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物志:汉武观海

爱文字的七零人 2024-06-04 16:52:40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此句出自东汉末年曹操的四言诗《观沧海》。

曹操一世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活着时没有称帝,但死后其儿子曹丕篡位,曹操理所当然地被追尊为魏武帝。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老人家的这首词亦称魏武,代表着后世对曹操的认可。

其实历史上,除了魏武帝曹操观过沧海,还有一位武帝同样来观过这片沧海(渤海),而且比曹操要早几百年,他就是汉武帝刘彻。不同的是,曹操因为北佂乌桓顺便观沧海,观海地“碣石”在如今的秦皇岛昌黎县;而汉武大帝当年专程观海,观海地在我的家乡黄骅。

黄骅东部有一座武帝台,直线距离渤海湾不过10里。说是台,几十年前我去的时候,就是个荒废多年的大土堆,近些年才有了整饬修缮。这是一座被夯实的土台,据载占地千余平,最高处海拔5.6米。

大家会问,五、六米高的土台子能望见海吗?其实我曾经也有这样的疑问。自然在这个位置,如今处于这样的高度一定看不见海,估计站到三四十米的楼上或许可以,但是在汉武帝时代站在这个点上观海应该没问题。

因为两千年前,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是苦海延边,水患不断,根本就没有常驻居民。这可以参考沧州最著名文物“铁狮子”的所在地。铁狮子,又称“镇海吼”,距离武帝台西去40公里。据记载,铁狮子始建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海啸时在此地便可近距离看到海潮,以此类推,东去40里那一定是海边无疑。

另据记载,北宋时期的黄河入海口就在此处,千百年的沙土不断淤积才形成这片土地。前些年,我听干工程的人说过,他们盖楼开挖地基向下到几十米时,还有潮湿的烂泥和没有彻底腐烂的芦苇。这应当是历史的印记和遗留。

所谓的“武帝观海台”,在古文献记载里,于山东、河北环渤海一带,其实不止一座,而我家乡残存的这一座,是至今幸存的唯一。有些学者质疑,古籍文献记载过汉武帝的渤海之行,但没有明确记载汉武大帝章武之行(汉代时此地设为章武县)。汉武帝修这个土台子究竟为了什么,其真的到过这片蛮荒之地吗?

当然面对如此质疑,我们谁也不能武断说是或不是,许多历史谜团还需后世不断研究与更新。

“地筑高台风定毂纹平,登临望海有仙居。晚年下诏方哀悔,栾大文成总是虚。”这是明永乐年间盐山籍吏部尚书王翱登临武帝台后所写的诗。“万里穷兵九州贫,半世求仙一身苦。君不见,今日海上台已倾,行人犹指台边土。”这是清李裕霖的《武帝台怀古》,所有的文字记载大体上是一个定义,即武帝台是为了汉武帝东巡观海求仙所筑。

至于其是否真的来过,没有文献记载,也没有铭文碑刻,但有一些旁证。距武帝台西北不远有一个小村子,叫“扳倒井”。“搬倒井子武帝台,不捎干粮回不来。” 这是流传在当地的一句老话。说明两地直线距离不远,但是老时候道路实在难行。

说来有意思,全中国叫“扳倒井”的村其实并非一个。我查了一下,山东的济南和泰安各有一个,河南登封也有一个。传说中的故事框架如出一辙,主人公却有不同。济南和登封的“井”是被汉光武刘秀“扳倒”的,泰安的那个是被楚霸王项羽“扳倒”的,而我们这个,是由汉武帝刘彻“扳倒”的。

话说当年汉武帝带着文臣武将祭天观海之后,一众人渴马乏。但是海畔滩涂都是苦水咸水无法饮用,走到如今扳倒井村地界,终于找到一口甜水井。这里住着一户人家,男人出海打鱼,女人在家料理家务。可能是因为此地的淡水真的比油还贵,好说歹说,倔脾气的妇护住井台,就是不同意给皇帝老儿喝井里的水。

汉武帝一代雄主,哪里受过此等屈尊。大喝一声,把井给我扳倒!众将士一拥而上扳倒井口,井水汩汩而出,人马同饮。当然,随后汉武帝也觉得自己的做法有所不妥,于是给这一家人留下不少钱粮,并赐予其皇家的“刘”姓。如今的扳倒井村100多户人家,总人口400人左右,没有杂姓都姓刘。村里人总是很自豪地说:我们是真正的大汉民族!

所言极是,无力反驳。呵呵。

0 阅读:11

爱文字的七零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