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或将被各国搬空,女王去世后各国讨债,中国文物何时归

澜澜有话说说 2024-03-31 14:28:39

大英博物馆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赃物博物馆”,其中有97%的文物,都来自他国。

毫不客气地说,每个文物,都是英国侵略他国的见证。

因此,“大英博物馆何时归还各国文物”也成了世界人民心中的共同疑问。

2022年9月,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让英国群龙无首,一时之间,各国纷纷借此机会向其讨债,中国网友也发出恳切言语,询问中国文物何时还。

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嘴硬的侵略者

一战前后,英国一直没有摘取“侵略者”的称号。

英国历史学家斯图尔特·莱科克曾在研究中也提到:在不同时期,英国曾侵略了地球上几乎90%的国家

从16世纪开始,英国就开始了对外扩张的历史,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在内的国家。

他以殖民控制和贸易扩张的方式,实现了经济方面的飞速发展,这才有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落脚于英国。

在侵略过程中,钱、权、人成了英国主要拿捏的对象。

或许对于他国被英国人侵略的损失,鲜少有人知道,但中国遭受英国侵略的损失,一定不能被忘记。

为了打开清末中国的对外大门,英国以鸦片残害了无数的中国百姓,因而开始了鸦片战争,而在这个过程中,英国开始了对中国文物的觊觎。

比如陈列在大英博物馆第33号展厅的双羊尊,是商周时期的宝贵文物,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国从紫禁城内盗走。

除此之外,英法联军军官和士兵在圆明园内进行抢劫和破坏,能带走的就被包起来,比如各种各样的宝石水晶、丝绸衣物、画幅卷轴,带不走的就统统砸碎,比如花瓶和镜子、家具、雕塑。

当搜刮干净后,英国士兵纵火三天三夜,将原本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烧成残垣断壁,而将近有150万件文物,被带走。

很快,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英国打头阵,带领其他国家将北京城内清朝皇家的珍贵文物洗劫一空,甚至连太和殿前存水铜缸上的镀金,也被刺刀刮去……

除了英国以军队形式的抢劫文物,还有以个人名义的收购与豪夺。

英国人斯坦因,被西方社会称“最有国际精神”,但是,在我国人民的眼中,他却是“偷盗第一人”。

1907年,斯坦因借“中亚探险”的名义,从道士王圆箓手里,诓骗购买了6500件敦煌文书、纸质绘画和绢画。

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早、有具体日期的印刷书籍《金刚经》。

其他国家的“专家”们也有样学样,像法国汉学家保罗·佩里奥特,在敦煌征购了8000件文书;德国人阿尔伯特·格伦韦德尔和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沿古代丝绸之路探险,锯掉过洞窟墙上的壁画;美国人华纳尔剥离莫高窟唐代壁画精品10余幅,以及盗走第328窟彩塑供养菩萨像等,并对洞窟中的壁画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从珍贵的皇家文物,到极具我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建筑物,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损坏。

他们是毫无疑问的小偷。

至于原因,有专家做出过解释:英国利用血腥的方式进行原始资本的积累,但无奈缺乏文化创造力。而为了弥补这个短板,选择以武力的优势,进行劣势的掠夺。

最可恨的是,随着中国越发的强大,那段侵略历史的是否对错也有了定论,各国自知有错,归还了不少文物。

可是,英国却一直抱有强硬态度,不仅仅是对中国,对其他各国也是一视同仁。

合理诉求,据理力争

2021年,希腊为庆祝建国200年,要求英国归还曾经掠夺走的雕像等文物。

可英国首相约翰逊却表示:“这些都是英国‘合法’所得,凭什么归还。”

英国博物馆的新闻部负责人也曾公开表明:在17世纪到18世纪的海上确实存在英国的私掠船,但他们属于英国女王,与英国政府及英国博物馆无关。

当英国被印度人指责盗取印度的文物时,他们再次狡辩道:当时是东印度公司,与英国不相干。

可以看出,英国宁愿扭曲历史,也不愿意归还他国的文物。

既然英国政府与英国博物馆,一直将英国文物的掠夺引到英国王室身上,那各国人民就在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英国王室再无往日荣光之际,展开了正义诉求。

时至今日,英国博物馆与英国政府依旧没有松口。

他们不仅没有归还,还私自拍卖各国文物。

2000年,圆明园的三个生肖铜像被拍卖,是中国保利集团以高价拍下;2007年,马首被拍卖,是赌王何鸿燊以6910万港币拍下……

或许是看到了中国人为中国文物不流失他国的爱国心,英国借此抬价,甚至让他人喊出高价,以便中国能够斥巨资拍下。

如今,英国博物馆内的藏品有800万件,其中,中国的有100多万件,若全部用资金买下,恐怕要耗费上百亿。

这也是英国在现代社会上对他国的一种掠夺。

因此,对于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怎样回归中国,仍需要一个可行的方式,而找到最优解决办法之前,对英国等国家处理我国文物的方式,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希望英国政府能早日正视历史,别因此又在历史上记上一笔罪过。

0 阅读:3

澜澜有话说说

简介:大家好,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