可谓一石二鸟。

司马懿的政治手段可谓高明。他善于观察局势,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无论是在曹操时期的低调行事,还是在曹丕时期的积极表现,都显示出他的政治智慧。

曹魏的权力真空

曹操走后,曹魏的江山并没能坐稳。曹丕只当了七年皇帝就驾崩了,接着是他儿子曹叡。

曹叡倒是比他爹多坐了几年,可也就十三年就去世了。这种频繁的帝位更替,导致朝政难以延续,也给了野心家可乘之机。

这父子俩前后才二十年,朝政都还没理顺呢,皇位就传到了一个小孩子手里。这下可好,朝中出现了权力真空,正好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

小皇帝年幼,无法真正掌控朝政,这就给了朝中大臣们争权夺利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像司马懿这样的老臣自然就成了关键人物。

司马懿这人不得了,活得比谁都长。他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又熬死了曹叡。等到小皇帝即位的时候,司马懿已经是朝中的老资格了。

他在朝中根基深厚,手握重兵,几乎成了曹魏的实际掌权者。这种长寿,加上他多年积累的政治资源,让他在权力的争夺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曹魏的这种权力真空,不仅是因为帝王更替频繁,更是因为缺乏有力的制衡机制。曹操留下的那四个人本应该成为这种制衡的力量,但在曹丕的短视之下全部被废。

权力真空的出现,也反映了曹魏政权的内在脆弱性。虽然曹操建立了强大的帝国,但他没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继承和治理机制。

这种制度上的缺陷,最终导致了曹魏的迅速衰落。相比之下,司马懿家族的崛起,恰恰抓住了这一制度漏洞。

司马懿的最后一搏

司马懿年过古稀的时候,终于等到了他的机会。那时候的曹魏朝廷,已经被他和他的儿子们把持。文臣武将,大多都是他们的人。

这种局面的形成,不仅是司马懿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他多年经营的结果。他巧妙地利用各种机会,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朝廷的各个要害部门。

趁着小皇帝还年幼,司马懿发动了一场政变。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一举铲除了与他作对的大臣。

从此,曹魏的朝政大权落入了司马家手中。这场政变的成功,标志着曹魏政权实际上已经易主。虽然表面上还是曹氏天下,但实际掌权者已经变成了司马家。

虽然司马懿本人没有称帝,但他为司马家篡夺曹魏江山铺平了道路。在他之后,司马家的子孙们继续蚕食曹魏的权力,最终建立了晋朝,完成了对曹魏的篡夺。

这个过程虽然漫长,但每一步都是在司马懿奠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他的政治智慧和远见,为子孙后代创造了夺取天下的条件。

司马懿善于培养和提拔家族成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权力网络。这种家族式的政治运作,最终使得司马家能够顺利接管曹魏政权,建立自己的王朝。

《——【·结语·】——》

曹操的远见最终败给了历史的洪流。他精心布置的防线在曹丕手中崩塌,为司马懿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司马懿凭借过人的政治智慧和惊人的耐心,在曹魏权力更迭中步步为营,最终实现了对曹魏的篡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

-1 阅读:42

蜀山史道

简介: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