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基计划,您知道多少?

规划课程 2024-03-02 06:43:07

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四年,近几天具备强基招生资格的院校开始陆续发布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各个家长又开始坐不住了,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学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强基计划从2020年开始实施,强基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也是各个高校停止自主招生的时间,强基其实就是高校自主招生的加强版。

一、招生院校

强基计划一开始是36所高校,2022年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大学加入,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变成了39所,就是耳熟能详的39所985高校。

二、报名流程与选拔程序

报名时间是在每年的4月底在各个学校的官网强基计划平台进行报名,每个学生只能填报一所高校,可以报考的专业志愿数,各个学校又有差别,有的只允许填报一个专业而且不进行专业调剂比如说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有的可以填报三个比如说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还有的可以填报5个或更多,比如说华中科技大学等。

申请报名的学生具体又分为两类:

第一类:综合素质全面且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基础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考生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任一科目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对于第一类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生源省第一批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下同;以下简称一本线),依据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入围学校考核测试名单(末位同分同入围。对于第二类考生,只要其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一本线,即可以破格入围各个学校的考核测试,不占用第一类考生入围名额。入围比例也不一样,目前来看入围比例最低的是国防科技大学1:3,最高的是1:6,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

学校的校测各个学校也不尽相同,部分学校包含笔试、面试和体测三个环节,也有学校取消了笔试,只有面试和体测两个环节,从目前已发布招生简章的学校来看,取消笔试的高校包括天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最后的综合成绩核算方法各个学校基本上一样,都是学校考核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15%+高考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85%。也有学校进行了细化,比如说湖南大学明确规定,学校考核成绩合格线是80分,低于合格线就失去了晋级资格。对于第一类考生,最终就是按照综合成绩排名分省择优录取,第二类考生按学校综合能力测试成绩高低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三、培养方案

各个高校对于强基学生的培养在很多方面基本一致,包括本硕博衔接培养、动态分流、小班化、导师制和奖学金等相应的激励机制,每位强基计划学生本科期间至少有一次参加国外或境外学术交流的机会等,就是学校为强基的学生配备最强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教学、科研、留学、奖学金各个方面享有优势。

也有学校对于强基的培养给出了更为具体的解读,比如重庆大学:

强基计划遵循“先理后工”培养思路,即:通过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专业招生,采取“3+1+X”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其中,“3”是指本科前三年主要以基础学科专业课程为主,“1”是指本科第四年进入相关领域通过项目驱动完成专业基础和选修课程;“X=2”是指本硕衔接,硕士阶段2年,“X=4”是指本硕博衔接,硕博阶段4年(具体毕业年限视研究进展和论文完成情况确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在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可转段至原专业、软件芯片、先进制造、智能科技等相关领域学习,物理学专业学生在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可转段至原专业、先进制造、智能科技、国家安全、新材料等相关领域学习。

比起一些学校对于强基培养模式含糊不清的描述方式,重庆的大学培养模式称得起良心之作,“先理后工”,博士阶段可以转至软件芯片、智能科技等相关领域,为强基的学生勾画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四、校考时间

大多数学校的校考时间都在高考出分以后,很多考生强基报名的目的就是不想浪费机会,很多学生高考出分后放弃了学校的校考,导致高校强基入围人数不足。从去年开始,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率先把校考时间安排到出分之前,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在今年已经公布强基招生简章的高校中,同济大学和厦门大学也采用了同样的方式,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采取同样的方式。

其他学校校考时间虽然在出分后,但是也要求在出分之前签订并上传诚信考试承诺书,原来很多学生签了也没有去参加校考,学校并没有追究,今年的招生简章有学校用加粗字体重点强调,比如华南理工大学:

所以选择强基就要认真对待,如果学校较起真来,导致一个考生诚信有了问题,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再讨论一个话题,什么样的考生适合填报强基计划?首先就是前面说的第二类考生,在高中阶段获得了基础学科国家大赛的奖项的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基础学科的研究;第二就是分数够不到985层次高校的学生,这可能是一条逆袭的赛道;第三就是本身层次够得着末流985可以去冲一下中流的985,985中等层次的可以去冲一下985顶级高校。比如说我们的分数本来就在四川大学这个档次,您还去填报川大的强基吗?各个大学的强基都是动态分流机制,到了一所985高校即使没有报强基,也可在大二大三进入强基。

怎么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呢,可以结合学生所在学校的位次,学校的位次参考去年的学校位次对应的省排名,用各个高校的强基入围分加普通批次录取分结合对应省排名,就可以大概评估出名次范围

0 阅读:0

规划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