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家园
策展人:
袁智敏
2024.10.15-12.15
周一 - 周五 Mon-Fri
9:00-18:00
参展建筑师及艺术家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郭廖辉 姜汶林
金智虎 李 涵
栗若昕 刘志成
罗宇杰 潘 晖
王光乐 王 坚
杨伯都 杨伯都
共同家园
—我们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大地上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大地之上。”展览题目源于马丁·海德格尔在《人 , 诗意地栖居》中引用的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在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与他人、与自我之间建立起的深刻而和谐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这种存在的状态理解为诗意。而建筑作为人类与自然相连接的重要载体,它所承担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在复杂且多样的语境中不断变迁。
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写到“环境思想之趋向者”,提供了建筑利用自然并适应环境的研究路径。而雷纳·班纳姆在《良好环境调控的建筑》中,强调了建筑应随环境和技术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演变的思想。这些理论对建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如今,我们正面临着能源与环境危机提出的可持续性要求、社会变革引发的反全球化批判、技术革命带来的范式更新思考等挑战,而建筑又该如何参与和回应这些问题,并最终指向我们的栖息地——共同家园。
“共同”,不仅关乎集体与融合,还隐含个体与冲突,具有普遍性和包容性。“家园”,不仅指向物理居所、文化载体或情感归处,更加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成情境”,具有社会性和生态性。“共同家园”,或是对现实的观照,抑或是对理想的营造。我希望此次展览能够成为对这一命题持续性研究的一个范本,通过建筑师与艺术家以模型、制图以及绘画等不同的工作方式,来回应对于“共同家园”的思考。
部分参展作品
郭廖辉
01
郭廖辉,《玄鸟火塔》,
2024,铝板,1/3版,
40 × 40 × 40 cm
姜汶林
02
姜汶林,《边界02》。
2024,钢,金属漆, 1/3 版,
50 × 40 × 55 cm
金智虎
03
金智虎,《Light Filter 1》,
2024,亚克力、不锈钢,1/3 版,
207 × 131 × 60 cm
李涵
04
李涵,《町的漫步》,
2024,亚克力、纸, 1/3版,
95.7×39×16.4cm
栗若昕
05
栗若昕,《Equal Dinner》,
2024,不锈钢,1/3 版,
300 x 50 x 600 cm
刘志成
06
刘志成,《居所》,
2024,布面油画,
150 × 150 cm
罗宇杰
07
罗宇杰,《木桥印象》,
2021,木头、钢板、亚克力,1/3 版,
80 × 25 × 30 cm
潘晖
08
潘晖,《飞云榭》,
2021,钢、木,1/3 版,
87 × 26 × 20 cm
王光乐
09
王光乐,《无题221203》,
2022,布面丙烯,
230 × 160 cm
王坚
10
王坚,《无题-4》,
2022,混凝土、钢、矿物颜料,
49 × 39 cm
杨伯都
11
杨伯都,《在美术馆,她的房间》,
2024,布面油画,
240 × 100 cm
关于策展人
袁智敏,1990 年出生于重庆,现居北京。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学士,瑞士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留学期间,师从雪莉·麦克纳马拉及伊凡娜·法瑞尔。曾在伯克哈特·苏米建筑事务所、巴罗兹·贝伊加工作室参与建筑实践。
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原李兴钢建筑工作室)项目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和理论研究工作,并先后参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的设计教学工作。
曾获瑞士 Premio Boni 奖、北京市优秀工程勘查设计一等奖、 城市更新及人文建筑一等奖等,担任“科技冬奥”国家科研项 目子课题负责人;参与设计“胜景几何”、“营造学社之道” 等展览,文章发表于《建筑学报》《建筑技艺》《设计与研究》 等学术刊物,作品曾参加奥地利萨尔兹堡当代美术馆“当代巴洛克”展览、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等,设计项目包括“雪 游龙”-北京 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崇台”- 崇礼太子城展馆改造、法国圣马洛海洋博物馆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