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6条马路3座雕像1座公园的名称,都是为了纪念一位民族英雄

百花争艳才是春 2024-05-26 22:36:04

武汉这座中国中部地区的重镇,曾经做过中华民国的临时首都,而且是孙中山先生的理想定都之处。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的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武昌首义”一词从此载入中华民族的历史史册。武昌新军进行的起义并非全国首次的反清武装暴动,为何却被称为“首义”呢?因为“武昌首义”是由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孙中山先生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称:武昌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

武昌首义的成功引起了全国的响应,武汉有一呼百应的地位,拥有九省通衢的交通,这使得孙中山先生曾一度萌发了让民国政府定都武汉计划。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孙中山曾经两次访武汉,第一次是在1894年的夏天,他到天津上书李鸿章无果后,于南返途中“深入武汉,以观长江之形势”,第二次是在1912年4月辞去临时大总统之后,来武汉汉进行了4天的访问,孙中山先生两次深入武汉,对武汉更有了深一步的了解,以致有了将中华民国的首都定在武汉的想法。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武汉应成“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与“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主张“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孙中山先生早在1912年1月刚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后,就批示务必将汉口(武汉三镇之一)首义之区建成模范之市。同年4月访问武汉期间,孙中山先生向群众演说时指出,武(武昌)、阳(汉阳)、夏(汉口)三镇宜连成一片,之后,又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提出以桥隧联络武汉三镇的方略。

从实践情况来看,孙中山先生对湖北的影响,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产生燃起了火苗。19世纪末,出国留学风气渐开。在赴日留学生中,湖北籍学生最多。湖北各地的学生们普遍接受了西式文明的启蒙,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东京中国同盟会成立,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的重大事件,参加成立大会的72人中,有湖北人19人。据武汉相关的文史专家们的介绍,辛亥革命前后,武汉是孙中山较为关注的重要战略城市。

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前后刚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后,便批示务必将汉口首义之区建成模范之市。武汉市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于1906年建设了老汉口最重要的商业交通干道,贯穿整个汉口中心区,其总长8445米,命名为中山大道。武汉市还先后建造了民权路,民生路,三民路,民主路这些与孙中山先生相关联的道路。早在1933年,武汉市就在老汉口最繁华地带的六渡桥十字路口,也是三民路、民权路、民生路交汇之处,矗立了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一座,这是老汉口最显著的地标“铜人像”。

在武汉市武昌区繁华的闹市区辛亥革命博物馆前,也矗立着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在武汉市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周边,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有一条全长4193米的胡林翼路,建国后被改名为民主路。武汉市汉口中山公园始建于1910年,它最初叫西园,1928年李宗仁先生等认可,将汉口第一公园的西园改名为中山公园,2009年11月,全国首座孙中山与宋庆龄双人铜像在公园胜利广场落成,这一天恰好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3周年纪念日。武汉6条马路3座雕像1座公园的名称都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

1 阅读:331

百花争艳才是春

简介:将美妙的图文与大家共同分享,展现百花争艳的祖国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