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已经走出钢铁机器制造的重工业时代,走向光通讯等智能时代

百花争艳才是春 2024-06-03 11:35:46

武汉市是中国近代制造业的发祥地之一,是晚清时期全国最重要的制造工业中心城市。1840年英国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雄厚经济实力,悍然对中国发动侵略领土的鸦片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历程。1861年汉口(武汉三镇之一)被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任由列强开辟租界,设立领事。俄商汉口顺丰砖茶厂的建立标志着武汉近代制造业的诞生,19世纪80年代,武汉地区输出的砖茶占全国60%。汉口因商业繁荣,西方列强数年时间内就在汉口建造了制造工厂达40余家。

1890年,晚清名臣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在现在的武汉汉阳创办了汉阳铁厂,这是当时中国第一家钢铁厂,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开始起步,汉阳铁厂的诞生还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对随后中国的重工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1月,汉阳铁厂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张之洞在湖广总督16年任上,建造了汉阳铁厂、纺织厂、兵工厂、京汉铁路,汉阳铁厂是从英国、比利时引进的先进冶炼设备建成的全国最大铁厂,是亚洲规模最大、技术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是“东半球首屈一指的钢铁基地”。

建国初期武汉市是中国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都市,中苏两大邻国因为在二战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在中国建国后的头等大事是将新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强国这个方面,苏联方面在关键时刻给予了新中国极大的帮助。苏联最显著的标志援助就是帮助中国建设156个工业项目。苏联方面援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中,武汉市就占了其中的7项,它们分别是: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武昌造船厂;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武汉青山热电厂以及武汉长江大桥。正是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这些核心的重工业撑起了武汉重工业的大半边天。

从1959年到改革开放初期,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这三个直辖市,位居全国第四名。1958年位于武汉的“武字头”企业开始进入各自的高光时刻,这一年武钢炼出第一炉的铁水,武锅历史上的第一台锅炉试制成功,武船造出了中国的第一艘潜艇,武重建成投产开始生产自己的机床……。武汉为四大“武字头”企业,为我国工业发展装上了强有力的“心脏”。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武汉市已形成了冶金、机械制造、纺织三大支柱产业和食品、化工、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当时的武汉在钢铁及深加工、汽车与装备制造等拥有产值超过千亿的产业。

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几乎是排名世界第二国家的8倍,全部钢铁行业几乎都处在一个亏损的状态。其原因第一是产能过剩,第二是很多新型的科技材料代替了钢材。而且到了2023年我国的钢产量还在不断攀升,钢铁产量高于消费量带来了钢价的下滑。武汉市的钢铁产业与机器制造包括造船等传统的重工业体系受到了市场冷落的巨大冲击,好在武汉市及时进行支柱产业转型,对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武汉传统的产业体系包括冶金、机械制造、纺织、食品、化工、医药等产业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并利用城市的高科技人才积聚优势创造了一批新的支柱产业。

武汉新的支柱产业包括:“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建造、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绿色环保、文化旅游九大支柱产业。武汉市还培养壮大了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氢能这些新兴产业,计划发展了电磁能、量子科技、超级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科学、深地深海深空这些未来产业。目前,武汉在算力布局上处于全国领先。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共同构成全国首个集人工智能和超算为一体的多样化云服务算力集群,武汉目前向智能时代大刀阔斧地迈进。

1 阅读:218

百花争艳才是春

简介:将美妙的图文与大家共同分享,展现百花争艳的祖国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