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的深度眼光:对华军事威慑反而更容易引爆台海战争

邵永灵 2024-06-03 09:31:05

“对华军事威慑反而更容易引发台海冲突”,这是美国华府一家智库的高级研究员迈克·史怀恩之前所作出的一个判断。过去无论是美国政坛还是美国的战略学界几乎都一致认为,如果想要阻止大陆对台“武统”,美国必须要加强对大陆的军事威慑,以发挥所谓的“吓阻”作用。

美国加强对华军事威慑只会让台海变得更加危险,它无助于台海和平

不过在迈克. 史怀恩看来,这种做法根本就是“提油救火”。他认为,拜登为了“吓阻”大陆对台“动武”,甚至不惜亲自下场,先后多次公开表示:美军会在战时“协防”台湾。拜登的做法不仅不会起到让台海局势降温的作用,甚至还会加大解放军在台海的备战准备,然后双方会陷入一个螺旋式升级的互动过程,当局势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任何一个预判或意外事件都会点燃台海战火。就像1914年的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产生的后果一样,当时谁都不会意识到,这起看起来很偶然的刺杀事件竟然会点燃整个欧洲的战火。

最后迈克. 史怀恩认为:华盛顿现在应该做的不是“安抚台湾”,而是“安抚大陆”,采用行动恢复其一个中国政策的可信度,采取有意义的行动来结束现有的恶性循环。

迈克. 史怀恩的这篇文章曾被外界评价为很值得中美,尤其是美国冷静思考的深度文章。从现实角度分析的话,这篇文章确实带有很大的理性,更可以说它是一种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下面来分析一下这篇要让美国头脑冷静下来的深度文章。

(一)美国对华威慑无助于台海和平

一直以来,美国政坛以及美国的战略学界普遍认为:要阻止大陆对台“动武”,就需要增大对华战略威慑,其中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吓阻力”非常重要。这里所谈及的“吓阻力”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三个层面,其中军事层面的“吓阻力”被认为是一大核心。

“军事吓阻力”主要分为两个主线:一个是增加台当局的军事实力,这里面主要包括加大对台当局的武器输入,加紧训练台军、迫使台当局加大军费支出、打造更多的民间后备武装力量等,对于台当局加强“吓阻力”一事,事实上美国人也没有指望台军能够打赢这场仗,毕竟两岸之间的实力差距太大了,这不是几件武器就能够弥补,美国人的战略目标是通过武装台当局加大解放军对台作战的“成本”,一旦“成本”增大的话,相关的“吓阻力”自然会产生“效果”。

一直以来,美国政坛以及战略学界普遍认为,现在必须要加强对台当局的扶植,从而增加所谓的“吓阻力”

另一条主线则是美军自己加大对华军事威慑。随着“大国竞争”的开启以及西太平洋局势的日趋紧张,美国开始把更多军力向印太地区转移,美军还在不断推出各种新式武器以及战术战法,似乎是在为战时“介入台海”做各种潜在准备。

此外,美国军方的一些高官也会时不时地放出要介入台海、做好与解放军“迎头相撞”等言论,这是在“意愿”层面加大对华“吓阻力”。

在美国看来,过去几十年自己在台海辛苦构筑的“战略平衡”已经崩塌。“战略平衡”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不过近年来随着大陆的实力迅速提升,两岸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而中美两国的实力差距不断缩小,在此背景下,美国之前构筑的“战略平衡”自然要崩塌。为了阻止大陆对台“动武”,美国开始加大军事投入,试图增大对华军事威慑。

不过美国国内有人对此发出了一种质疑:美国的对华军事威慑能够“吓阻”大陆对台“动武”吗?有专家学者直言:这种战略是在“提油救火”,只会更容易引爆台海冲突。

2023年年初,美国华府智库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迈克·史怀恩曾在《外交家》网站上投书了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核心论点:美国现阶段以升高军事威慑为中心的政策,不仅不能阻止、反而会引发台海战争。如果把台海当作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竞争焦点,这很容易因战略误判而引发军事冲突。这篇文章发出后曾被外界评论为:值得美中双方,尤其是美国冷静深思的分析。

据称迈克·史怀恩还身兼中美危机管理项目负责人,经常为美国政府提供中美危机管理的建议。从这一点看的话,迈克·史怀恩在观察潜在危机方面可能要比其他的战略学者看得更远。

事实证明,所谓的“吓阻”是一种错误战略,它无助于台海和平,更会让中美两国关系面临风险

他在文章指出:过去一年,华盛顿和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的紧张关系显著升级,很多美国战略家纷纷提出“警告”:大陆对台“动武”的概率在增大,为了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华盛顿必须依赖军事威慑来吓阻台海冲突的出现。

史怀恩表示:他对此持相反的立场,这种做法不仅无益缓解台海局势,更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提倡“武力威慑”的人经常会认为,大陆想要通过军事手段取代美国成为“亚洲地区的主导力量”,而推动台湾回归则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与此同时,一旦中国控制台湾并掌握进入太平洋的军事通道,中国就具备威胁夏威夷和美国本土的能力。因此,美国唯一的选择是扩增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推动日韩等盟友大幅增加军费开支,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向台当局靠拢,使其成为亚洲事实上的“安全盟友”。言外之意就是:“台湾是战略要地,绝不能让大陆实现国家统一”。

事实上,持这种“战略思维”的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修昔底德陷阱”的影响,他们认为大陆的崛起会按照“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论逻辑去主动挑战美国的霸权,这种想法完全是一种脱离现实的臆测,这在某种程度上把台海局势的影响放大了。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目标很清晰,就是要完成国家统一。所谓的“主导亚太地区”根本就是美国在极不自信、对自身实力质疑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恐惧认知”。马斯克之前在采访中曾表示:大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国家统一,就这么简单。言外之意是其他的分析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史怀恩接下来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这种基于台湾战略价值和中国区域霸权意图的分析非常值得怀疑。他称:从过去历史看,华盛顿和北京从未将台湾视为该地区的战略要冲。统一台湾对中国而言是领土完整和民族自豪感问题,若从纯粹的军事角度来看,北京收回台湾后将因此拥有对日、韩或其他亚太国家(包括美国)的决定性影响力,这种推论很难站得住脚。

事实上确实如此,拿下一个台湾就能让美日韩受到决定性的影响,想一想就是一个笑话,或者说是一种无知。台湾岛距离美国本土有万里之遥,它会如何对美国产生影响呢?这种思维模式根本就站不住脚。

美国的战略学者们往往还会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协防”台湾与美国对日韩的盟国承诺息息相关,一旦坐视大陆收回台湾的话,这只会让其他盟友对美国的安全承诺发出质疑。

美国国内似乎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认为大陆拿下台湾会产生决定性影响,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这种说法更属于无稽之谈,从1979年之后,美国对台当局可没有明确的“安全承诺”,他们也从未明确表达过“台海爆发冲突,美军一定会来”这句话。如果真有“安全承诺”的话,美国还需要在过去半个多世纪搞所谓的“战略模糊”吗?其实说到底还是美国长期的“对华遏制战略”在作怪,而现在美国又开启了“大国竞争”,把大陆当作首要对手,自然不会放过打“台湾牌”。

(二)中美螺旋上升的敌意可能会加剧台海局势的紧张

史怀恩认为美国以战略理由在台海问题上采取威慑手段,这与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不符。一个中国政策一直是1972年以来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基础,如果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越线”,像给予台湾“外交承认”,或是在威慑政策下让台湾成为“国防安全上的盟友”,大陆无疑地会做出强有力的回应,其中必然会包括采取武力手段,由于美中双方都是核大国,在双方均避免升级为核战的前提下,任何军事冲突的胜利都是有限的,美国未来很可能因为台湾问题留下与中国之间长期的军事冲突。

近年来由于“大国竞争”的因素,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也正悄悄地发生变化。拜登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大陆对台进行“武统”的话,美军将会进行军事干预。这被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在台海问题上长期的“战略模糊”立场已经松动了。现在有一个趋势越来越值得关注:美国愈发倾向将台湾视为“安全上的盟友”。一位美国高级国防官员在国会作证时曾表示,台湾确实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整个防御阵地的关键战略节点,似乎暗示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反对台海两岸的统一。

而这些现象足以让北京方面相信美国正在扬弃一个中国政策。届时大陆的回应政策必定是增加对台军事施压,同时增强自身阻止美国军事干预台海的能力。此时美国将反过来把大陆对台军事施压看作是要对台“动武”的迹象,双方将因此陷入一个螺旋式升级的互动过程,相互指责对方造成情势恶化,这时任何一点误判或意外都可能引爆军事冲突。

这确实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敌意,美国看到大陆军事实力提升,开始打“台湾牌”遏制大陆,而台当局也很配合,顺便操作“抗中保台”;看到美国来这么一个动作,大陆势必要在台海展开“反制”;看到这一幕后,美国人又开始紧张了,担心大陆突然对台湾“动武”,从而让美国彻底失去打“台湾牌”的机会,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从各个层面升级对台当局的支持,政客窜台、加大对台军售;这被大陆视为美国在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在此背景下,解放军势必会在台海展开军事反制行动。之前就有岛内军事专家总结称:但凡是有美国政客窜台、美国开启新的对台军售,这势必会引发解放军在台海的“海空联合战备警巡”。总之这对双方而言是一个循环上升的恶意。

中国的目标很清晰,那就是实现国家统一,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

史怀恩称:如果中美希望避免因台湾问题开战,就必须采取有意义的行动来结束现有的恶性循环。中美都应拒绝军事对抗的策略,也不能将台湾问题作为中美战略竞争升级的焦点。华盛顿必须通过行动来恢复一个中国政策的可信度,以对等换取中国采取可信的行动来表达明确地、持续地支持和平统一的立场。

史怀恩分析称:华盛顿长期以来限制对台“非官方”与“不涉及高级官员”的互动模式应坚持下去,同时拒绝任何单方面将台湾从中国“分离”出来的构想,美国应该向北京做一个清晰地澄清:自己不仅不支持“台独”,而且反对“台独”,以此来获得大陆的信任,在此背景下,大陆在台海展开的军事力度势必会降低,台海紧张局势将会得到控制。

在文章的最后,史怀恩表示:自己的想法可能是一个遗憾,在目前中美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双方都以威慑为中心进行激烈竞争,上述一切有助台海和平的作为很难实现。史怀恩建议华盛顿和北京将台湾挪移出战略竞争的场域,并建立真正的合作与持久关系的基础,而不是无止境的相互抵制,如此才能停止因台湾问题的分歧让双方关系恶化,否则美国不断的对华军事威慑只会增加螺旋式敌意,最后很有可能会因为中美关系的恶化而爆发台海战争。

史怀恩从危机管控领域所做的判断确实很值得深思,一旦中美关系恶化到一定程度,台海局势有可能会到一触即发的地步,届时任何一个意外事件都会造成战略误判,从而在台海引发一场战争。

相似的案例在过去屡见不鲜,一战之前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沙俄之间的关系均经历了螺旋式敌意的上升,最后各方之间经过排列组合形成了相互对抗的两大军事集团,可以说1914年之前的欧洲已经坐到了火山口上,一个突然而来的火星就能够点燃整个火山,让岩浆直接火山口喷出。1914年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直接扮演了火星的角色,或许连枪手普林西普都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枪竟然开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不会放弃打“台湾牌”,因为他手中已经没有更多的牌可打

但美国会放弃打“台湾牌”吗?当然不会,在“大国竞争”中,美国手中的牌其实很有限,而台湾就是其中的一张,况且即使美国的对外政策也不是拜登一个人说了算的,在对台问题上,美国国会在很大程度上已分割了拜登政府的权力,这些议员大多都是草根出身,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台海问题的复杂性,只知道借台海问题为自己捞政治利益,这也造成了台海问题的错综复杂。

5 阅读:616
评论列表

邵永灵

简介:军事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战略,军事战略,核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